首页 理论教育 20世纪美国绘画:物作为绘画元素的重要演变

20世纪美国绘画:物作为绘画元素的重要演变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探索性的涂抹,还是记录自然与生活的描绘,抑或是传递思想的刻画,早期绘画中的物作为一种朴素的绘画元素,作为人的从属工具和自然物相分离,见证着原始的人类生活。风景、静物等绘画形式在古罗马时期之后重新出现并日渐流行,逐渐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绘画中神性的绝对统治,人与物慢慢复归到西方绘画中。

20世纪美国绘画:物作为绘画元素的重要演变

D.莫里斯在其《裸猿》中提到:人类早期的图画与传递思想关系不大。那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行为,是试验图形变化可能性的行为。这种描绘动作并不传递信号,它更多是一种游戏的行为。但是,跟人类其他儿童游戏一样,儿童的行为会被强行加入成人的要求。从人的童年与成年后的不同可以看出,他揭示了传递思想并非是人类的游戏的初衷,在人的童年,人充满了探索的天性,但是这种探索天性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被淹没了,用图画交流思想的迫切需要占了上风。[1]

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见彩色插页图1)和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见彩色插页图2)这些距今一万多年前的人类早期绘画来看,描绘的内容大多围绕早期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展开,包括狩猎、舞蹈祭祀等活动,出现在画面中的除了各种动物之外,弓箭、棍棒、石斧等工具随着参与各类社会活动的人成为最早被以图画形式记录下来的物。无论是探索性的涂抹,还是记录自然与生活的描绘,抑或是传递思想的刻画,早期绘画中的物作为一种朴素的绘画元素,作为人的从属工具和自然物相分离,见证着原始的人类生活。

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谈到原始社会时,划分了两种物的类型,并在其上构建了两种平行的体系:一种是基于流通中创建的象征交换体系,即顺次赠予的东西构建的一个价值与地位的社会体系;另一种是物物交换的商品贸易体系。[2]

显然,从已发现的欧洲早期绘画来看,这两个体系并未在其中有很好的体现,这种体系的缺失应该与早期绘画的功能相关,游戏愉悦、模仿自然、记录生活依旧是当时绘画的主要目的,而对社会关系的思考尚未深入早期的绘画领域。物只是保持着它自然的状态呈现在人类早期绘画中,并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绘画艺术中。

相对于建筑雕塑诗歌等艺术形式,绘画在古希腊时期的艺术中并未占据主要地位,现今人们能够看到的古希腊绘画大多出现在陶瓶等器物(见彩色插页图3)上,题材以描绘神话故事为主,物在其中扮演着完全的从属角色,作为神话人物的附属品存在。正如鲍德里亚所说:“神话学中的物品,它的时间便是完美完成:它们在现在的续存就好像它们在过去曾经存在,也就因此,它们是自己存在的基础,真诚的存有。”[3]

古罗马的绘画相对于古希腊时期变得更加世俗化,绘画形式从陶瓶等器物扩大到了壁画及镶嵌画。从庞培古城等地出土的壁画(见彩色插页图4)来看,除了继续保有神话的创作外,战争运动医疗、宴请甚至色情活动等都出现在了绘画中,这表明了古罗马人对人这一个体以及这一个体的社会生活的兴趣与关注,而物在这些作品中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见证者被朴素、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同时,古罗马时期的壁画中出现了独立静物画、风景画和肖像画,这表明古希腊时期的整体世界观念在绘画中开始了分离。

进入中世纪,绘画的目的、功能、形式、题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个中世纪的绘画艺术(见彩色插页图5)基本是围绕着基督教进行的。伽达默尔对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进行了如下阐释:(www.xing528.com)

“在公元6至7世纪的基督教教派后来的发展中出现的圣像破坏运动被击败之后,有过一种特别的抉择。当时,教会为造型艺术家的表现形式、后来又为诗和叙述艺术的语言形式找到了一种新的解释,这种解释赋予艺术一种新的被确认的合法性。那种抉择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是合法的,也就是说,仅仅作为基督教布道的新内容,根据这种内容,传统的语言形式可以重新证明自己的合法性。穷人不识字或不懂拉丁文,因此不可能完全理解其布道所言的《贫民的圣经》——作为图解——曾经是欧洲艺术证明自己合法的权威性的主导思想之一。”[4]

基督教的绝对统治力量使得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绘画中那种生动的写实与自然的描绘被神秘而又冷漠的宗教神性所取代,神与人的界限被放大,人与物作为神造物的成果,被分离放置在这个世界中,保持着各自自然的状态,见证着造物主的恩宠。

进入文艺复兴之后,绘画乃至视觉艺术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绘画世俗化的程度依旧受到宗教的影响而比不上古罗马时期,然而相较于中世纪的刻板、局限,绘画的题材与技巧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风景、静物等绘画形式在古罗马时期之后重新出现并日渐流行,逐渐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绘画中神性的绝对统治,人与物慢慢复归到西方绘画中。

伽达默尔认为,在我们思考所谓的艺术是什么、我们作为艺术来谈的又是什么的时候就会出现悖论:“只要我们的心目中还有所谓的古典艺术,那它就是一种这类作品的创作,这些作品本身主要不是被作为艺术来理解的,而是作为在当时宗教的或者还有世俗生活领域里出现的形态,作为自己生活世界及其他如宗教祭祀、君主应酬之类重大活动的一种装饰点缀。”[5]

在这里,绘画的社会性成为其存在的主要功能,正是这种对自己生活世界及其他如宗教祭祀、君主应酬之类重大活动的装饰点缀,“填平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是美的存在论功能”。也正是这种社会性,催生了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并将物拖入绘画中,通过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不断得到应用、强化与重塑。[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