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朝阳到晚霞:浮生琐忆

朝阳到晚霞:浮生琐忆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虽没有资格和古时的先贤相比,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方式,却是永远值得努力效仿的楷模;特别是孔老夫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态度,简直就是老年人的十四字“易筋经”。在孔老夫子和他的贤弟子看来,人生乃是一种境界,只有超越了世俗,才能活出自己。

朝阳到晚霞:浮生琐忆

罗澍伟

作者近照

差不多在一年多以前,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办公室的同志约我写一篇有关自己过去的回忆,因为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所以无法痛痛快快地答应。回家一想,真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难道我也到了写回忆的垂暮之年吗?虽然退休已有数年,但整个生活没有多大的变化,依然是家里家外,从事我所喜好的工作;所不同的是,作为固定收入的工资和工资外收入,不能和上班族一样快速增加了。好在从此别人不再管你,你也不用再管别人了,没有公干在身,落得个心宽体胖,优哉游哉,再加上生活马马虎虎些,把日子过得波澜不惊,也就算可以了。

在家里,老伴儿经常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这个人哪,就是脸皮薄,不善于说No。”说句实在话,这次倒不是因为脸皮薄,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办公室同志的热情、执著和认真,最后只好接下这篇稿子。(www.xing528.com)

人生似乎是一次在时光走廊上的长途旅行。我出生在1938年9月,屈指一算,实足年龄虽只68周岁,但虚龄已六十有九,将近古稀之年矣。岁月的痕迹告诉我,自己早已不再年轻。自打有记忆之时起,六十余年来,自感有时活得精彩,有时活得又很无奈。手头有一篇名为《超越无奈》的短文,大意是说,人生中有太多的风风雨雨,太多的自误他误,难免有种种的无奈。譬如,愿做想做的事不能去做,不愿做不想做的事偏要去做;虽说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耕而无收、劳而无获;同样的期待、同样的卖力,甚至加倍努力,你得不到的东西,人家可以轻取巧夺;强权和狡诈公开地占据了社会生活的合法地位,老实便成了无用的代名词……当梦想、希望、期待总是可望而不可即时,人们便为无能为力、无计可施的情绪所主宰,这就是无奈。京剧《鱼藏剑》里有伍子胥唱的两句西皮原板:“一事无成两鬓斑,叹光阴一去不回还。”对我来说难道不是如此吗?回头伫望人生之旅,无限感慨,油然而生。

细一想,不对了。人生无常,不如意者十八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逆料,也没有什么必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无法完全实现;只有经历一次磨难,才能获得一次亮丽,这是规律。更何况,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不是靠聪明就能够理解的,而是靠一生沉浮后的彻悟。近读某文,转引一联,上为“不思八九”,下为“常想一二”,横批“如意”;以前曾听胡子昂老前辈说过类似的话,今成联语,而且巧妙得很。一个人的年龄是上天赐予的不可改变的进程,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不老,但你可以活得年轻嘛。还是孔夫子夸颜回时说得好,“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我虽没有资格和古时的先贤相比,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方式,却是永远值得努力效仿的楷模;特别是孔老夫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态度,简直就是老年人的十四字“易筋经”。在孔老夫子和他的贤弟子看来,人生乃是一种境界,只有超越了世俗,才能活出自己。

记得梁启超在他写的《少年中国说》里有句话,叫作“老年人常思既往”。阿·托尔斯泰也说过:“老年人最富有的是回忆,当你进入回忆时,说明你已进入了老年。”其实,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讲,回忆又是对人生的一种玩味;有了对人生的纵深感,生命才显得博大而丰厚。尽管鼓励别人坚强的人未必自己就坚强,鼓励别人勇敢的人未必自己就勇敢,但我仍认为,能够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别人是一种快意,能够倾听别人向你倾诉自己的心里话是一种幸运。如果说花费不少时间,捣腾这些无法从记忆里撕去些些琐事还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聊以此文自勉,扬鞭奋蹄,庶几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应做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