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学专业科目与理论构架:艺术家、创造与评判

艺术学专业科目与理论构架:艺术家、创造与评判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门类艺术研究均有较为充分的发展,自成体系,成为彼此相对独立的门类艺术学科。显然,对于这样一个庞杂、具体而又各自为阵的学术集群,是无法要求艺术学专业研究人员面面俱到、门门精通的。哲学—社会科学同样是艺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这不仅是作为艺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科目,也应成为作为学术的艺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艺术学专业科目与理论构架:艺术家、创造与评判

古今中外关于艺术的研究作一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与艺术学学科相关的学问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具体的门类艺术研究,一是哲学美学及关于艺术一般的研究。换言之,艺术学学术研究一端植根于深切的艺术实践体验,另一端得力于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事实上,古今中外艺术学思想家无不兼具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才能[18],他们关于艺术学的思考无非是这两个方面研究的融会贯通。费德勒的经历告诉我们,唯有亲身体验艺术实践,同时具有较好的哲学思维训练和较强的思辩能力,才有可能从事艺术学研究、进行艺术活动的哲学思考;黑格尔思辩力超强,马瑞斯创造力可嘉,但他们都未能成为“艺术学之父”——单纯的哲学、美学训练或单纯的门类艺术创作训练,都难以胜任艺术学研究工作。[19]

因此,从高等教育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艺术学应当是立足于艺术、侧重于理论,由艺术专业与哲学、史学、社会学专业相综合的庞大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在基础训练阶段(或作为艺术学学科的基础科目),当同时加强具体的门类艺术科目与哲学—社会科学科目,强调艺术学专业研究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1.具体门类艺术科目。经过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与积淀,现今我们所面对的具体门类艺术是一个极为庞杂的体系。对既有门类艺术的划分,学界并无定论。例如,美国学者将艺术划分为九大门类,包括绘画(painting)、摄影(photography )、影视(fi lm and video art )、三维设计——建筑雕塑(the third dimension: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音乐(music )、舞蹈(dance )、文学(literature )、戏剧(theater )、流行艺术(popular arts)等。[20]而中国艺术院校则将艺术划分为美术(包括绘画——含油画国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篆刻等)、音乐(包括音乐、舞蹈等)、影视(包括电影电视、摄影等)、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戏剧等门类。各门类艺术研究均有较为充分的发展,自成体系,成为彼此相对独立的门类艺术学科。各门类艺术学科的学术构成,通常包括本门类的艺术原理、艺术史、技法与创作、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等更为具体的学问,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辅助学问。

显然,对于这样一个庞杂、具体而又各自为阵的学术集群,是无法要求艺术学专业研究人员面面俱到、门门精通的。作为艺术学学科的基础科目,具体门类艺术教学只能采取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方式,即选择某一门类艺术作重点教学,使艺术学专业研究人员得到较为深切的艺术实践体验;同时开设其他门类艺术原理、门类艺术史介绍科目,使艺术学专业研究人员能够广泛了解各个具体门类艺术及其前沿问题,举一反三,这当是艺术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

2.哲学—社会科学科目。哲学—社会科学同样是艺术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但这些科目本身都是自成体系的一级学科,当然不可能全部搬进艺术学学科的教学体系,必须加以选择,取其精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哲学科目(包括哲学原理、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美学及美学思想史课程),兼修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科目,广泛了解其各种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为艺术学研究做好较为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辩能力训练。

上述两大类科目作为从事艺术学研究所必备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必须纳入艺术学专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但它们还不是学术意义上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本身。依据目前中国艺术学发展的实际状况,构成艺术学学术体系本身的学问应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艺术学原理;2.艺术学思想史(包括中国艺术学思想史、西方艺术学思想史、中外艺术学经典文献)研究;3.艺术史(包括中国艺术史、西方艺术史、中西艺术史比较)和艺术史学研究;4.艺术创造原理;5.艺术评判原理;6.艺术教育学;7.各种人文学科与艺术的交叉研究(包括艺术文化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管理学等等)。从艺术学专业的教学体系看,这些构成艺术学学术体系本身的学问当然应被列为专业教学科目。[21]

1.艺术学原理。如同哲学专业之有哲学原理,作为艺术学专业诸科目的学术总纲和核心理论,艺术学原理研究的是艺术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方面和基本方法;它不仅是艺术史、艺术创作论、艺术批评学、艺术教育学的理论总结及其理论基础,更是各门类艺术学研究的理论提升及其指导的理论依据。艺术学原理的基本特征是,它在研究对象上类似于“艺术概论”,是对艺术一般之总体规律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它类似于“艺术哲学”,相对抽象并具有思辩色彩;因而在理论形态上,它呈现为艺术活动研究的范畴逻辑体系;在立论依据上,它紧扣门类艺术实践和艺术史的考察。当然,因其所依据的哲学观念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艺术学原理可以有种种学派的并存,但其艺术的立足点和引领艺术实践的目标指向必须是一致的。

2.艺术学思想史(包括中国艺术学思想史、西方艺术学思想史、中外艺术学经典文献)研究。艺术学作为学科的提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其在中国的发展也主要是最近的三十多年,但与艺术活动相伴生的关于艺术活动的理性反思在东西方早已存在,源远流长。正像美学作为学科形成于19世纪中叶,而中国美学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先秦、西方美学思想史始自古希腊一样,艺术学研究必须高度重视中外艺术学思想之发生、发展、流变的通史式的或断代史式的考察,并对古今艺术学经典文献加以清理和研究。它植根于各具体门类艺术理论史的研究,是各具体门类艺术思想发展演变史的总汇与抽绎。这不仅是作为艺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科目,也应成为作为学术的艺术学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艺术史(包括中国艺术史、西方艺术史、中西艺术史比较)和艺术史学研究。艺术学理论意义上的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研究,虽然以各具体门类艺术史研究为素材,但绝非对各门类艺术史资料的简单汇总,而是与艺术学原理一样,运用哲学的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研究成果的抽绎与提升,检讨艺术史研究的观念与方法,揭示艺术历史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史学观与方法论来指导各门类艺术史的具体研究。也就是说,它是在艺术一般的层面上考察艺术史、研究艺术史学的。尽管它并不以直接干预当下的艺术活动为目标,但它与艺术学原理是同样具有思辩色彩并且相互支撑的两种艺术研究:艺术史和艺术史学运用艺术学原理提供的观点、方法和原则考察艺术的历史发展,艺术学原理则依据艺术史提供的规律性认识研究一切艺术活动。甚至可以说,艺术史是以历史的逻辑所作的艺术学原理研究,而艺术学原理则是以范畴体系所作的艺术史研究。[22](www.xing528.com)

4.艺术创造原理。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的艺术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最显著特征与本质特性,甚至可以作为艺术家的艺术活动的代称。关于艺术创造过程的机制与规律的研究,乃是艺术学理论直接干预当下艺术实践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因而是艺术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艺术学专业教学必须设置的科目。由于这一研究与各具体门类艺术家的创作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各具体门类的艺术创作多强调自身的独特性,[23]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现代艺术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这给艺术学家在艺术一般的层面上探讨艺术创造原理带来了困难。但是,透过千差万别的门类艺术的具体形式,作为艺术家所共有的精神生产,艺术创造并非无规律可循,这是目前艺术学理论亟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之一。

5.艺术评判原理。艺术批评历来是艺术批评家直接干预各具体门类艺术活动的主要方式,它无疑是作为艺术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评判原理研究的实践基础。但艺术评判原理绝非门类艺术批评实践本身,而是在全面考察古今中外各个门类、各种形式、各个层面、各种立场艺术评判实践的基础上,抽绎、总结出来的关于艺术一般评判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标准和规律的学术研究,理应成为各门类艺术批评实践的理论依据,因而也是艺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科目之一。

6.艺术教育学。艺术教育,包括专业艺术教育和社会广众业余艺术教育这两个密切相关的部分,无疑是艺术学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因为从根本上看,艺术学对艺术实践活动的指导引领作用是通过艺术家创造力的培养、社会广众艺术鉴赏力的培养而实现的;换言之,艺术教育学通过为各具体门类艺术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来实现艺术学对艺术活动的干预。艺术教育学基于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实践的考察,依据艺术学原理所揭示的艺术家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参照一般教育学的种种研究成果,在艺术一般的层面上研究艺术教育的观念、目标、方法和规律,并以原理的形式列入艺术学专业教育的教学科目。

7.各种人文学科与艺术的交叉研究(包括艺术文化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心理学、艺术管理学等等)。将各种人文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带入艺术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不仅是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学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目前中国艺术学界研究的热点,艺术学专业教育当然不应回避这些课题。但是,这种交叉研究过于庞杂,其中有些是参照其他人文学科新的学术角度和新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艺术学原理和艺术史,有利于开阔艺术学理论的视野,丰富艺术学研究的方法;有些则是针对目前艺术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借助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成果而开拓的艺术学研究新领域,具有直接干预和引导艺术活动的作用。概言之,这类研究充分体现了艺术学研究的开放性和成长性,对于艺术学专业研究人员及时把握学术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十分重要。

上述七个方面,既是艺术学学术体系的基本构成,也是艺术学专业教学的主干科目。这七个方面的学术层面不同,与艺术实践连接的紧密度不同,因而作为艺术学专业教育的教学科目所处的层面也不同。虽然它们同属艺术一般研究,但相对而言,艺术学原理、艺术学思想史、艺术史和艺术史学、各种人文学科与艺术交叉研究偏向艺术学原理与艺术史部分,这些相互支撑的分支学科与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距离较远,更侧重于纯学术研究,作为艺术创造原理、艺术评判原理、艺术教育原理等分支学科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而存在;而艺术创造原理、艺术评判原理、艺术教育原理、各种人文学科与艺术交叉研究中偏向艺术实践部分,则是艺术学学术体系中与具体的艺术实践活动联系较为紧密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型理论研究,是艺术学指导和引领艺术实践活动的直接通道。

综上所述,艺术学专业教育的教学科目构架可以由图表简明表述如下:

其中,作为艺术学研究基础教学的各具体门类艺术、哲学—社会科学等科目,内容繁多,应在本科阶段设立专业实施教学(类似于目前各具体艺术门类史论专业的教学);艺术学原理、艺术学思想史、艺术史和艺术史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科目,应作为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初期必修课程;而艺术创造原理、艺术批评原理、艺术教育学等专业应用理论科目,则可作为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中期选修内容。[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