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旅行安全防范与应对

大学生旅行安全防范与应对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事故灾难的防范与应对1.道路交通事故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要保护现场,及时报警,并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在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立即报警。撤离时,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堵塞出口、发生骚乱或引起踩踏事故。(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应对1.食物中毒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不要在路边摊点就餐,少吃、不吃生冷食物。发现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大学生旅行安全防范与应对

(一)事故灾难的防范与应对

1.道路交通事故

(1)与机动车发生事故后,要保护现场,及时报警,并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

(2)遇到撞人后驾车或骑车逃逸的,应及时追上肇事者或求助周围群众拦住肇事者。

(3)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在不能自行协商解决的情况下,应立即报警。

(4)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命后救伤,先抢救重伤员后抢救轻伤员。

(5)对受伤者进行常识性的受伤部位检查,及时止血、包扎或固定。

(6)注意保持伤者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7)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时,不要翻动伤者,要立即拨打120和110求助。

2.水运事故

发生水运事故时,要利用救生设备逃生;紧急情况下必须跳水逃生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跳水前的应急措施

(1)尽一切可能发出遇险求救信号

(2)跳水前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如空木箱、木板、大块泡沫塑料等。

(3)多穿厚实保温的衣服,系好衣领、袖口;如有可能,穿上救生衣

2)跳水时的应急措施

(1)不要从5米以上高度直接跳入水中,可利用绳索等滑入水中。

(2)两肘夹紧身体两侧,一手捂鼻,一手向下拉紧救生衣,深呼吸,闭口,两腿伸直,直立式跳入水中。

3)跳水后的应急措施

(1)尽快游离遇难船只,防止被卷入漩涡。

(2)如果发现四周有油火,应脱掉救生衣,潜水游到上风处;到水面上换气时,先用双手将头顶的油和火拨开再抬头呼吸。

(3)不要将厚衣服脱掉;如果没有救生衣,尽可能以最小的运动幅度使身体漂浮;会游泳者可采用仰泳姿势。

(4)尽可能在漂浮物附近。

(5)两人以上跳水逃生,要尽可能拥抱在一起,减少热量散失,也易于被发现。

3.铁路轨道交通事故

(1)发生事故后,要听从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待列车停稳后,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有序地向车厢两端紧急疏散。不要盲目跳车,以防摔伤或被其他列车撞伤。

(2)撞车瞬间,两腿要尽量伸直,两脚踏实,双臂护胸,手抱头,保持身体平衡。

(3)列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列车服务人员应迅速疏散旅客,尽力切断火源、爆炸源并保护好现场。

4.航空事故

(1)登机后,要熟悉机上的安全出口,听阅有关的航空安全知识。

(2)遇空中减压,要立即戴上氧气面罩。

(3)飞机紧急着陆和迫降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弯腰,双手在膝盖下握住,头放在膝盖上,两脚前伸紧贴地板;听从工作人员指挥,迅速有序地由紧急出口滑落地面。

(4)舱内出现烟雾时,要把头弯到尽可能低的位置,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后再呼吸,弯腰或爬行到出口处。

(5)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穿上救生衣。

(6)飞机撞地轰响瞬间:飞速解开安全带,朝外面有亮光的裂口全力逃跑。

5.火灾

(1)火灾发生时,应及时拨打119报警;小火应立即扑救,如果火势扩大,应迅速撤离。

(2)逃生时应准确识别疏散指示方向,千万不要拥挤,快速逃离火场。

(3)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背后的门;逃出现场后切勿重返屋内取贵重物品。

(4)火灾发生时,切不可搭乘电梯逃生,更不要盲目跳楼。

(5)如果烟雾弥漫,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呼吸,降低姿势,沿墙壁边爬行逃生。

(6)当衣物着火时,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

(7)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尽量大声喊叫,提醒其他人逃生。

(8)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准确判断风向和火灾延烧方向,逆风逃生。

(9)如果被大火包围在半山腰,要绕开火头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6.拥挤、踩踏事故

(1)要保持冷静,提高警惕,不要受周围环境影响。

(2)服从组织者指挥,有序撤离。

(3)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的方向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

(4)陷入拥挤的人流时,要远离店铺、柜台的玻璃或者其他危险物。

(5)若被人群挤倒,则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

(6)如果带着孩子,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如果可能,要抓住身边坚固牢靠的东西。

(二)社会安全事件的防范与应对

1.恐怖事件

(1)及时报警。向就近的工作人员报警或通过报警器向警方报警,并迅速疏散周围的人员。报警时,避免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以免引爆无线电遥控的爆炸物。

(2)适当应对。根据恐怖事件的情况及其所在位置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置方法:对于爆炸恐怖,应脸朝下且头部背向爆炸物就地卧倒,或尽量选择安全位置躲避;对于生物、化学恐怖,应立即离开污染区域,不接触可疑物品,要尽快实施自我防护,如利用随身携带的物品遮蔽面部,尤其是口鼻部位,遮盖或减少身体裸露部分;对于劫持恐怖,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应对恐怖分子。

(3)迅速撤离。在工作人员或警方的组织下,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按规定的路线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撤离时,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堵塞出口、发生骚乱或引起踩踏事故。

2.抢劫

(1)保持镇定,及时做出反应;若无能力制伏,可保持距离追赶并大声呼救,以求援助。

(2)追赶不及的,应看清作案人的逃跑方向和衣着、发型、动作等特征,及时报警。

3.暴乱

(1)保持冷静,沉着应对,保持与暴乱分子的距离,不与其接触或者搭话,不要围观。

(2)被暴乱分子盯上时,应向熟悉的或者人多的安全地带奔跑。

(3)在逃跑时,要学会利用和制造障碍物阻滞暴乱分子,把身上多余的东西向后扔。

(4)不要与暴乱分子拼命搏斗,被击倒时,双手重叠捂住后脑,双肘向内护住眼睛、鼻梁。要学会用眼睛“观察”和用身体“打滚”,找到其薄弱环节,然后迅速地“连滚带爬”冲出去。

4.绑架

(1)学会保护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同坏人周旋

(2)在被绑架的过程中,要尽量记住沿途的地方和绑匪的特征,或者留下亲人熟悉的标记。

(3)尽可能拖延时间,寻找各种借口给绑匪制造困难,如说身体不适,或大哭,或扭动身体,或做出其他反常的行为,或趁绑匪不注意时制造信号以引起外界注意,或者趁机呼救。

(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应对

1.食物中毒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尽量不要在路边摊点就餐,少吃、不吃生冷食物

(2)发现食物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3)可采用催吐的方法,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压舌根部,轻轻刺激咽喉引起呕吐,以吐出导致中毒的食物。

(4)大量喝水,可以是淡盐水,稀释毒素。

(5)保留好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供化验使用。

(6)及时就医。

2.霍乱

(1)旅行期间,一旦出现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等类似霍乱的症状,应立即到附近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

(2)要向医生如实提供最近就餐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一同就餐的人员。

(3)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使用过的餐具、接触过的生活物品等进行消毒。

3.禽流感

(1)若去禽流感流行国家或地区旅游,应避免接触活禽和鸟类,尤其是鸡;接触活禽和鸟类后,应用肥皂彻底洗手。

(2)不吃未完全煮熟的鸡肉和鸡蛋,保持均衡饮食,充分休息,以保持良好的抵抗力

(3)旅行回来或接触禽类后,出现发烧、鼻塞、流鼻涕、咳嗽、嗓子疼、头痛、全身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报告自己最近的旅行史及与禽类接触史。

4.流行性感冒

(1)旅行期间(特别是流感流行季节)要劳逸结合,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少去甚至不去拥挤、不卫生的公共场所,房间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

(2)在流感大流行时,应推迟非必要的旅行;必须旅行时,易感人群及体弱者,可服用预防药物或接种流感疫苗

(3)有流感症状时,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

(4)流感病人应自觉与同行游客保持一定程度的隔离(佩戴口罩、分开吃住);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5)若怀疑患有流感应及时就医,并告知相关旅行史或接触史,帮助医生诊断。

5.疟疾

(1)旅行前向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或专业机构进行健康咨询,了解所去国家或地区疟疾流行情况,熟悉疟疾防治基本知识。

(2)提前准备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必要的防蚊药具等物品。

(3)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4)到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游的旅行者需携带一些抗疟药物备用,特别是流行季节,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8周。

(5)一旦出现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和贫血、脾大等类似疟疾症状,或怀疑患有疟疾,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

(6)若得不到及时医治,应服用自己携带的备用药,青霉素衍生物抗疟药对治疗有特效,但仍然应该尽早找医生确诊并进一步治疗。

6.登革热

(1)旅行前向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或专业机构进行健康咨询,了解所去国家或地区登革热流行情况,熟悉登革热防治的基本知识。

(2)提前准备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必要的防蚊药具等物品。

(3)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

(4)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一旦旅游目的地发生疫情,则应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尽快离开该地或终止旅游行程。

(四)特殊旅游项目事故的防范与应对

1.山地、高原、沙漠旅游安全

山地旅游时,应注意:

(1)要事先对所登之山进行必要的了解或寻找向导带领登山,以避免迷失方向。

(2)山地旅行时被石头或树枝撞击、刮伤,若只是手脚轻微碰伤,可用水冷敷或进行止血包扎等紧急处置;若患者骨折或头部受重创后发生呕吐等现象,可能有生命危险,必须尽快送医院救治。

(3)在极端天气情况下,避免到山地旅游。

高原旅游时,应注意:(www.xing528.com)

(1)进入高原之前,要进行健康检查或咨询医生,若有心、肺、脑、肝、肾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的患者,请勿盲目进入高原。

(2)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更不能做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个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睡觉时可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3)刚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使其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

(4)要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并多饮水。

(5)如果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要视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不良反应会减弱或消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了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可到医院进行治疗,如输液、吃药、吸氧等。

(6)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初到高原,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

(7)进入高原后的旅游行程安排很有讲究,不可盲目行动。要先到低海拔的地方,再到高海拔的地方。

(8)可服用一些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如红景天等,一般进入高原前两天开始服用,旅游途中也应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

沙漠旅游时,应注意:

(1)行前准备充足。了解当地有关的背景资料,如气候、植被、河流、村庄、道路等,实事求是地规划沙漠旅游线路,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制定出力所能及的旅游方案。

(2)需穿防风沙衣服及戴纱巾;昼夜温差大,夜晚要准备防寒衣物;白天阳光充足,紫外线强烈,脸上可擦防晒霜,戴太阳镜、遮阳帽;在沙漠行走时宜穿轻便透气的高帮运动鞋,以免沙子进入鞋内,影响走路。

(3)若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不要慌张,要正确地判断方向,如果判断不了,就在原地等待救援。

(4)在沙漠旅游中遇见沙暴,要观察选择逃避的方向,只要避过风的正面,大都能化险为夷。千万不要到沙丘的背风坡躲避,否则有被沙暴埋葬的危险。

2.涉水旅游安全

漂流时,应注意:

(1)在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下不宜漂流。

(2)漂流时不要携带现金和贵重物品上船。

(3)漂流之前,仔细阅读漂流须知,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穿好救生衣,根据需求戴好安全帽

(4)一旦落水,千万不要惊慌失措,救生衣的浮力足以将人托浮在水面上,静心等待工作人员前来救援。同伴应及时施救。

潜水时,应注意:

(1)参加潜水项目应选择有合法资质和安全保障能力的经营单位。

(2)参加潜水活动时,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确保身体情况适宜。

(3)如感到身体不适,不要潜水。潜水之前,不要吸烟,不可饮用含酒精的饮品或服用不适当的药物,同时保持良好心理及生理状态。女性若在月经期和怀孕期,不要潜水。

(4)使用合适及惯用的设备,同时,潜水前要检查设备,并穿合适的潜水衣,以确保身体足够暖和。

(5)应根据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在能力范围内潜水,并严格按照潜水计划潜水。

(6)在潜水过程中,切勿闭气,保持顺畅呼吸。

(7)在不熟悉的水域潜水时,要有专业潜水人士陪同。

滑水时,应注意:

(1)不要在浅水的地方滑水,最低安全深度为1.5米。

(2)不可向其他船只或码头方向进行滑水运动,要与其他船只保持足够的距离。

(3)滑水者必须穿着救生衣。

(4)注意使用适当的滑水手套,这样可以防止起水疱。

(5)当进行滑水跳跃或长途速度比赛时,要戴上保护头盔。

(6)滑水之前,不要吸烟或者饮酒。

(7)请勿带照相机、手机及一切不防水的物品滑水。

(8)滑水者跌进水里时,要将身体弯曲,并保持放松,以降低受伤的概率。第一次体验滑水时,如果身体不能保持平衡,应立即松开手中的绳索,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3.高空旅游安全

玩索道时,应注意:

(1)查看该索道是否悬挂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客运索道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牌。

(2)认真阅读索道入口处的“乘客须知”。

(3)进入站台后,听从服务人员的指挥,按顺序上车。

(4)进入客车(吊椅)内后,坐稳扶住,不要擅自打开车门及安全护栏。

(5)到站下车时,听从服务人员的疏导,陆续下车,并及时离开站台。

(6)如遇索道偶然停车,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注意收听线路广播要求,不要自己打开车门或护栏。

(7)如遇索道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乘客要稳定情绪,不要惊慌,等待工作人员前来营救,千万不可自行设法离开车厢。

(8)救护人员到达后,一定要服从救护人员的指挥,配合救护人员工作,不要争抢,年轻人应协助救护人员,首先营救儿童、老人和妇女,先帮助他们顺利到达地面。

(9)乘客到达地面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应尽量避开索道行驶区,有秩序地向索道站转移。

玩蹦极时,应注意:

(1)有心、脑病史的人员不宜参加,有深度近视者要慎重,以避免下坠时因脑部充血而造成视网膜脱落。

(2)在决定蹦极之前,应确保天气状况良好,风雨天不要蹦极。

(3)蹦极前着装应简单、合身,不要穿易飞散或兜风的衣物;要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以免扭伤或拉伤;饮酒后不要参加蹦极活动。

(4)跳之前要确定所有设备都能安全使用。要检查和选用适当的绳索,并听从工作人员安排,确保背带套在身上,以及系住脚踝、腿或手臂;如果感觉哪儿不对劲,就不要跳。

(5)除非非常有经验,否则不要玩双人式蹦极。

(6)跳出后要注意控制身体,不要让脖子或胳膊被绳索缠到。如果采用绑腿式跳法,腿部和脚部一定不能有骨折的病史。

坐过山车时,应注意:

(1)有心脏疾病、恐高症等的人以及饮酒者不要玩过山车;另外,戴眼镜者应做好防护,避免眼镜脱落伤人。

(2)认真查看设备的安全资质。不要乘坐超过检验有效期的过山车,也不要乘坐无使用登记证、无定期检验合格报告以及未标注安全注意事项和没有警示标志的过山车。

(3)仔细阅读注意事项。玩过山车之前,游客必须仔细阅读注意事项,按照须知要求乘坐过山车;另外,要观察过山车是否有严重锈蚀现象,过山车周围是否有不符合安全距离的障碍物。

玩滑翔伞时,应注意:

(1)首先检查确保项目有合法资质和安全保障能力。

(2)严禁单独一人飞行,严禁在过度疲劳及饮酒等情况下飞行。

(3)飞行前应检查伞衣有无撕裂、刺穿和擦伤等情况,检查伞绳是否缠结或磨损以及伞绳与操纵带的连接是否正常。

(4)为了掌握航空飞行各方面的情况,必须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训练。为确保安全,尽可能在飞行技术范围内进行飞行活动。

(5)不论是起飞还是着陆,必须迎着风,着陆后要立即将伞衣排气。

(6)不要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开展此项目。

乘坐热气球时,应注意:

(1)尽量穿棉质面料的服装和运动鞋,不宜穿裙装、高跟鞋、凉鞋等;为防止灼伤,一定要身着长衣长裤,戴棉质帽子。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进行热气球运动。

(3)热气球飞行最好的时间是在日出后两小时内或日落前两小时内,因为该时段气流最为稳定。

(4)不要在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乘坐热气球。

(5)高空飞行要注意防寒。

(6)除了必要的装备,还需要配备GPS全球定位系统、电子罗盘、对讲机、工具刀、防风打火机等。

4.滑雪旅游安全

(1)关注当地的气候情况和近期的天气变化,以防天气突变。

(2)准备好衣物等专业用品。滑雪服最好选用套头式,上衣要宽松,以利于滑行动作;衣服颜色最好与白色雪面有较大反差,以便他人辨认,避免相撞。需要佩戴合适的全封闭保护眼镜,避免阳光反射及滑行中冷风对眼睛的刺激。

(3)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应检查滑雪板和滑雪杖,选用油性及防紫外线的护肤品;在手脚、耳朵等易产生冻伤的部位做好保暖措施,必要时可携带高能量便携食品,以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

(4)初到滑雪场时应先熟悉那里的大概情况,要仔细了解一下雪道的高度、坡度、长度、宽度及周边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滑雪水平来选择相应的滑道。熟悉地图上滑雪场设施的分布位置、出事获救情况,并严格遵守滑雪场的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注意索道开放时间,在无人看守时切勿乘坐。

(5)初练滑雪时应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训练期间,要按教练和雪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去做。在未达到一定水准时,不要擅自到技术要求高的雪区滑雪,以免发生意外。

(6)在滑雪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打闹,以免碰撞。人员较多时,应调节好速度,切勿过快过猛。

5.自驾游出行安全

(1)车辆检查。出发前务必检查好驾驶证、行驶证,做好车况检查。如需长途旅行,应到车辆维修站进行全面检查。

(2)备好随行物品。准备自救工具:千斤顶、拖车带、换胎扳手、警示牌、长绳、备用轮胎;应急工具:应急灯、指南针、机油、玻璃水、冷却液、燃油添加剂;医药用品:感冒药、消炎药、黄连素、止血绷带、创可贴、维生素药片、眼药水;生活用品:不同时令的衣服、食品、水;野营用品:防潮垫、折叠桌椅、睡袋、遮阳伞等。

(3)注意了解出行信息。一是出游前,应提前了解前往目的地途中的天气,尤其是是否有暴雨、暴雪、台风等情况,避免遇上受恶劣天气影响而造成的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二是要了解沿途经过的路况、道路代号、里程、饮食、住宿、加油站等信息,以及一些具有特殊人文地理的地方,做好旅行计划;三是在车辆上安置GPS,及时收听当地交通台的广播,了解行车路况,也便于遇到意外时救援人员进行定位搜索。

6.旅行中的注意事项

(1)每天出发前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2)及时加油。

(3)严防疲劳驾驶。连续驾驶不能超过4小时。

(4)遵守交通规则,注意系好安全带。尽量避免夜间行车,路面聚积雨水过多时,不要加大油门冲水,以免影响制动和电气件进水,应低挡稳速行驶。

(5)经过易发生滑坡地区时,应严密观察,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

(6)遇到龙卷风时,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不要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

(7)遭遇沙尘暴时,由于能见度较差,因此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8)遭遇大雾天气时,注意交通安全,要特别注意慢行。

(9)遭遇大雪天气时,可以适当给车辆轮胎放些气,慢速行驶,以避免打滑等现象发生。

(五)社会文化事件的防范与应对

去少数民族居住区旅游已成为当下一种时尚的休闲方式,在这些地方不仅能欣赏到秀丽的风光,还能感受到完全不同的文化和风情。但是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有很多不同,想要在这些地方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客人,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们的风俗。

1.需要普遍遵守的旅行文明习惯

(1)自律。对旅行目的地文化和环境保持敏感是负责任游客行为的基本要求。游客在旅行目的地逗留的异地性和暂时性,常常使游客放松行为约束,加之对异地风土人情的陌生感,会疏忽自己的行为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例如,进行旅行活动时携带的塑料袋、塑料瓶是破坏风景的垃圾,不能因为在风景区没人看到,或者认为有环卫人员打扫而随意丢弃,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尚无能力处理游客留下的垃圾。因此,自律是游客道德责任感的高度表现,游客应自觉对旅游目的地公园、保护区和保留地环境保护给予支持。

(2)尊重。尊重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游客在与旅游目的地居民进行交往时应持有的态度。作为客源地的代表,需尊重旅行所到之地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游客须具备所要访问地的基本知识,不带有判断的姿态学习当地文化,不把自己的价值体系强加于其他文化上。例如,旅行之前先了解当地文化,甚至学几句当地方言,方便沟通。在旅行目的地活动时,主动和当地居民打招呼,遵从并体验当地文化、习俗、语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参与当地人民的文化活动;深入体验当地生活而不是拍摄某个瞬间,在拍摄当地人员前,应征求拍摄对象的同意,如果对方不愿意,则把镜头移开,以免造成对方的不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陌生人对着自己乱按快门。对当地宗教和传统仪式不大惊小怪,而是给予理解。因此,尊重就是要求游客旅行时,不是作为一名窥探者,而是积极与旅行目的地的人民接触,接触的程度以使当地人感觉舒服为宜。

(3)节约。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游客,其旅行行为须尽量减少对当地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尽量使用能重复或循环使用的物品,提高物品和资源的利用率。游客为了旅行方便,常常会使用一次性物品,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环境保护。负责任的游客行为是尽量不用一次性物品,而使用能重复使用的物品,例如,购物的塑料袋重复使用,自带拖鞋和梳洗用品,少饮用瓶装水,而是自备水杯或水壶。

2.民族与宗教的禁忌

关于少数民族禁忌与宗教禁忌,可以上国家宗教局网站查阅相关信息。

思考题:

1.骑行电动车应注意哪些事项?

2.你是否能准确认识各类交通标识?

3.我们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避免出现“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

4.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应急处置的程序和要求有哪些?

5.大学生外出旅行要注意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6.发生旅行事故时应如何做出自救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