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探索及问题分析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探索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08-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国培计划”的提出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保障。“国培计划”在实施期间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些许问题。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探索及问题分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十六个字深深体现了当代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成了我国科教兴国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造成了严重的重创,使中国人民更加看重教育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关系到树立国家新生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更是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国家在对教师的培养上也制定了相当多的政策及辅助策略。二战后,受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开放化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并实施了自己的教师资格考察制度。我国也随之建立起自己的教师资格制度,这种制度是一种能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保证教师质量的基本评价制度。由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并不完善,质量也不高,教师队伍的管理不能用统一的法制条款来进行,因此教师的资格评判也不完善。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才逐步建立起来,从确立到今天的短短几十年间极大的促进了我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教育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教师资格制度也就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教师质量的完善发展。

教师法》是我国对拥有中国国籍各方面素质学历教学能力都满足条件的中国公民所颁发的教师基本条款,但这些条款都是笼统简单的,如小学教师的申请条件只要满足中师及以上学历都可申请。入门门槛较低这一项就与西方发达国家只有满足大学本科或以上的学历才能成为中小学教师有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了中国整个中小学教师队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了阻碍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同时《教师法》的另一个不合理是教师任期问题,法规中没有明确的文件指出教师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的任期,以至于教师有了终身制的现象,这就使那些虽然具备教师资格证但却在授课教学方面完全没有自己有效教学方式的教师一直打着教师的旗号蒙混过关。没有明确的体制,没有一个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不仅不能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还有可能对以后教师培训的有效实施产生一定的制约性。

由于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近现代我国的教师教育建立以来,师范生就一直享受着免费学习的待遇。如1897年于上海建立的南洋公学师范学院,不仅免受所有学杂费还给予入学学生一定的津贴;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使学生享受的都是官员待遇。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师范大学的教育都是免费的,除免去所有学杂费外,还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奖学金”和“人民助学金”。在免费体制下,许多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都选择报考师范学校,并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这对我国当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教育培训体制也产生了些许变化,从以往的定向分配转变为双向选择。由于中国的教育经费在长久的免费制度下己开始有些不足以培养越来越多的师范学子,1993年开始,除师范、体育和农林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开始缴纳一定的培训费用。1997年部分师范院校也开始收取学生的一部分学费。2005年下半年开始除了首都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外,其他的师范院校均逐步开始对学生收取相关学费。这就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实行的免费师范教育正式结束。收费制度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弥补了中国在教育经费上的不足,但其负面影响却也十分明显。首先,免费制度的取消,大幅度降低了师范院校对优秀毕业生的吸引力,与教师相关的专业也不再成为这些优秀高中毕业生的首选专业。其次,由于师范生的减少,使许多优秀师范生毕业后极少愿意从事教育工作或到西部偏远地区任教。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中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差距。

为了缓解免费教育终止所造成的教师教育资源的不足,2007年国务院常委通过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师范生可享受在校期间免除一切学杂费的权利,但必须在毕业后回生源地任教十年以上,并有两年在农村任教的经历,在执行义务期间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该项办法的实施使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教师队伍中,但由于其实施范围只针对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每年能从中收益的学生与高中毕业生的人数完全不成比例。尤其是对于中西部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差的农村来讲,这些机会更是遥不可及,锦上添花的做法与国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背道而驰。这些政策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其要求的服务时限太长,会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即使加入了免费培养中在完成学业后也有可能放弃档案而加入淘金工作,就不仅减少了教师资源也会扩大中西部教师资源的差距,这在以后教师培训人员的筛选上就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在这一系列有关教师培养政策产生了其效果及影响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平衡中西部中小学教师的差距,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我国于2010年在十七大的引导下提出了“国培计划”,这是对加强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首先,“国培计划”的提出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保障。国家教育部财政为提高教师质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参训学员提供食宿费、交通费和资料费等补助,使参训期间的学员免受资金的困扰,此外,许多省份为了响应“国培计划”的号召,除国家拨的经费外自己还投入部分经费来提高培训的实施力度。(www.xing528.com)

其次,“国培计划”促进了我国教师培训的不断完善,其培训内容较为完善,其内容贯穿了整个教师培训,其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项目有利于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平衡发展,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再次,“国培计划”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许多已经就业的中小学教师,很难或几乎没参加过国家组织过的脱产集中培训,以往的短期培训根本达不到提升专业发展的效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力度,能充分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国培计划”在实施期间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些许问题。

第一,培训团队的培训资质不达标,“国培计划”采用“公平、公开、公正”的投标方式来选取培训机构,但在进行筛选时,必须考虑到省内外的平衡因此许多不达标的高校也就又了参评的可能。在参加投标时各大高校的投标书往往尽善尽美,但在实际中标后的操作时却显得力不从心,培训过程错误不断,培训效果不如人意。

第二,培训费用的安排上也不适当,为了得到参训教师的好评,以便在以后的后续跟踪中得到满意的答复,国家拨出的教师培训基金几乎一半都运用到学员的饮食起居上,这就使得原本应有的培训项目都不得不缩减,使得整个培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国培计划”的前期虽然会对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但这些问卷基本上都是空洞的,并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现实教学需求,其调查结果最终也不会影响培训学校是否能根据教师需要聘请对口专家,或改变培训内容。这一切的“国培”漏洞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致使教师培训的积极性降低,不能激发其终身学习的欲望,影响教师在职培训的最终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