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盟国家大学文化:依据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范式

东盟国家大学文化:依据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范式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大学文化的分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体分解”或“还原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范式。这两种分析范式都是在自然学科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条理性和规范性的科学理性特征。以探究高深知识作为目标和生活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学术自由的追求。一所学校的学生文化受该校的校风和传统的影响。

东盟国家大学文化:依据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范式

大学文化的分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体分解”或“还原分析”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析范式。“整体分解”主要是指在把研究对象作为整体的前提下,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或层面,从不同的部分或层面出发探析事物的整体属性或性质;“还原分析”是指把研究对象分解为构成的基本要素,通过对基本要素的分析来揭示整体的属性和本质。这两种分析范式都是在自然学科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条理性和规范性的科学理性特征。两者的差异性则表现为:前者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以预先设定的分析框架分解整体,而后者主要以构成要素为基础或基本的依据来探析。

1.以组织系统的观点,把大学文化划分为学科文化、院系文化、职业文化、系统文化

通过对学术生活中各种内部信念产生来源的系统分析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存在4种形式的文化。

(1)学科文化。学科是学术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大学对知识的传承与创新都要具体落实在各个学科上。

(2)院系文化。每所高校作为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各自的文化。院系文化的核心包括院系自治及教育民主等方面,具体体现为教师的学术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及对外界的作用等。

(3)职业文化。以学术为职业的高等教育系统成员也具有属于这个共同体的职业文化。以探究高深知识作为目标和生活方式的高校教师职业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对学术自由的追求。

(4)系统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系统在特定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高等教育目标、运作和制度规则的认识。

2.从大学构成的不同层面,把大学文化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

张东娇认为,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方式与物质形式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www.xing528.com)

精神文化称为办学理念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校训、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校徽、校歌等元素。

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合称办学实践体系,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管理文化、环境文化。

3.从大学文化的不同组成,把大学文化划分为制度文化、行政管理人员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物质文化

(1)制度文化。其具体表现为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及课程,学校规定的或约定俗成的重要仪式、典礼、社会实践等。

(2)行政管理人员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强调程序,主张按章办事,讲求工作效率和服从。但不同阶层人员所要求达到的程度不同,所以每一个人都与相应的一类人为伍,因此,行政人员之间也常常发生文化冲突

(3)教师文化。教师文化指教师所具有的与其他职业群体所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语言符号等。教师文化常与学科文化连在一起,它是由不同的学科文化所组成的。而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传统、风格、习惯等,所以,教师一旦进入了不同的学科专业,就等于进入了不同的文化园区。

(4)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指大学生群体中的文化规则,如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信念、举止言谈、服饰、社团活动、学生运动等。学生文化与社会文化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一所学校的学生文化受该校的校风和传统的影响。

(5)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指学校的各种设施、条件,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校风都会从物质上,如学校的建筑雕塑景点设计,甚至是公告栏、路标上反映出来,从而影响着校园内的活动者,包括临时进入者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其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