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海陶瓷:汕头器与交趾三彩的关系

南海陶瓷:汕头器与交趾三彩的关系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被国内外学者称为“Swatow Ware(汕头器)”、“交趾三彩”等。而这些器物有相当部分是从广东潮州和汕头港口外销的,于是人们就笼统地称之为“汕头器”。在上世纪90年代对漳州地区花仔楼窑址、南胜田坑窑址、五寨洞口窑址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后,出土了大量的瓷片标本,由此才确定了所谓的“汕头器”、“吴须赤绘”、“交趾三彩”、“华南三彩”等瓷器的产地为福建漳州窑。

南海陶瓷:汕头器与交趾三彩的关系

漳州窑指宋、元至明、清闽南沿海地区的古瓷窑,是对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发现古窑址50余处。宋、元时期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漳浦、长泰、平和龙海、诏安、云肖、华安、东山等县,烧造青釉与青白釉瓷器釉色变化大,有深浅多种色泽。青釉有碗、盘、瓶、壶、罐、砚等,其中有内饰划花间篦点纹、外刻复线纹的珠光青瓷。青白瓷有碗、盘、碟、壶等,装饰与青瓷相似。明清时期的窑址主要分布在漳浦、平和、南靖、诏安、云肖、华安等县,产品涵盖青花、五彩、单色釉、素三彩等各种品类。而被称为“漳窑器”的米白釉(又称米黄色釉)瓷器与明代德化窑的白釉瓷相类似,但胎体粗重,釉色白中微泛黄,且有开片。这类米白色釉瓷器广东潮州窑也有生产,两者之间极难区分。

图115 宜兴紫砂双流镶金提梁壶/清(丹麦哥本哈根国立博物馆藏)

宋、元时期,漳州窑的白釉、青白釉瓷器已大量外销。明清时期,漳州月港兴起,漳州窑瓷器更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大量销往日本越南、东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曾被国内外学者称为“Swatow Ware(汕头器)”、“交趾三彩”等。

所谓的“汕头器”,包括有青花(克拉克瓷以外的品种)、五彩(又称红绿彩)(图116)、蓝釉白花、酱釉白花(图117)等器物,器型以大盘居多,还有杯、碗、瓶、罐等器物。这些瓷器出口后,当地人们认识到它们与景德镇窑瓷器的区别明显,显然是另外一个品类,但又不知道其产地。而这些器物有相当部分是从广东潮州和汕头港口外销的,于是人们就笼统地称之为“汕头器”。

图116 漳州窑红绿彩花鸟纹盘/明(香港艺术馆藏)(www.xing528.com)

图117 漳州窑蓝釉白花花卉纹大碟/明(香港艺术馆藏)

图118 漳州窑素三彩香盒/明/漳州田坑窑址出土(福建省博物院藏)

“交趾三彩”又称“华南三彩”,以绿、黄、紫等鲜艳的釉色装饰,同时饰以刻花和堆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素三彩,器型以香盒最多见,日本人称之为“交趾香盒”。(图118)交趾香盒在日本广受欢迎,这一名称在日本也存在了近三百年之久。这些素三彩瓷器当时的交易多来自交趾(越南)船,人们不明其产地,认为是产自越南或中国南部某地,故称之为“交趾瓷”、“交趾三彩”或“华南三彩”。日本在宽平六年(894年)废除了遣唐使制度,进入锁国状态,历宋、元、明三朝中日之间没有任何官方的贸易往来。中国明代早期至中期都实行海禁,至隆庆元年(1567年)正式解除海禁,准贩东西洋,但为防范倭寇,仍禁止与日本通商。因此此时中日之间的贸易只能是民间贸易或转口贸易,转口之处主要有台湾和越南。据日本学者岩生成一在他的《新版朱印船贸易史的研究》中提到,明代学者何乔远(1558—1631年)曾言:“日本国法所禁,无人敢通。然悉奸阑出物,私往交趾诸处,日本转乎贩鬻,实则与中国贸易矣。”

在上世纪90年代对漳州地区花仔楼窑址、南胜田坑窑址、五寨洞口窑址等处进行考古发掘后,出土了大量的瓷片标本,由此才确定了所谓的“汕头器”、“吴须赤绘”、“交趾三彩”、“华南三彩”等瓷器的产地为福建漳州窑。(50)

中国陶瓷器以其艺术性、实用性等优点而成为全球性的商品,其足迹随波逐浪走遍了世界各大洲。通过陶瓷这一载体,东西方互相认知和了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工艺的互相学习与促进得以实现。因此,中国陶瓷外销的历史也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