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至巅峰阶段。从广州港至各大洲的航线均已开通,海外贸易日益频繁、盛况空前。延续了千年的市舶制度,随着明朝的结束而告终。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停止海禁,次年于广东广州、江苏松江、浙江宁波、福建厦门设置粤海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等四个海关,此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从此,中国结束海禁,海外贸易进入海关管理的时代。乾隆时,由于外商违禁之事日多,清政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一月下令封闭江、浙、闽三处海关,规定外商只许在广东收泊贸易。这就是广州一口通商历史的开始。广东海上丝路因全国对外贸易集中于此而日显繁荣。这种局面直至鸦片战争结束才改变。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口通商,广州一口通商的历史结束。但广州港作为第一大港的地位并未因此动摇。从这里出口外销的陶瓷器,主要有景德镇窑瓷器、德化窑白瓷、宜兴紫砂陶器、广州织金彩瓷、广东石湾陶器等品种。
纵观我国古代陶瓷外销的历程,至少在唐代(大约在7世纪),我国已开始大量从海路出口陶瓷器。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日益发展,长久不衰。从东海和南海通向东亚、东南亚、中西亚、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条航线,无不见证了这一辉煌。因此这条海外贸易通道也被称为“陶瓷之路”。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外销陶瓷器当中,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而在器形、纹饰等方面出现异域风格的现象,也随着历史的推移、外销量的日益增长而日益显著。唐宋时期的器物主要还是以浓郁的中国特色为主,只有长沙窑瓷器和三彩陶器出现了少量的异域风情元素。从元代开始,销售地的社会文化背景开始被不断重视,外销陶瓷器中的异域元素较多出现。甚至于在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外来定制的陶瓷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