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帆珠江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陶瓷

扬帆珠江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陶瓷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上最早的瓷窑之一,也是南方著名的青瓷窑,窑址在余姚、上虞、绍兴一带。这里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为越州窑,简称越窑。目前已发现汉至宋代古窑遗址400处。越窑青瓷始于汉,经两晋、南朝的发展,至唐代已技艺纯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唐代后期至五代,更是达到技艺的巅峰,所烧制的“秘色”贡瓷备受人们的赞赏与青睐。据文献记载,五代时越窑进贡后唐、后晋瓷器达万件。越窑所烧特优质瓷器称为“秘色瓷”。

扬帆珠江口: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陶瓷

越窑是我国烧瓷历史上最早的瓷窑之一,也是南方著名的青瓷窑,窑址在余姚上虞绍兴一带。这里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为越州窑,简称越窑。所产青瓷胎体较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目前已发现汉至宋代古窑遗址400处。越窑青瓷始于汉,经两晋、南朝的发展,至唐代已技艺纯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唐代后期至五代,更是达到技艺的巅峰,所烧制的“秘色”贡瓷备受人们的赞赏与青睐。主要器形有执壶、罂、瓶、罐、耳杯、把杯、盏托、粉盒、油盒、玉璧底碗、碟、水盂、脉枕、唾壶等。造型丰富秀美,釉质浑厚滋润,如冰似玉,引来唐代不少文人骚客的赞美之辞,著名的如顾况所赞“越泥似玉之瓯”,许深所书“越瓯秋水澄”,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郑谷的“茶新换越瓯”,以及陆龟蒙描述的“九秋风霜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等,贴切地赞美了越瓷的青翠莹润、如冰似玉。陆羽在《茶经》中从品茶的角度,把越窑青瓷摆在了首位:“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图32 越窑青釉瓣口碗/唐(广东省博物馆藏)

越瓷在唐代时器物以造型、釉色取胜,胎体多光素无纹,少量有划花、印花、刻花及褐色彩绘等装饰。(图32)由于对烧成气氛还不能完全控制,有相当一部分器物青中带黄。五代继承唐代造型特点,壶多作瓜棱形,碗、盘多为花口,海棠式杯、莲瓣纹碗、盏托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器表仍以光素为主。宋代越器的造型及装饰形成了新的风格,壶身的瓜棱形变为双凸线;由于釉层透明性强,因此盛行刻、划装饰,此外镂、雕、堆塑等方法也常使用。划花线条纤细流畅,有蝴蝶鹦鹉、游鱼、龙凤、人物纹等。常见器物有壶、碗、粉盒、盘、香炉、盏托、罐、瓶、灯、盆、洗等,碗底有刻划“供”、“辛”、“永”、“天”、“大”、“吉”、“官样”、“太平戊寅”等铭款。晚唐时期,越窑除烧制民间用瓷,还设“贡窑”,烧造宫廷贡瓷。徐夤《贡余秘色茶盏》诗中有“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的描写;余姚上林湖出土唐光启三年(887年)墓志罐上有“中和五年(885年——引者注)岁乙巳三月五日终于明州慈溪县上村乡……光启三年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等铭文,从而证明贡窑在余姚上林湖。据文献记载,五代时越窑进贡后唐、后晋瓷器达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增加,余姚上林湖以外,上虞窑、寺前窑等亦烧造贡瓷,一次进贡瓷器达14万件之多。越窑所烧特优质瓷器称为“秘色瓷”。宋代以后的文献多述因其专为进贡,庶民不得使用,故云秘色。从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墓地宫出土有物账记录的“秘色瓷”来看,器物有八棱长颈瓶、碗、盘,碗、盘较大,有花口与平口之分。这些器物釉色淡青,质地细润,制作精绝。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和浙江临安唐钱氏家族墓葬出土品,均有同类器物。(www.xing528.com)

自唐代开始,越窑瓷器不仅大量内销,而且外销数量可观。朝鲜、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伊拉克、埃及等国家的古遗址中,都出土过唐、宋时期的越窑瓷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