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竹县志卷十八寺观志:青牛、白马,日兴、天后,龙爪、铁佛……

大竹县志卷十八寺观志:青牛、白马,日兴、天后,龙爪、铁佛……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竹县志卷十八寺观志青牛东去,白马西来。日兴寺观,地起楼台。天后宫,城小东街,乾隆十五年建,四十八年重修。龙爪寺,县东七十里,脉由月城山蝉联而至,山形曲秀若龙爪,因名。铁佛寺,县东八十里,即云镜院寺,有古铁佛三尊。明崇祯十年,陈嘉瑞、僧道元额曰:『仪陇寺』。龙潭寺,县南八里,寺前深涧下有龙潭。合邑寺观,香火莫盛于此。雍正癸卯年,刘某掘地得石佛一尊,因建寺供奉。西禅寺,县北八里,旧名『天池寺』

大竹县志卷十八寺观志:青牛、白马,日兴、天后,龙爪、铁佛……

大竹县志卷十八

寺观志

青牛东去,白马西来。日兴寺观,地起楼台。

禅座道林,神钟法鼓。借养游民,间栖真侣。

柱绕天龙,巢同云鹤。远僻溪山,近环城郭。

竹阳巨邑,榱角连翘。四百八十,半抵南朝。作《寺观志》。

大竹县

禹王宫,城东街,雍正八年建,乾隆三十三年重修。

三圣宫,城小东街,乾隆五十二年建。

万寿宫,城东街,雍正九年建,乾隆五十二年重修。

寿佛殿,城东街,乾隆五十三年建,嘉庆二十二年重修。

天后宫,城小东街,乾隆十五年建,四十八年重修。

东粤宫,城南街,雍正元年建,乾隆五十六年重修。

二仙宫,城南街,乾隆五十六年建。

玄女宫,城南街,嘉庆十七年建。

万寿寺,城南街,明天启四年建,康熙五十三年重修。嘉庆二十二复修。

荧惑宫,城西街,乾隆十年,知县王训建。

马王庙,城西真武阁下,道光元年建。

一真庵,城西三里。

真武阁,城西郭外半里许,乾隆五十二年,知县陈仕林建。

药王宫,城北街,乾隆二十九年建。

藏经阁,城东郭外半里许,古名『复兴寺』,因僧守拙贮藏经于此,因名。明太史黄辉碑尚存,殿脊上有铁瓦三片,上载有『大周二年』四字。

玄妙观,城东郭外石坊上刊『崇玄道观,众妙之门』八字。乾隆五十二年重修,今名太清宫

神农宫,城北关外古道街,嘉庆二十二年建

观音阁,城北郭外里许,合上藏经、文昌、真武为『四阁』,皆去城不远。小山隆起,竹城形势,借此益壮。

鸭嘴观,县东十里,即苾蒭庵。

凤凰观,县东八里,山形如凤。见《山川志》。

宝藏寺,县东十里。

龙王寺,县东二十里。

少钦庵,县东二十里。

斑竹寺,县东二十里。

龙泉寺,县东三十里。

明心庵,县东四十里。

乐国寺,县东四十里。

宝珠寺,县东四十里。

神仙山寺,县东四十里。

中峰寺,县东四十里。

法云寺,县东六十里

定慧寺,县东六十里。

四方庵,县东六十里

建兴寺,县东六十里。

龙凤寺,县东六十里。

龙爪寺,县东七十里,脉由月城山蝉联而至,山形曲秀若龙爪,因名。

兴隆寺,县东七十里。

明月庵,县东七十里。

复圣庵,县东七十里。

宋家庵,县东七十里。

兴隆庵,县东七十里。

云静寺,县东七十里。古碑镌:『云静寺,明永乐戊子年沙门明亮重修。』万历二年,就崖凿接引佛一尊,高一丈六尺,大佛二尊,小佛十余尊。嘉庆十六年,朱明坤重建,石壁刻有『清凉国师』四字。

吴家庵,县东七十里。

陈家庵,县东七十五里。

铁佛寺,县东八十里,即云镜院寺,有古铁佛三尊。

玉顶山寺,县东八十里。

李陈庵,县东八十里。

中和庵,县东八十里。

皛然庵,县东八十里,昔真皛人游憩于此。

兴庆庵,县东八十里。

大圣寺,县东八十里。

月台庵,县东八十里。

福寿寺,县东八十里。

唐家庵,县东八十里。

慧心庵,县东八十里。

宝光寺,县东八十里。

施家庵,县东八十里。

朝阳庵,县东八十里。

汪家庵,县东八十里。

彭家庵,县东八十里。

了尘庵,县东九十里。

无边庵,县东九十里。

金山寺,县东九十里。

翠峰寺,县东九十里。

白凤庵,县东九十里。

新安寺,县东九十里。

张家庵,县东九十里。

永峰寺,县东九十里。

崧山庵,县东九十里。

青云寺,县东九十里。

廖家庵,县东九十里。

阳通庙,县东九十里。

八渡庙,县东九十里。

慰难祠,县东九十里,邑令陈仕林建。碑载《艺文》。

东海庵,县东一百里。

凤归寺,县东一百里。

下寺庵,县东一百里。

崇兴庵,县东一百里。

清灯庵,县东一百里。

云龙寺,县东一百里。

雾彻庵,县东一百里。

般若庵,县东一百二十里。

清凉庵,县东一百二十里。

高 庵,县东一百二十里。

仪陇寺,县东北四十里,旧名义山,前有古坊,刻『第一山』三字。明崇祯十年,陈嘉瑞、僧道元额曰:『仪陇寺』。康熙十一年,僧照慧、陈祖舜重修。

九岭观,县东北三十里,明天启元年,陈光焕、僧如慧创修。乾隆三十五年,僧广修。嘉庆三年被贼焚烬,僧茂兴重建。

彩子庵,县东南七十里。

玉泉山寺,县东南七十里。

龙泉庵,县东北六十里,庵近龙溪。乾隆九年创修,被贼焚毁。嘉庆八年,僧有相募化重修。

熊家庵,县东南一百里。

莲印庵,县南二里,明庠生李联芳所建也。联芳无嗣,即以房宅为庵,田地为常住,夫妇同修,死即葬庵内,石坊犹存。庵前石岩下,刊『第一山』三字。

德庆庵,县南七里。(www.xing528.com)

龙潭寺,县南八里,寺前深涧下有龙潭。

高峰寺,县南六里,岩石壁立,其上平衍,『高寺晓钟』为八景之一。

冠紫寺,县南十里,在冠子山。

庞家庵,县南十里。

安乐寺,县南十二里。

圆觉观,县南三十里,建自明代。乾隆元年,住持道李惟英重修,又置灯田数亩。

铁佛寺,县南二十五里。

合龙寺,县南三十里。

陶家庵,县南三十里。

文昌阁,县南三十里,嘉庆十二年建。

寮叶庵,县南三十里。

石河庵,县南四十里。

极乐庵,县南四十里。

德胜寺,县南四十里。

白云寺,县南四十里。

金仙寺,县南四十里。

冷家观,县南五十里。

蓬莱寺,县南五十里。

永兴寺,县南六十里。

石庵子,县南六十里。

忠兴庵,县南六十里。

观音寺,县南七十里,古刹也,康熙丙午年,周光谟建。乾隆壬戌年,周德志重修。

石人庵,县南八十里。

叶家庵,县南八十里。

明月寺,县南八十里。

高平寺,县南九十里。

曹家庵,县南九十里。

云峰山,县南九十里。古迹天星桥,一座石梆,扣之则鸣如鼓。

玉泉山,县南九十里。

永定寺,县南九十里。

观音庵,县南九十里,明天顺元年建。

云纵庵,县西二十里。

东岳庙,县西二十里,庙前石坊,明嘉靖年建,上镌『古潾胜概』。

回龙寺,县西南二十里。

石台庵,县西南二十里。

八角庙,县西三十里,古刹也。林木繁茂,前有石岩深溪,久晴水鸣如鼓,久雨亦如之。嘉庆二十三年,覃君元重修。每月倡土人祈祷于此,并修凉桥。

九盘寺,县西三十里。九盘山上。

云雾山寺,县西三十里,山岭高出云表,冬多风,寺覆铁瓦。合邑寺观,香火莫盛于此。

榜 庵,县西四十里。雍正癸卯年,刘某掘地得石佛一尊,因建寺供奉。

长乐庙,县南七十里,在老庙坝场,明嘉靖时建,乾隆二年,邑人陈为宁重修。邑令余芳、陈仕林俱有题额,中殿有铁佛一尊。

至德庵,县南一百里。

宝峰山寺,县南一百里,明万历三十年,僧普万建。康熙三十五年,僧岇岊重修。

杨胜寺,县南一百里。

伏兴寺,县南一百一十里。

鲁班洞庵,县南一百二十里。

无际寺,县西里许,无际禅师曾卓锡于此。明崇祯八年,黄加明创建,并奉无际像。乾隆十六年重修。嘉庆十三年,补修藏经楼两廊。

西禅寺,县北八里,旧名『天池寺』,又名『饿佛寺』,明万历丁未,僧守拙初建。前有石照壁,雕刻极细巧。雍正二年,陈应熊等偕僧重修。壮严清洁,颇有溪山松竹之胜。

朱家庵,县北二十五里。

重荣庵,县北二十五里。里人掘地得石观音一座,背镌『庵子岭』三字,嘉庆十三年,邓某建。

蔡家庵,县北三十里,明崇祯十三年,蔡文芳建。

观山寺,县北六十里。

永兴寺,县北三十里,即月华场关庙也。明万历辛酉年建。乾隆二十三年,僧海亮重修。

潇水寺,县北三十里,又名『永盛寺』,明万历辛酉年建。雍正元年,僧天元重修。乾隆二十三年,僧海亮重修。

玉泉观,县北四十里。

中峰寺,县北四十里,寺四面皆水,一峰特立,因名。有古钟一口,铁佛一尊,乾隆三十年重修。

广佛寺,县北二十五里,又名『善庆堂』。嘉庆六年,蔡世上施作佛地,僧明山建修。

文武宫,县北四十里。康熙癸巳举人冯贵德、贡生陈其藻重建。

五峰寺,县北四十里。五峰特立,众山朝拱,因名。

金峰寺,县北六十里,形家言『峰结金星顶』。贡生易祖荫施建。乾隆五十一年,僧越莲修。

三清庙,县北六十里,乾隆三年修。

高凤山寺,县北六十里,明正德二年建,康熙六十年僧裔留重修。

孝感寺,县北六十里,明弘治甲子年建,康熙辛卯年重修。

灵岩寺,县北六十里。

柳城庵,县北六十里,在柳城山,即柳生隐居处。

洪佛寺,县北七十里,有瓷佛一尊,明兵马司王公锡灿,自景德镇迎来。

破山寺,县北七十里。破山和尚祝发处。有瓷佛二尊,古钟一口。

官山寺,县北七十里,古桂凤寺。明嘉靖间,陈嘉修建。雍正九年,陈楚正偕僧重修。

可印庵,县北七十里,旧名『中峰寺』。

云台庵,县北五里,旧名『高庙』,孤峰矗立,寺居其巅。知县胡天文题『山高月小』四字于上。『云台烟雨』为竹阳八景之六。

甘家庵,县北三十五里,昔系甘氏宗嗣,后招僧为寺。

西圣寺,县北三十五里,又名『喻家庵』,明万历三十五年建,乾隆五十一年重修。有古桂柏树三株,大可数围。

娘娘庙,县北三十里。

中山寺,县北三十里,寺在九岭山中,雍正九年,僧云波建。有释迦铁佛一尊,背铸明崇祯年号,旧传在洪家庵移来。

鳌山寺,县北六十里。

观坪庵,县北八十里。

张家庵,县北八十里,明庠生张简建修。有古铜钟一口,相传自禅顶寺飞来。

秀峰寺,县北七里。有古钟一口,明嘉靖二十二年铸,自仪陇寺移来。康熙六十一年,僧通瑞建,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嘉庆五年六月,德将军驻兵于北。

凤凰庵,县北八十里。

昌德庵,县北八十里。

会泉庵,县北八十里。

赵家庵,县北八十里。

雷音寺,县北八十里。

龙台寺,县北八十里。

永丰寺,县北八十里,本古寺,明正统三年,僧性寿重修,兵燹后,废。嘉靖二年,僧宏玺拨草菜得古碑,年号犹可识,因买作净土,复建丛林,掘地得古铜佛三尊,益虔供奉。寺中尚存明时《华严经》十卷,崇祯初,总戎王士品所藏,每卷俱有榆林镇经兵官朱印。

新庵寺,县北八十里。

云林寺,县北九十里。

周家庵,县北九十里。

主峰寺,县北一百一十里。

葫芦寺,县北百里,古名『永兴寺』。清溪环绕作葫芦样。内有铁佛一尊,古钟三口,一隆庆年,一弘治七年,一崇祯十年铸。

兴云庵,县北九十里。

毛家庵,县北九十里。

崇孝庵,县北九十五里。王女守贞奉亲,终身不字。亲卒,祝发为尼,以宅为庵。后施入三楚宫,改名三楚庵,贞女及贞女父母墓俱在庵侧。

东禅寺,县北一百里。

回龙寺,县北一百里。

禅顶寺,县北一百二十里。

石龙庵,县北七十里。庵前有石龙,故名。相传石龙当时为祟,因截断数节。今玩其形,犹有狰狞象。明季庵烬,故址尚存。

三清庙,县南二十里,古刹也。地形雄胜,水旱疾疫,有求必应。土人遇旱,多祈祷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