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文化简史:神鸟文化的影响

武汉文化简史:神鸟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凤凰、黄鹤和九头鸟,都是传说中的神鸟,尤其是凤凰,是我国南方地区人们的崇尚之神,较为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文化的空灵、浪漫、阴柔和轻巧等特点。关于凤与武汉文化空灵、浪漫特质的关系,前文在楚文化一节中已有详述,不再赘述,在这里重点解读黄鹤、九头鸟与武汉城市文化的关系。我们讨论神鸟与武汉人的文化性格,是希望武汉人能够突破文化性格中的某些局限性,摒弃九头鸟的“窝里斗”

武汉文化简史:神鸟文化的影响

武汉与“鸟”颇有渊源,而且这座城市还特别崇尚“神鸟”。从楚人尚凤,到黄鹤楼得名的传说故事,再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说法,一个城市较为集中地把自己与“凤凰”“黄鹤”“九头鸟”这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鸟联系在一起,这在其他城市是比较少见的。

那么,凤凰、黄鹤和九头鸟,这些神鸟或者说怪鸟,它们是怎样与武汉联系在一起的呢?

凤是我国南方的崇尚,被认为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在后人考古发现的楚国器物上,凤的形象也是最多的。

黄鹤是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其能随音乐起舞。先秦《韩非子》载:“师旷援琴一奏,有玄鹤二八来集,再奏而列,三奏延颈而鸣,舒翼而舞。”而汉代马融作《长笛赋》,更直接说到长笛一吹,能“仰驷马而舞玄鹤”。《列仙全传》中记载的是费祎乘鹤而去,《报恩录》所载则是无名道士,《南齐书·州郡志》亦云“仙人子安乘黄鹄过此上也”。《太平寰宇记》说:“黄鹤楼在县西二百八十步。昔者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记载的是:“荀瓌憩江夏黄鹤楼上,望西南有物飘然降自云汉,乃驾鹤之宾也。宾主欢对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到了清代,褚人获的《坚瓠八集》中记载乘鹤而去的则成了吕洞宾。综观这些传说记载,不管是何时、何人,但有两大基本因素是相通的,即主人公的道士身份和乘鹤而去。可见,黄鹤的传说明显带有几分道家情调和神话色彩。在这些文化意象中,黄鹤是仙风道骨、纤巧玄妙、自由空灵、虚无缥缈的道家文化的代言词,正如黄鹤楼中的一副联语所云:“太白不须愁,鹤去鹤来,终随物化;昔人今尚在,云生云灭,常与天游。”

九头鸟的出现,最早也是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30]九凤鸟最初是一种神鸟,后来却逐渐演变成九头鸟,这个演变过程是非常有意思的。从魏晋南北朝明朝,从九凤神鸟到九头怪鸟,历史上的记载很多,或神或怪,或褒或贬,其中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明初名臣刘基在他的寓言《郁离子》中对九头鸟这样描绘:“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相争,呀然而相衔,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这让九头鸟的形象彻底地沦为怪鸟和恶鸟。而九头鸟与湖北人联系在一起,则跟明朝宰相张居正有关。湖北江陵人张居正因为厉行改革,触犯了权贵的既得利益,从而招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抨击。这一抨击本身对张居正的历史形象不打紧,居然让湖北人永远打上了“九头鸟”的烙印。

从凤凰、黄鹤到九头鸟,这些怪异而神奇的“神鸟”产生在武汉,绝对不是巧合和偶然。凤凰、黄鹤和九头鸟,都是传说中的神鸟,尤其是凤凰,是我国南方地区人们的崇尚之神,较为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文化的空灵、浪漫、阴柔和轻巧等特点。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些神鸟,正好能够比较客观形象地反映出武汉人的某些性格特点来。

关于凤与武汉文化空灵、浪漫特质的关系,前文在楚文化一节中已有详述,不再赘述,在这里重点解读黄鹤、九头鸟与武汉城市文化的关系。(www.xing528.com)

黄鹤与黄鹤楼息息相关,也正是关于黄鹤的传说,以及历代文人骚客关于黄鹤的附会和想象,使得黄鹤楼成为千古名楼。其中黄鹤楼得名的传说有多种版本,关于黄鹤的故事也有好几种说法,这里选取两个开局类似然则结局却大相径庭的故事。一说是一位道人为感谢辛氏酒店的免费招待,特别用橘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并施了仙术,能让鹤为客人跳舞助兴,从而使酒店生意兴隆。可是后来酒店老板利欲熏心,老道失望地跨鹤而去。另一个传说的记载比较详细,出自《报应录》。“辛氏昔沽酒为业,一先生来,魁伟褴褛,从容谓辛氏曰:‘许饮酒否?’辛氏不敢辞,饮以巨杯。如此半岁,辛氏少无倦色,一日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可酬汝,遂取小篮橘皮,画鹤于壁,乃为黄色,而坐者拍手吹之,黄鹤蹁跹而舞,合律应节,故众人费钱观之。十年许,而辛氏累巨万,后先生飘然至,辛氏谢曰,愿为先生供给如意,先生笑曰:吾岂为此,忽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下,画鹤飞来,先生前遂跨鹤乘云而去,于此辛氏建楼,名曰‘黄鹤’。”

两个不同的故事,反映了武汉城市个性特征中的不同面。一面是武汉人的豪爽仗义,不计回报而能助人为乐;另一面反映出武汉人个性中投机取巧,缺乏持久性或者说天性爽快之气有余,而持之以恒不足。这种性格几千年来已经根深蒂固于武汉人的性格之中。从武汉老字号的经营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武汉商业历来繁荣,涌现出来的老字号也很多,可大多只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少有像国外和其他城市那样经营达数百年的老字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汉人“醒得早,起得迟”,善于打天下,而不能守其成。

九头鸟的形象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武汉人的性格,一只鸟有九个头,正好反映出武汉文化的多元性和武汉人性格的多面化。武汉本是一个“五方杂处”的城市,东西南北的货物和人物都在这里中转和集散。因此,这座城市素有广泛吸收、兼容并蓄的特点。九头鸟“一头有食、八头相争”,这个寓言也反映出武汉人(当然不仅仅是武汉人)喜好“窝里斗”、不团结的劣根性。武汉是一个因商业而繁荣起来的城市,商业竞争的残酷性,正好通过九头鸟好斗的形象表现出来。

现代武汉人的性格特征,跟历史是一脉相承的。凤凰、黄鹤和九头鸟的形象,至今还代表着武汉人的性格。武汉人有浪漫的文化基因,有对市场经济天然的亲近感,有敢于和善于接纳外来文化的气魄和气度;但另一方面的负面影响却也相当突出,比如喜欢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眼光,敢于创新争先却缺乏持久的恒心,容易投机取巧而给人不够诚信的印象。这些表现不仅让武汉人自己难有大作为,而且不利于改善武汉的投资环境,直接影响武汉城市形象和武汉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我们讨论神鸟与武汉人的文化性格,是希望武汉人能够突破文化性格中的某些局限性,摒弃九头鸟的“窝里斗”,发挥其才智、胆识过人的长处;彰显黄鹤楼传说中辛氏老板爽快仗义、善于开拓的性格特征,摒弃其喜欢“撮短水”的毛病,使武汉人和武汉城市形象变得更加光彩、更加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