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楚文化的流播-武汉文化简史

武汉楚文化的流播-武汉文化简史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楚族是活动在我国江汉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西周时期,楚族建立国家,先后融合了江汉地区的大大小小的部族,发展成为横跨江淮的疆域最大的诸侯国,并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武汉地处楚国腹地,楚风楚韵浸润其间,楚文化成为武汉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源头之一。实际上,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斗争极为激烈。周文王广泛地团结殷王朝统治下的大小方国,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拥护。

武汉楚文化的流播-武汉文化简史

楚族是活动在我国江汉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西周时期,楚族建立国家,先后融合了江汉地区的大大小小的部族,发展成为横跨江淮的疆域最大的诸侯国,并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武汉地处楚国腹地,楚风楚韵浸润其间,楚文化成为武汉地区最重要的文化源头之一。

楚人的祖先是谁?他们从哪里来?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做的《离骚》中对这个问题已有明确的回答。《离骚》的开篇就说到“帝高阳之苗裔”,可见,楚人当为高阳氏的后代。

高阳氏,名颛顼,是传说中三皇五帝的五帝中的一位。[20]相传颛顼居住在帝丘一带(今天的河南濮阳东南),他的父亲名为昌意,而昌意的父亲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可见,楚人的始祖当是来自中原[21],其最早的活动区域也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带,后世才逐步发展到江汉流域。

高阳氏的后代重黎到了帝喾的时代,被封作火官,因有功被帝喾赐为祝融氏。共工氏作乱,重黎奉命讨伐,虽击败了共工氏,但因没有诛尽共工氏所有成员,被帝喾所杀。重黎死后,帝喾起用他的弟弟吴回,仍旧让其担任火官,复为祝融氏。

吴回生子名曰陆终,陆终生了八个儿子,分别得了八个姓,史称“祝融八姓”,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姓芈,后世的楚人尊其为祖。这也标志着楚族的正式形成。

季连生子附沮,附沮生子穴熊。这一时期由于缺乏记载,楚族的世系和繁衍情况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就是楚族在这一时期已经开始向南迁移,所以在《史记·楚世家》中才会有楚族“或在中国,或在蛮夷”[22]的记载。

实际上,这一时期中原地区斗争极为激烈。如季连的大哥昆吾和三哥彭祖的后代都曾一度强大,先后建立过诸侯国,但昆吾氏被商汤所灭,而彭祖氏则被商纣所灭。而芈姓季连部落则迫于商族的军事压力,从新郑一带,顺禹州、叶县这条古代的通道逐步南迁到淮水以南、汉水流域和荆山地区,与当地土著民族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商周文献所称的“荆楚”“荆蛮”“楚蛮”“蛮荆”民族。

荆楚这一族群在殷商时期曾遭到商王朝大规模的征伐和沉重的剥削。楚人也曾进行过激烈的反抗,但由于殷商王朝的强大,楚人始终未能摆脱殷商贵族的统治。《诗经》中《殷武》篇就有这样的记载:“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23]该文描绘的就是商君武丁对楚的一次征伐,这次战役不但打到了楚地境内,而且还俘虏了很多楚人将士。

一直到商朝末年,楚人中出现了一位才略出众的领袖人物,才使得楚人摆脱了被商王朝欺凌的局面,这个人就是鬻熊,也正是他,使楚国开始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

商朝末年,商王朝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殷纣王宠爱妲己,荒淫奢侈,残害贤臣,囚箕子,杀比干,制炮烙之法;又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殷纣王的残暴统治,使殷王朝内忧外患,陷入了危机之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周族在西部黄土高原上兴起。周人的首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积极谋划伐商的准备。周文王广泛地团结殷王朝统治下的大小方国,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拥护。商周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www.xing528.com)

在这样混乱纷杂的政治形势下,为了让楚族有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鬻熊决定投靠周族。为此,他亲自前往周的都城丰(今陕西岐山县)求见西伯姬昌。此时的鬻熊已是九十高龄的老人,他在见到姬昌后,表达了愿意依附于周并为周效劳的意图。姬昌则很惋惜地说:“谢谢您的好意,可惜您的年纪太大了!”鬻熊则回答道:“如果让我去捕猎野兽追逐麋鹿,确实是年纪大了,但如果让我坐在屋子里,谋划军国大事,我还可以说是很年轻啊!”鬻熊短短几句话,很快就获得了姬昌的信任,使其用为谋臣。故《史记·楚世家》曾云:“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24]

鬻熊还曾写过一些文章来论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人将他的事迹和文章汇编成《鬻子》一书。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就曾记载有《鬻子》22 篇。现存于世的为唐朝人逢行珪所注本《鬻子》14 篇。

由此可见,在商朝末年,鬻熊应当参与了周文王、周武王伐灭殷纣王的战争,并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中立下功勋,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就曾这样记载:“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25]可见,正是因为鬻熊曾“勤劳”过周文王、武王,故鬻熊之后嗣熊绎才受西周王朝的分封。而在《世本·居篇》中曾这样记载:“鬻熊居丹阳。”可见,这一时期楚人已有了固定的都城。可以这样说,在鬻熊手里,楚国正式立国。

经数百年的发展,至楚庄王时,楚国已成为有南方广袤疆土的泱泱大国,具备了与姬姓强国一争高下的实力。《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定王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问王孙满周天子的鼎之小大轻重,王孙满回答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于德的有无,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楚庄王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周室,楚庄王毫不收敛,大有蔑视权威、无所畏惧之气概,楚国也一步步获得了霸主地位。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败,诸侯纷争不断,而楚国也已崛起,成就霸业。入战国楚宣王、楚威王时期,楚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奄有南方大片。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现今的武汉市正处于当时楚国腹地,在长江汉水之交茫茫云梦大泽之中。

楚人在武汉地区的开发,留下了大量的遗存,武汉地区先秦时期的考古遗存,无不与楚相关,属于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武汉地区在西周时期的文化主要呈现一种多元的特征,各种文化因素既互相影响,彼此交融,同时又相对地保持着一定的个性特征。那么,到东周时期,武汉地区的文化主体已让位于方兴未艾的楚文化,中原周文化的余响犹在。江汉文化在表现出强烈楚风楚韵的同时又较多地保留了区域特征,正说明楚文化在发展中不断吐故纳新、博采众长的精神风貌。这种文化上大同小异的独特局面的形成,是楚国兼并汉阳汉东诸国的产物,是楚国实行开明文化政策,取精用宏、锐意创新的结果。

在楚文化浸润影响下,带有楚文化特质、兼具鲜明地域特征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南北朝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将荆楚地区地方性的节俗转化为流行全国的岁时节日,如端午节,《荆楚岁时记》端午条载:“是日竞渡。”其下注曰:“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端午节竞渡,本是由南方地区祭祀水神的仪式发展而来的习俗。在荆楚地区,屈原就是当时被祭祀的水神之一。端午节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习俗。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瑰丽奇伟、飘逸灵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从内容上看则博大精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高深悠远的老庄道家思想,神采逸动、华美瑰丽的楚辞,等等,即是其中的代表。武汉所在江汉地区长期受到楚文化的熏陶浸润,楚文化成为一种久远的文化基因,深深地植根在这片土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