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受社会思潮和教育机构影响研究结果

大学生受社会思潮和教育机构影响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我国,对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当属一些基金会、教育机构以及宗教团体,他们通过教育资助、学术交流、布道传教等隐性方式向大学生传播、推荐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可以说,这位女留学生就是被西方的教育所洗脑、误导的典型个例,成为校方宣扬西方“普世价值”的棋子。

大学生受社会思潮和教育机构影响研究结果

(一)“看不见的宣传”

西方国家在价值观传播上向来注重“看不见的宣传”。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36]这便是开展“看不见的宣传”的理论前提。也就是说,价值观的传播并非仅仅靠直接灌输,而是要将之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潜移默化地使人们接受某种意识形态,并完全融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当中。以美国举例,美国非常注重利用宗教活动、公民教育等非政治性活动进行价值观的传播渗透,通过遍布全国的宗教团体和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场所,让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深切地感受到“美国精神”。而现在,他们正是把这套在本国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传播手段作用于他国。比如前几年在中东地区发生的“阿拉伯之春”,西方国家打着援助、交流、合作的幌子,通过各种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类民间交流、培训活动,向阿拉伯国家的青年和各类团体渗透西方普世价值观,导致了阿拉伯国家政权的更迭、局势的动荡。而在我国,对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当属一些基金会、教育机构以及宗教团体,他们通过教育资助、学术交流、布道传教等隐性方式向大学生传播、推荐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当然,不少组织客观上确实是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现代化建设做出过贡献的,但是也不能忘记他们真正的目的。事实上,像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样的大型组织,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在中央情报局的资助和操盘下,积极推广美国的价值观。

(二)案例分析——中国女留学生在马里兰大学演讲事件

这里以中国留学生在马里兰大学演讲事件为例。2017年5月,美国马里兰大学举行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中国女留学生杨某受邀作为毕业生代表进行演讲。她在演讲开头,就赞叹“美国的空气是清新香甜的”,“在中国的城市长大,出门就要戴口罩否则就可能生病,但在呼吸到第一口美国的空气时我就摘下了口罩”;演讲全篇盛赞了美国的“自由与民主”,直言“民主和自由是值得为之奋斗的清新空气”。杨某的演讲在留学生群体中引发争议,并很快在国内进一步发酵,成为热点社会事件。

许多人抨击杨某编造故事,因为其家乡在昆明,而昆明的空气质量长年优良,根本不需要戴口罩。其实这并不是这篇演讲的重点,“空气香甜”只不过是其用于吹捧美国的民主自由的引子:“能够尽情地呼吸使我感受到了自由”。综观演讲全篇,完完全全就是一份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赞歌”,并且其在演讲中声称“从来没有见过种族主义性别歧视以及政治问题可以公开讨论”,“我在这里意识到了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政治家的任务,每个人都能投票,每个人的话都有价值”,潜台词便是“以前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民主’‘自由’的权利”。正如同其“抹黑”家乡的空气,认为中国没有“民主”“自由”权利,显然是罔顾事实,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公民充分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权利,享有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37]。只不过其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便成为被西方世界抹黑、贬低的对象,而杨某则自愿、自主地成为他们的“喉舌”:安排一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这样歪曲事实、捧“美”贬“中”的演讲,恐怕是杨某所在的马里兰大学有意而为,据其他在马里兰大学就读的留学生所说,能否被选中在毕业典礼上进行发言,最重要的不是发言者的学业成绩,而是其发言内容能否得到校方的认同;而在事件发酵之后,校方也发表声明力挺杨某,表示“大学就应该包容不同的观点”;事实上,该校还曾经邀请“藏独”势力头目达赖喇嘛来校演讲,具有明显的反华倾向。可以说,这位女留学生就是被西方的教育所洗脑、误导的典型个例,成为校方宣扬西方“普世价值”的棋子。

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杨某相关言论的看法,调查结果如表3.10所示。(www.xing528.com)

表3.10 对杨某毕业演讲的看法

可以看到,接近六成的大学生都明确表示不认同杨某的言论,认为其“受到了西方价值观输出的影响,言论歪曲事实”,可见他们对这种通过教育“洗脑”大学生的方式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在事件发生后,马里兰大学的官方推特专门推介了杨某的言论:“一个人自由表达意愿的权利是神圣的,在马里兰大学我学会了自由发声。”那么,在马里兰大学真的完全享有这种“自由”权利吗?据马里兰大学内部的一份报纸介绍,大学里那些支持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学生投诉说自己正在被学校孤立,老师在课堂上也一边倒地骂特朗普,并不给学生进行平等探讨的机会。[38]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只允许反对,不允许其他意见,这很危险”。这便是西方“言论自由”的实质,这种仅仅给予自身立场所认同的观点“自由发声”权利的所谓“自由”“民主”“包容”价值观,又如何能够自封“普世”?

而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三成的大学生选择“其他”一项,对此事有着另外的想法。比如就有不止一位学生在问卷中留言认为国内社会的报道与反应是过激的,“这样树靶子有必要吗,一个普通的留学生,扣得起辱华的帽子吗?”选择“其他”选项的大学生,或许不少都持有类似的态度。也许杨某的动机和行为都还没有算是“辱华”,国内的部分报道也确实有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之嫌,但是杨某的发言不是在私下,也不是在课堂,在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这样歪曲事实的言论,对自己国家所造成的影响,是仅仅用一句“她只是个学生”能够消除的吗?事实上,在事件发酵后杨某发表了“道歉声明”,表示“演讲只是分享自己的留学体验,完全没有贬低祖国、家乡的意思”,“希望不要再有更多解读”。美其名曰致歉,实际杨某根本就没有觉得自己的言行有何不妥,反而认为都是大家误读了。这是一个有机会出国深造,不思学成回报祖国,反而被他国通过教育实行的价值观传播所影响,成为西方“普世价值”的代言人,并完全不自知的例子,而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恐怕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对此同样没有正确认知。“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