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中国近代园林概况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也带来了园林的新发展。2)中国现代园林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园林中国现代园林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园林。陆地中,绿地82%,道路广场13.0%,建筑1.8%,其他3.2%。图2.8上海长风公园图2.9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是对秩序的追求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

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1)中国近代园林概况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也带来了园林的新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西方造园艺术的进一步传播,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是为公众服务的,公园的出现是一个显著的标志。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个阶段,出现的公园可以概括为3 种类型:

(1)租界公园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并在租界建立公园。这类公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外滩公园,或称外滩花园(现黄浦公园,建于1868年),虹口公园(建于1905年),法国公园(又名顾家宅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1908年);天津英国公园(现解放北园,建于1887年),法国公园(现中心公园,建于1917年)等。开始因在租界,这类公园不准中国人进入,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这个规定才被废止。

(2)自建公园 如齐齐哈尔的龙沙公园(建于1904年),无锡的城中公园(建于1905年),成都的少城公园(建于1911年,现人民公园),南京的玄武湖公园(建于1911年)等。辛亥革命之后,许多在沿海和长江流域的城市也陆续建立公园,如广州的中央公园(现人民公园,建于1921年)和黄花岗公园(均建于1918年);重庆的万州西山公园(建于1924年)和重庆中央公园(现人民公园,建于1929年)。

(3)转型公园 转型公园有皇家苑囿或旧时衙署园林、孔庙等开放形成的大众公园。这类公园大多集中在北京,有1916年开放的城南公园(先农坛),1914年开放的中央公园(社稷坛,现中山公园),1914年开放的颐和园,1925年开放的北海公园。到抗日战争前夕,在全国建有数百座公园。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2)中国现代园林概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园林 中国现代园林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营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园林。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中国的园林还处在一个调整、恢复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城市结合旧城改造、新城开发和市政工程建设,建造了一大批新公园,例如,北京的紫竹院公园、上海的长风公园和合肥逍遥津公园等。但是之后,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阻碍,使得我国园林的发展陷于一段时间的停顿。

图2.7 紫竹院公园

①紫竹院公园。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因园内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始建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公园。全园占地近48 hm2,其中水域面积16 hm2,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长河与紫竹渠)的基本格局,是一个以水景为主,以竹造景,以竹取胜,深富江南园林特色的自然园林公园(图2.7)。

②长风公园。长风公园原址为上海吴淞江的一片河湾农田,采用中国传统的“挖湖堆山”手法,建成的一座大水面、主景山的现代综合性公园。该园始建于1958年,面积约为37.4 hm2,其中水面占41%。陆地中,绿地82%,道路广场13.0%,建筑1.8%,其他3.2%。园内主要景区有:银锄湖:宽广辽阔,是当时市区公园里最大的水面,能开展各种水上活动;铁臂山:茂林幽径,亭台掩映,供散步休息;疏林草坪区:有露天舞台、艺术雕塑、自然花境等,适于文化娱乐活动;“勇敢者之路”:结合山水地形,专为青少年设置的一组体育游戏器械(图2.8)。(www.xing528.com)

(2)改革开放之后园林的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园林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起步、蓬勃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还出现了新兴繁荣的局面。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的园林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这里通过以下的几个实例主要对这个阶段做一个回顾。

①上海东安公园。上海东安公园南界龙华西路,北临中山南二路,占地近2 万m2。原为清代张姓私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东安苗圃,面积1.13 万m2。1980年开始将苗圃改建为公园,并征用临近土地7 000 多m2,1983年5月1日局部开放,1984年5月全园开放。

上海东安公园是一座以竹为主的江南庭园式公园。公园布局采用传统院落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植物、地形、水面、建筑等园林要素组成自然、简洁的园林空间。运用小中见大造园手法创造多种园林意境,避免了单调、俗套。洞门、漏窗、游廊相连,构成重重深院,曲折幽深,环境优雅。园内花墙环绕,院落布局时而幽深,时而开朗;植物种植时而翠竹掩映,时而花木茂盛。

昆明世博园。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简称世博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设在昆明东北郊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区约4 km。博览园占地约218 hm2,植被覆盖率达76.7%,其中有120 hm2灌木丛茂密的缓坡,水面占10%~15%。园区整体规划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气势恢宏,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和95 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庭院建筑和科技成就于一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一个具有“云南特色、中国气派、世界一流”的园林园艺精品大观园。博览园主要由5 个展馆、7 个专题展园、34 个国内展园和33 个国际展园组成。五大场馆:国际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科技馆和大温室;七大专题展园:树木园、竹园、盆景园、药草园、茶园、蔬菜瓜果园和会后新建的名花艺石园;三大室外展区:国际室外展区、中国室外展区和企业室外展区。作为世界上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会会址,世博园凭借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原创性的园林园艺大观园独有的历史文化和景观价值,已成为具有世界性、民族性、园艺性的会址文化遗产

③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总占地680 hm2,建设地点在北京市朝阳区洼里乡,奥林匹克公园北部,与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集中分布的中心区南北毗邻,遥相呼应。整个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北端,也即是说北京城市的传统中轴线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图2.9)。

图2.8 上海长风公园

图2.9 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是对秩序的追求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完美结合。在满足奥运会场馆功能基础上,赋予北京城中轴线新的延伸——坐落于轴线北部端点的森林公园,将使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设计立意为“通往自然的轴线”——磅礴大气的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使代表城市历史、承载古老文明的中轴线完美地消融在自然山林之中,以丰富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城市轴线。

森林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占地380 hm2定位为生态森林公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山环水抱,创造自然、诗意、大气的空间意境,兼顾群众休闲娱乐功能,设置各种服务设施和景观景点,为市民百姓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南园的重要景观景点包括仰山、奥海、天境、天元观景平台、林泉高致、湿地及叠水花台、垂钓区、南入口、露天剧场、生态廊道等,构筑完善的功能结构体系,充实为游人服务的内容。北园占地300 hm2,定位为自然野趣密林,将成为乡土植物种源库,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尽量保留现状自然地貌、植被,形成微地形起伏及小型溪涧景观,尽量减少设施,限制游人量,为动植物的生长、繁育创造良好环境。2008年,奥运会已经完满结束,它为北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奥运遗产——森林公园,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