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核心范畴。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景观的效果,好的园林绿化管理是对园林景观的二次升华,因而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风景园林学科的知识构成与风景园林设计初步

风景园林是一门涉及艺术建筑、工程、生态、生物、文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自然科学方面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园艺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土木工程学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土壤学等学科;在社会科学方面涉及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以及文学、美学、绘画等文化领域的学科;当前更拓展到地理信息系统、航空遥感卫星定位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应将各类自然与人文科学知识进行高度的综合,并融会贯通于风景园林之中,和谐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1)历史、艺术、表现类知识

园林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以人为中心的环境感知,是基于视觉的所有形态及其感受的风景审美和美学艺术。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而园林中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欣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从最早的造园开始,以审美、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物质空间营造便是园林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指导思想,因而园林创作应运用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将诗画艺术与园林艺术融为一体,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浓郁的诗情画意的情趣与体验意境

此外,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是规划设计,而规划设计成果的表现方式是图文(图纸和文本、说明书),因而扎实的文字功底、较强的手绘表现能力、熟练的绘图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制图的规范化训练,是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2)农学、园艺学、生态类知识

风景园林与农学、林学及园艺学也有密切的关系。农学为研究农业发展改良的学科,农业是利用土地来畜养种植有益于人类的动植物,以维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土地作为主要经营对象。风景园林也以土地为载体进行规划设计和建造,是经营大地的艺术,注重空间的塑造和精神满足。农学和农业以生产物质资料为主,视觉上的精神享受为辅,农学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风景园林的发展,风景园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业和农学发展的结果。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对造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园艺学分为生产园艺和装饰园艺,前者以经营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花卉)等栽培及果蔬的处理加工生产为主,后者包括室内花卉及室外土地装饰,以花卉装饰及盆栽植物利用为主。风景园林则以利用园艺植物、美化土地为主,进行庭院、公园及规模更大的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

严峻的环境危机和人地关系危机面前,风景园林设计表现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关注。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I.McHarg(麦克·哈格)的Design with Nature(1969)为代表的(景观)生态规划,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赋予了LA 学科从拯救城市走向拯救人类、拯救大地的历史使命。风景园林学首先是科学,然后才是艺术;风景园林要解决的是“一切关于人类使用土地及户外空间的问题”(西蒙兹)。因而,应用生态学原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特征,我们的设计应尊重自然,使人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同时,保护自然过程和格局的完整性,从而实现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创造。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的趋势,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

3)景观规划设计、管理类知识

传统园林以封闭性的庭园为主要形式,现代园林以开敞的公共园林、城市绿化等人居环境建设为主要特征。园林的范畴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扩大,尤其是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风景园林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多种多样的景观类型和领域。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规划与设计领域。从类型上看,现代风景园林师已广泛参与了国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资源保护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旅游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地质公园规划、城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整治与恢复等规划设计领域;从尺度上看,现代风景园林包括宏观尺度的国土、流域、区域和土地利用等综合规划,中尺度的旅游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以及城市市域空间,小尺度的城市公园、居住区、城市地段和街区以及更小尺度的场地设计等领域,形成了大尺度、中尺度与微观尺度相补充的尺度体系。对不同尺度的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核心范畴。(www.xing528.com)

4)建筑、工程建造类知识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专业是一脉相承的,风景园林和建筑学存在着许多的交叉领域,扎实的建筑学基础,如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构造与选型、建筑历史与艺术等十分有助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习。

正如已故园林学先驱李嘉乐先生所言,风景园林建设不仅需要规划、设计,还需要施工、养护、植物培育等各个环节,因而风景园林专业学科体系也离不开工程、管理、维护等知识的支撑,如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施工与养护、工程材料学、工程造价与预决算、给排水、水利、管线工程等。园林工程按工程项目及专业工种可分为园林土建、绿化工程(种植工程)、园林供电照明、园林给排水、雕塑工程等。其中园林土建工程中包括园林土方、园林筑山、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园路广场工程等。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程人员既要有精深的园林工程管理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指导和控制现场施工、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成本、进度的前提下,把园林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园林行业有句俗语叫“三分靠种,七分靠养”,说的是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仅仅有优秀的设计和创意、严格的施工管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项目建成后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景观的效果,好的园林绿化管理是对园林景观的二次升华,因而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忽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5)新技术手段类知识

当前,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思考,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者,占据了首要位置。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可持续景观技术的思想贯穿于风景园林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这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如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生态绿色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湿地净化、清洁能源、再生材料应用等新型可持续景观技术。再者,随着大尺度景观生态规划领域的拓展,许多源于统计学、地理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被应用到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如图像处理、三维模型模拟与虚拟现实技术、3S 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对风景园林师提出了更高的素养要求。

自20世纪70年代起,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源于建筑领域以新技术手段及新材料应用为设计理念的“高技派”设计思潮,在后现代园林中真正兴起。来自“高技派”的审美观以及对新材料的使用,激发了园林设计师创作的灵感。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高技术手段创造的园林形式,使现代园林拓宽了发展空间,新的技术手段与新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独具生命力,使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师更能显示出喷涌不绝的艺术灵感,并为整个社会创造出一系列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空间意象性作品,同时也向城市景观形态的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学科的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美好人居环境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