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设计中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设计中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3-1中列出了力量训练节奏。上述部位主要为颈部和侧腹部位。推荐进行6~12 RM的训练。表13-2训练计划低强度耐力训练:以50%最大心率慢跑,周中每次训练30 min。高强度耐力训练:退阶法特莱克跑,以训练者自身感受决定训练强度,时长30 min。周中两个训练日,训练动作不重叠,使肌肉组织充分恢复。训练量力而为,避免受伤。

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设计中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1.耐力训练

耐力是人体运动最重要的基础能力。有良好的耐力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运动潜能。要提高赛车手的比赛成绩,耐力训练必不可少。

采用跑步骑行的方式进行训练,前者的好处是无须器材,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少,而后者能给参训者带来更强的速度感,训练时不会过于枯燥。

每周应进行2~3次低强度耐力训练和一次较高强度的耐力训练,低强度训练每次的训练时间为30~60 min,强度控制在50%最大心率以下;高强度训练几乎都是有氧无氧结合的训练。结合有氧恢复,提升高强度运动中的耐力。可采用被广泛应用的变速跑作为高强度耐力训练。变速跑的训练形式相对灵活,可参考“法特莱克跑”:训练组的强度为85%~90%的最大摄氧量,恢复组的强度为50%~70%的最大摄氧量(平时训练时不方便计算最大摄氧量,可直接按65%~75%的最大心率快跑、45%~55%的最大心率慢跑)。例如,快跑15 min,接着慢跑10 min,总时长控制在30~60 min。

2.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分3个方面,即最大力量(相对力量和绝对力量)、快速力量(启动力量、爆发力和反应力量)、力量耐力。赛车手在驾驶一台FSAE赛车时需要与无助力的转向机构和刹车踏板不断角力,还需要用自身力量克服较大的加速度。主要体现的是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适合发展最大力量的动作有深蹲、硬拉等。对于普通训练者来说,进行6~12 RM的训练比传统观念中的1~3 RM的训练方式更有助于提升最大力量;力量的决定因素是肌肉组织的发达程度,采用6~12 RM的训练更有助于增肌,而1~3 RM的训练更注重的是神经系统支配肌肉的能力。

适合发展快速力量的动作有跳箱训练、高翻等。通常采用中低强度快速用力的训练方式。强度控制在30%~50%,重复5~10次,3~6组,且间歇时间不要过长。此类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迅速且协调流畅。

力量耐力讲究的是持续时间,训练时应采用相对较低的强度,尽可能多地完成,增加组容量,降低组个数。

表13-1中列出了力量训练节奏。

表13-1 力量训练节奏

续表

注释:
(1)最大心率计算方法:205.8-0.685×年龄;工作心率计算方法:(最大心率-静态心率)×百分比+静态心率;
(2)RM(Repetition Maximum)是一相对单位;x-RM指训练者能够重复x次的最大重量。例如某训练者用30 kg的质量进行某项训练,每组最多只能重复6次该训练动作就达到完全力竭,那么30 kg对于该训练者当前进行的训练而言就是6 RM的重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保持动作精准,包括身体姿态、呼吸方法、动作的速度等。也要遵循科学的顺序:先训练大肌群,再训练小肌群。更要注重力量的全面、均衡发展,避免因肌肉不平衡发展导致损伤。

3.专注力、抗压能力和反应能力训练(www.xing528.com)

自赛车手坐进赛车,他们的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他们不仅要时刻考虑如何尽可能完美地驾驶赛车,还要保持预先设定的比赛策略与节奏,并且要与队内的搭档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任何人在高压下都极易出现失误,但在赛车比赛中,任何微小的失误,哪怕零点几秒的错误判断都会被无限放大。保持冷静和清醒是驾驶赛车的基础,而赛车手必须拥有强大的专注力和抗压能力才能实现这一点;除前两者外,反应能力也十分关键。3种能力都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提升。训练方法例如:在桌上平铺开一些号码牌,一人叫号,车手快速挑出对应号牌的方式。此类训练变式很多,不进行更多介绍。

4.专项训练

驾驶赛车时,车手需要抵抗一些特殊的力,而在日常的训练中,相应的肌群相对较难被调动,应进行一些独立的训练以便加强相应的肌肉组织。上述部位主要为颈部和侧腹部位。

颈部力量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将弹力带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套在训练者的头部。训练者通过颈部发力,驱动头部拉伸弹力带。训练时尽量将动作行程做长,以最大化训练效率。推荐进行6~12 RM的训练。

侧腹部力量训练方式颇多这里不做太多介绍。例如负重俄罗斯转体、侧卧抬腿、侧面平板支撑等的动作都可以训练侧腹部。

5.训练计划

为使本节对读者有更好的实际意义,下面举一训练计划作为实例(表13-2)。

表13-2 训练计划

低强度耐力训练:以50%最大心率慢跑,周中每次训练30 min。

高强度耐力训练:退阶法特莱克跑,以训练者自身感受决定训练强度,时长30 min。

力量训练:动作包括但不限于肱二头肌弯举、哑铃侧平举、双杠臂屈伸、卧推、高位下拉、俯身杠铃划船、硬拉、跳箱。周中两个训练日,训练动作不重叠,使肌肉组织充分恢复。

专项训练:颈部力量训练及侧腹部力量训练。

柔韧性训练:拉伸受训肌群即可。

专注力训练:叫号取牌。

注意睡眠,多饮水,训练前充分热身,训后拉伸放松。训练量力而为,避免受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