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水市革命老区:路网桥梁建设助推交通运输迅猛发展

广水市革命老区:路网桥梁建设助推交通运输迅猛发展

时间:2023-08-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公路建设以提升品质为主,广水境内的国道和省道建起护栏,道路两边建立绿化带,市区主要干道实现“黑化”,通乡(镇)公路和通村公路实现“硬化”。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达到一定规模,解决了库民交通运输问题。麻竹高速广水段提前1年建成通车。三里河大桥建成通车。通村公路建设完成任务。民用汽车快速发展,总量已超过3万辆,其中客车达到890辆,营运货车达2266辆。

广水市革命老区:路网桥梁建设助推交通运输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公路建设主要放在县道和乡道的扩建上,建设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8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公路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村道相继建成,全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1988年至1996年,全市投入建设资金1.85亿元,其中公路专项资金1.2亿元、项目资金0.65亿元,用于发展公路事业。进入21世纪后,公路建设以提升品质为主,广水境内的国道和省道建起护栏,道路两边建立绿化带,市区主要干道实现“黑化”,通乡(镇)公路和通村公路实现“硬化”。从1979年至2008年,改建二级公路5条,总里程144.33公里;改造三级公路3条,总里程101.41公里;新建三级公路1条,总里程44公里;新建等外公路812公里;新建通村公路近500条,实现村村通,新建列养桥梁54座,长2512.28米。30年来,新建、改建和扩建公路683公里。

1983年出现个体客运,打破了沿袭20余年的集体经营模式,随后个体客运迅速崛起。在个体客运兴起的同时,国有和集体客运开始出现凋敝。进入21世纪,国有和集体客运逐渐淡出市场。个体客运服务灵活,经营线路分布广泛。到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都开辟了客运线路,应广城区和部分乡镇开通了抵达北京、上海以及广东惠州、东莞等地的长途客运线路,应广城区与周边县市开通了对开制客运,1991年还开通了城区公交客运。货物运输在1982年前由应山装卸运输公司、广水装卸运输公司等国有和集体企业经营,1982年部分单位试行承包经营,1983年允许个体户进入运输市场,年货运周转量900万吨千米左右。2002年全市共有各类货车930台、3695吨,年完成货运量170万吨,货物周转量11600万吨千米。2008年货运量为195万吨,货物周转量14120万吨千米。

境内有京广铁路和汉丹铁路穿境而过。20世纪80年代,两条铁路承担着全市大部分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年发送旅客60多万人,年发送货物和年到达货物均超过50万吨。90年代后,因受公路运输冲击,运输量有所回落,年发送旅客30万人左右,年发送货物30万吨左右,年到达货物60万吨左右。1994年京广线和汉丹线均进行改线拉直和实现电气化工程改造,提高了行驶速度。(www.xing528.com)

境内的水面由水库和河流构成。历史上部分河流曾经通航,后由于水量减少难以行船而终止通航。新中国成立后兴建了大量水库,水上运输开始发展起来。1978年后,加快航道、码头建设,水上运输开始出现繁荣。到2008年,全市有5条主要水库航道,均达国家七级以上标准,有3座具有一定规模的码头,有35座小型码头。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达到一定规模,解决了库民交通运输问题。2007年至2011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多元,新改建公路2000多公里。麻竹高速广水段提前1年建成通车。牛程线、平伏线、安广线、杨平线完成硬化改造。316国道境内全面刷黑,完成107国道挖补工程。新建长岭高架桥,解决了长期困扰省道宋长线长岭段“瓶颈”问题。“三路”改造项目完成硬化改造。三里河大桥建成通车。十马线22千米改建工程启动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完成任务。完成120延米双河桥、65延米七里冲桥、128延米红旗桥等桥梁工程。到2011年,全市等级公路总里程达2687.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8公里、国道70.94公里、省道148.94公里、县乡道350.07公里、通村公路2060公里。建成市中心客运站、广水市货运站、五级客运站7个、客运候车亭158个、招呼站303个。全市客车866辆、12789座。其中农村客运班车627辆、7346座;出租车216辆、1080座;货车2341辆、10680吨位。全市发展跨省线路7条22班,跨市州线路38条34班,县内线路95条1824班。民用汽车快速发展,总量已超过3万辆,其中客车达到890辆,营运货车达2266辆。2011年全市公路年客运量28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99700万人千米;完成货运量570万吨,货运周转量41600万吨千米。全市369个行政村实现了通客车,有农村客运班线230条,农村客车620台、客运座位1248个,形成了以市区为枢纽、以乡镇为节点、辐射农村的客运网络和以公路为纽带的乡村客运网点,“路站运”一体化逐步完善。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在水陆交通运输上,构成了内连外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本保证了货畅其流、商旅通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