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产业新政下的高职旅游教育发展:以无锡市为例

旅游产业新政下的高职旅游教育发展:以无锡市为例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地区,旅游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无锡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未来旅游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进一步为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发展空间。

旅游产业新政下的高职旅游教育发展:以无锡市为例

李广

【摘要】我国已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无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优先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无锡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城市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无锡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未来旅游人才需求更加迫切,无锡现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育现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矛盾还很突出,必须对无锡未来高职旅游教育的发展进行新的探索。

【关键词】旅游业;支柱产业;无锡;高职旅游教育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旅游业提出了全新的定位,提出了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无锡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旅游业发展条件,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 “全力加快传统支柱服务业发展,优先发展旅游业,将无锡打造成为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长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 2010年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牌的重要手段,使旅游业成为无锡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城市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要把无锡建设成“旅游城”和“区域旅游度假中心”。可以预料,“十二五”期间无锡旅游业将进入了科学和谐、持续的发展时代。

未来旅游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无疑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面对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作为为无锡地方旅游经济直接服务的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应认真研究高职旅游教育的战略背景,准确把握“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对策。

一、无锡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态势

无锡是一座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无锡市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入21世纪以来,无锡旅游业推进转型升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展示出增长的活力。

随着近几年无锡旅游业持续较快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0年共接待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入境游客86.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7%;接待国内游客5 067.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旅游总收入达748.7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无锡市旅游业保持了总体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无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和全国名列前茅。2009年度无锡市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名列全国第7位。2010年,无锡旅游业在“世博效应”影响下更是取得了快速增长,其中接待入境游人数和游园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指标增幅居苏南五市之首。据2010年统计资料:“无锡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47个,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2A级景区11家。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同时,“无锡还建设有农业旅游点160个、农业旅游特色村12个、特色镇8个。”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无锡中视影城)、空灵的胜景(无锡灵山)、慢生活的鼋头渚(无锡太湖)、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城市标本(无锡民族工商业文化)、江南水弄堂(无锡之古运河)、农民的幸福家园(无锡之华西村)6个景区曾被评为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巨大的品牌效应。截止2010年底,无锡市星级宾馆已达69家,其中五星级宾馆8家,四星级宾馆21家;在建和已开业的国际国内著名品牌酒店10家,各类品牌经济型酒店50多家,形成了高、中、低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酒店体系。无锡拥有旅行社130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3家,有4家旅行社被列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无锡市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以吴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成为一大品牌。每年一届的中国无锡吴文化节已经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太伯祭祀典礼、惠山民俗文化庙会、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吴文化国际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无锡城市文化品位。以历史文化街区、博览园、古镇等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进一步丰富了无锡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竞争实力。

分析无锡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位居前列。无锡国内旅游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入境旅游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旅游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旅游的配套功能设施水平较高,旅游业振兴发展势头明显,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接近6%,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逐步显现。可以预料,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和谐社会生活形态的要素之一,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升。无锡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地区,旅游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无锡持续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未来旅游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进一步为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发展空间。

二、无锡高职旅游教育现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矛盾

分析目前无锡市高职院校旅游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总体呈现以下特点。

1.供给总量不足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无锡市共有10所高职院校,其中开设有旅游类系(专业)的院校有8所。这8所院校2010年计划招生旅游类专业学生达1321人(见表1),约占当年无锡市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5.3%。

表1 2010年无锡各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开设及计划招生情况

(表中资料来源:根据调查数据统计)

旅游人才的培养要为实现旅游强市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做到旅游人才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虽然无锡旅游院校每年向社会提供的专业人才有一定的规模,但总体上还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院校总数来看,无锡市开设旅游管理类专业院校8所,若再算上江南大学(开设有旅游专业),也只有9所院校,仅占江苏省73所开设旅游类专业院校总数的12%。作为在江苏省经济较发达的一个大市,总量显然不足。从毕业学生的数量上看,2010年无锡市旅游类专业毕业生约为1000余人。无锡市政府曾提出,到2011年要培养3000名旅游紧缺人才,30000名旅游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仅从短期来看,供需也有差距。同时有些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较晚,至今为止仅培养了几届毕业生。因此,从总体上看,无锡地区旅游人才供给的总量是不足的。

2.专业设置比较单一

无锡市8所开设旅游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其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上。如2010年计划招生人数中,仅这两个专业就占旅游类专业总计划招生数的75%。导游专业只有一所院校开设,招生人数很少;而会展旅游、休闲服务与管理、涉外旅游等专业只有个别院校开设。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无锡市旅游业发展相关规划,当前及未来旅游业发展大量需要或紧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是会展旅游、旅游策划、导游及涉外导游、旅游休闲服务等方面的,而这些专业在许多院校还是空白,个别院校虽然涉及这些新型的专业,但招生人数也少得可怜。专业设置集中在传统的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设置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

专业特色也不够鲜明。多数院校专业设置雷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千篇一律的现象。一些院校专业建设无法创新,只能跟风开设传统的饭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受实习实训条件的限制和师资因素,有的院校甚至把旅游管理专业办成了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无特色、专业方向不明确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3.教育困境尝未摆脱

高职教育本身是国家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地方,但目前社会上人们的思想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报考高职院校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及学生的无可奈何的选择,因此,学生素质良莠不齐。一些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并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些什么,只认为旅游业是个轻松好玩、风风光光的行业,对旅游行业的服务功能和工作的辛苦没有基本的认识。同时,现在大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具有依赖性强、怕吃苦等特点,这些因素形成了生源上的先天缺憾。从入校后的学习情况来看,目前较突出的问题是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够精、动手和操作等实践能力还较低;从社会就业状况来看,普遍反应出的是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与学生缺乏职业精神和理念的矛盾。因此,高职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不稳定问题还很突出。综观无锡的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并不长,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虽然本地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相当迫切,但旅游企业对旅游专业毕业生兴趣并不高。总体上看,目前高职旅游教育显得底气不足、吸引力不够。旅游教育的水平整体上还不高。

4.远不能满足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需求(www.xing528.com)

就无锡而言,旅游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还不相称。目前,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来自其他行业,有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未受过旅游方面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业务水平相差悬殊。从事旅行社、星级饭店工作的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本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并不高,能熟练掌握出入境游团队的调度、发团、办证以及与境外旅行社联系的一线专业人才,是许多旅行社渴望招聘的人选。至于旅游线路设计人才更是短缺。早在“十一五”初期,无锡市政府就提出要重视高级行政管理干部、旅游职业经理人、旅游紧缺人才(如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市场高级促销等)的培养,满足无锡市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要求。2009年无锡市政府提出,到2011年完成“四个三”旅游人才开发工程:即重点培养30名高级行政管理干部,300名熟悉国际、国内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则、具有丰富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职业经理人, 3000名旅游行政管理、旅游景区规划和经营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营销策划及销售、旅游师资等急需人才,以及30 000名旅游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熟练、能适应激烈的行业竞争的复合型一线旅游人才,以满足无锡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无锡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人才的需求必然会持续增大,无锡旅游市场还大量需要中高级导游人才、旅游市场营销人才、旅游规划策划人才、旅游商品开发人才、会展旅游人才、旅游景区景点的管理人才等。可以预见无锡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业发展的矛盾将突出。

三、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发展对策思考

1.积极调整,合理设置专业

尽管目前无锡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办了旅游相关专业,但缺乏统一的旅游人才培养规划,全市旅游人才培养的层次不完整,各专业方向的比例也不协调。此外,各院校在人才的培养方式与培养体系上差别比较大,课程的设置也是千差万别,各行其事,与旅游行业发展实践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在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无锡市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都市休闲旅游;健全旅游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大旅游”管理体制,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拓展旅游休闲产品,促进旅游与文化、商贸、度假、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将无锡打造成为旅游度假目的地和长三角旅游度假中心城市。因此,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依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无锡远景发展规划,以无锡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展旅游市场调研,了解旅游产业的新特点和企业的新要求,积极关注旅游休闲服务、会展旅游、旅游策划、涉外旅游等专业的市场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专业调整。

2.统筹协调,整合院校旅游教育资源

要解决无锡地区旅游人才的供给问题,实现旅游业的整体快速发展,无锡七区两市必须通力合作,确定系统的旅游人才培养远景目标。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做到区内各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相互补充,扬长避短,从整体上对无锡高职旅游教育体系进行协调,使其趋于完整与合理。

各高职院校要加强合作。首先,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补充,在区内形成多个类型、不同培养目标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着眼大局,合力对接市场。跟相关企业共同商讨和规划,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3.科学定位,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劳动力转移,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任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

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的办学定位。在办学定位上,应以满足无锡及周边市场对旅游行业第一线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以胜任旅游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满意度为质量标准,明确面向区域旅游经济建设的社会定位和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功能定位,主动适应无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技能操作上的高级“蓝领”的人才规格定位。要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以现代旅游行业基础知识教育为中心,打造学生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结构;以实验实训与操作能力的训练为中心,打造学生坚实的专业能力结构;以职业素养的培育为中心,打造学生完善的社会行为能力结构。努力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符合旅游行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4.彰显特色,突出无锡地域文化教育

无锡的高职旅游教育有必要加强地域文化的教育。作为无锡的旅游从业人员,没有地域文化的底蕴和吴文化的素养是难以满足无锡的旅游行业的要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中去旅游业才能持续发展。旅游人才的文化能力是从事旅游业的第一能力。无锡的旅游从业人员要把握无锡的地域文化特色。无锡地域文化特色一是吴文化特色。无锡是我国江南以吴文化为代表的汉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有着吴域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江南最大的以宣扬吴文化历史为特色的名胜古迹游览地,无锡的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把握无锡的这一特色。二是运河文化特色。“无锡充满温情和水”,无锡旅游因水而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新、古运河是无锡城市的空间骨架,是历史文化的主线脉络和景观的主要轴线,是无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地域。三是景点文化特色。旅游从业人员应充分发挥挖掘各景点的人文特点,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把有关景点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搜集整理,让游客明白蕴藏在景观内的文化底蕴。

无锡旅游的突出魅力在于地域文化,无锡高职旅游教育的特点也在于地域文化。无锡高职旅游教育必须强化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刻。因此,有必要整合无锡高职旅游教育的资源,进行现实而长远的改革和创新,打造文化旅游教育的品牌专业,以突显无锡地域文化精神。可以选择能够代表无锡高职旅游教育水平的学校,资助、扶持和指导开设地域文化旅游专业,然后规划发展,让地域文化成为无锡高职旅游教育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无锡市政府.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S] .2011-2-28.2-11.

[2]无锡旅游年鉴编委会.无锡旅游年鉴2010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56-72.

[3]江苏省旅游局.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R ] .2009.3-6.

[4]吴勤姿.在校高职生期望薪资情况调查——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样本[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 40-41.

[5]戴勇.刍议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9 (S1), 85-87.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无锡高职教育和无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课题编号:B-b/2009/01 /012)的成果之一。

原载《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作者简介】李广成(1964—),男,甘肃酒泉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副教授,高级旅游策划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