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松滋市革命老区抗日救亡运动

松滋市革命老区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松滋地方党的组织得到重建、恢复和发展,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松滋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活动在党指导下兴起党的地方组织重建后,党对县内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及时指导。二是扩大抗日救亡宣传范围。大会还以雷葆杏的名义给县长鄢说写了一封题为《把松滋民众动员起来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的建议书,会后由刘明哲分送县长鄢说和县动员委员会。

松滋市革命老区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松滋地方党的组织得到重建、恢复和发展,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推动下,松滋掀起了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党组织的重建

1937年10月中旬,在董必武领导下,中共湖北省工作委员会成立。11月,省工委为恢复和发展鄂西地区党的组织,决定成立中共沙市地区工作委员会,松滋划归沙市工委领导,工委分工书记罗乃夫负责审查松滋原有的党组织。松滋党组织自1932年秋被破坏后,一直未能恢复,这次沙市工委审查恢复党组织的初衷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成民族矛盾,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松滋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37年8月25日,松滋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后改为抗敌动员委员会)成立,由县长王旭任主任。全县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经后援会的劝募,短期内即捐献光洋5700余元。此时,松滋县境内虽然还没有恢复党组织,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的主张已为县内广大民众和各阶层人士所接受。1937年9月开始,一些松滋籍共产党员、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如沈德纯、李逊夫、刘明哲、雷伯衡、邓万朗、沈继芬等先后到达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7年冬,在大革命时期与董必武是同事的松滋籍爱国人士、汉口既济水电公司董事、省议会议员雷葆杏,准备回松滋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并就此事与董必武商量。董必武当即表示赞成,并建议他回松滋后,尽量利用各种社会关系筹组武装。雷葆杏随即邀约赴延安的武昌农业专科学校松滋籍学生李祥琼一道回县。

1938年1月,李祥琼先行回县,担任西斋民众教育馆长。他以此为阵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办起民众夜校,招收了一班学员。

5月,雷葆杏也从武汉回到松滋,并在街河市筹组了一支抗日武装——松滋县义勇大队。

为了培养党的基层工作干部,1937年12月,董必武通过一批爱国人士的关系,在应城汤池办起了农村合作人员训练班。1938年2月,沈德纯从陕北公学毕业后回鄂,不久到汤池训练班工作。

3月,李逊夫也被党组织派往汤池训练班任教,李逊夫的女儿、延安抗大毕业的共产党员李平也调来汤池。通过这几位松滋籍共产党员的关系,松滋先后到汤池训练班学习的7名进步青年,其中6名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10月毕业后,被派回松滋工作。他们是抗战时期县内最早的党员。

在汤池训练班的党员回县的时候,李逊夫也为筹集鄂中抗日经费回到家乡。由于武汉沦陷,交通断绝,李逊夫滞留松滋。这时,经鄂西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黄杰介绍,李逊夫会见了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钱瑛(女)。钱瑛留他在松滋工作,负责为党筹集活动经费,接待和掩护过往同志,开展对社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1939年1月,中共湖北省委派原宜昌城区区委书记张师载赴松滋刘家场组建中共松滋、枝江宜都工作委员会,由张师载担任工委负责人。2月上旬,中共湖北省委撤销,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将尚未沦陷的长江以南的公安石首、松滋、枝江、宜都五县的党组织划归湖南省委领导,于是组建中共公(安)石(首)松(滋)枝(江)宜(都)工作委员会。2月下旬,工委成立会在松滋西斋举行,张师载为工委负责人。1个月后,因工委战线太长,不便领导,奉命撤销,重新恢复松枝宜工委,仍由张师载负责。4月下旬,根据中央南方局指示,成立中共湘鄂西区党委,钱瑛任区党委书记。5月,湘鄂西区党委将松枝宜工委改建为松枝宜区委,由张师载任区委书记。

当时,在松滋有一个属于国民党第9战区管辖的松滋、枝江、宜都三县动员委员会联合办事处,主任由松滋著名进步人士雷鸣泽担任。通过李逊夫做工作,雷鸣泽决定在刘家场办一个松枝宜战时工作人员训练班,为松枝宜地区培训抗战工作的基层骨干。(www.xing528.com)

松枝宜区委书记张师载到松滋后,立即领导党员、上层进步人士和广大进步青年,积极准备训练班的筹建工作。1939年3月,训练班在刘家场庆贺寺正式开学,招收三县学员200余人。班主任由雷鸣泽兼任,教学和总务分别由张师载、李逊夫主持。训练班还组建了党的支部,由张师载兼任支部书记。这个支部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办好战训班,积极发展党员,为建立各地党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做准备。训练班第一期发展党员40多人,其中松滋籍党员20多人,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各基层组织的骨干。训练班第一期于6月份结束。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百般刁难,雷鸣泽被迫辞去松枝宜三县动员委员会联合办事处主任职务,办事处亦被取消,正在筹备的第二期训练班被迫停办。

松枝宜区委在领导训练班工作的同时,也着手松滋地方党组织的重建工作。战训班20余名松滋籍党员结业返乡后,县内一批地方党组织很快建立起来,这些组织便是邓家铺党支部,土桥党支部,杨林市、横过山、雷家湾、茶庵寺等党小组。

抗日救亡活动在党指导下兴起

党的地方组织重建后,党对县内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及时指导。指导工作主要由田绥祥、李逊夫等出面进行。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荆沙危急,国民党第四区专署所属各县政府、机关、学校和地区的大批难民流入松滋,松滋一下子变成了各派政治力量的集汇地。鉴于形势的变化,雷葆杏会同田绥祥,于1939年春节期间,召集从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毕业回县的雷伯衡、邓万朗、刘明哲,从武汉地区回县的进步青年赵承修、李成诰等开会,研究进一步在全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问题。会议听取了雷葆杏传达的董必武指示,介绍了前段活动情况以后,讨论了后段工作,确定了5项任务。一是进一步征募武器弹药,扩大武装力量,准备打游击。二是扩大抗日救亡宣传范围。三是广泛组织青年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四是开办农村保甲人员训练班,对青壮年进行军事政治训练,以作兵员之备。五是成立书籍报刊供应社,出售进步书刊。会上分工为雷葆杏负责全面,兼抓武装;刘明哲负责组织全县青年;赵承修负责扩大宣传;雷伯衡负责书报供应社;邓万朗负责开办农村保甲人员培训班。大会还以雷葆杏的名义给县长鄢说写了一封题为《把松滋民众动员起来投入抗日救亡活动》的建议书,会后由刘明哲分送县长鄢说和县动员委员会。此时,雷葆杏在街河市组织的义勇大队已拥有机枪6挺、短枪200余支。会后,义勇大队着重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游击战术训练。

县长鄢说接到建议书不久,便与刘明哲联系,商谈动员青年的问题。刘明哲随即邀约从武汉、沙市回县的进步学生进行商议。

接着,成立了松滋青年抗战通讯社和松滋青年抗战服务社两个组织。

青年通讯社成立后,创办了一个3日刊,主要报道抗战动态,揭露日军暴行,宣传抗战必胜,号召支援抗战。抗战服务社成立后,在朱家埠、新江口、西斋、刘家场、涴市、复兴场等地建立了6个分社。主要活动是办黑板报,办阅览室,开报告会,给抗日将士写慰问信,帮抗日军人家属写家信,劝募鞋袜毛巾支援前线,设茶水供应站为过路抗日军人饮用等。总部除领导各分社活动外,还组织了一个剧团,通过发动群众,劝募抗战物质。抗战服务社还帮助县城的商民办起商情军训班,100多名店员、工人、商家子弟参加训练一个多月。

邓万朗负责的农村保甲人员培训班也很快在街河市开办起来,每期一个月,主要进行爱国主义和游击战争的教育。训练班曾多次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来班讲课。

雷伯衡负责建立的书报供应社在李逊夫的支持和帮助下,很快也筹备开业。书报社专门出售进步书刊,如《新华日报》《雷雨》《日出》等。

全县范围内群众性抗日救亡活动的兴起,引起了以三青团松滋分团筹备主任邓季栋为代表的顽固派的极端仇视。他们企图将抗战通讯社和抗战服务社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由于达不到目的,便无理取闹封闭书报社,最后捏造罪名,将雷葆杏逮捕关押,义勇大队也被强行缴械。后经多方斡旋,雷葆杏才被释放,之后,便与雷伯衡、刘明哲先后离县奔赴重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