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松滋市革命老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

松滋市革命老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4家工业企业受灾,全市受灾损失高达14.7亿元。“九五”计划实现与“十五”计划开局1999年1月,中共松滋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市第一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围绕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着力在特色化、外向化、民营化、城市化和科教兴市上做文章、下功夫,确保各项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实现。继续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广告意识。2000年是世纪交替的一年,也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松滋市革命老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

抗御1998年特大洪水

1998年夏,松滋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其持续时间之长、江河水位之高、堤垸险情之多、内渍外洪之严重,均为历史罕见。松滋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的鼎力相助下,夺取了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

由于连续暴雨,6月30日,新江口水位达到设防水位,7月2日凌晨4时,超过警戒水位,当日下午5时,新江口水位猛升至保证水位以上。

7月3日,首次洪峰过境前,“三线”领导和劳力14769人全部上堤到岗。重点设防113处,安排坐哨1798人,组织巡堤查险4460人,组织水手469人,沿堤组织抢险预备队44660人,组织突击队7个共7000人。7月25日4时,第三次洪峰经过时,新江口水位达到45.32米。在第四次洪峰到来之前,国家防总下达“荆江预备分洪”指令,松滋按照荆州市防汛指挥部指令,紧急转移安置荆江分洪移民,共调车辆499辆,成功地转移了分洪区群众9565人、耕牛1810头,对移民作了妥善安置。8月6日,奉荆州防汛指挥部指令,松滋从8个乡镇紧急调集9700人,赶赴公安虎渡河接防90.58公里东干堤,苦战17天,耗资1042万元,胜利完成任务。正值江河大水期间,全市多次普降暴雨,受灾农田91万亩,成灾面积63.2万亩,绝收和基本绝收22.4万亩,18255间民房进水,6914间民房倒塌。3处山体共465万土石方滑坡,10689处交通、水利、邮电、电力等设施被冲毁。154家工业企业受灾,全市受灾损失高达14.7亿元。

8月10日,松东河大叽咀堤身纵向裂缝滑坡,中国人民解放军“鞍山英雄团”500多名官兵主动请缨,带领2500多名民工激战30个小时,保住了大堤安全。

8月17日上午,第六次洪峰通过松滋,新江口水位高达46.18米,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位0.41米,长江干堤杨家垴水位达到46.4米,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位0.44米。8月22日,市委分片召开农业抗灾紧急会议,再动员,再加压,全力实现保超规划目标。8月25日和8月31日,分别经过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直到9月12日,洪水才退出设防水位,历时75天的抗洪救灾战役终于画上句号。

在抗洪救灾战役中,堤防共发生各类险情1697处,全市投入抗洪救灾总劳力20多万人,其中江河防汛抢险劳力4.5万人,直接耗资1.5亿元。在防洪最危急关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2895名官兵增援松滋防汛抢险,共出动兵力24350人(次),参与32处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搬运土石方14430立方米,抢救灾民5000余人,加固堤防23.9公里。

大灾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造了丰收的奇迹。

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53亿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3.4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1.731亿元,比1993年增长一倍多。

“九五”计划实现与“十五”计划开局

1999年1月,中共松滋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市第一次党代会后,市委、市政府围绕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着力在特色化、外向化、民营化、城市化和科教兴市上做文章、下功夫,确保各项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和“九五”计划的实现。

在特色化方面,一是抓名优产品,在“优”上求特色。在全市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观念,不断提高松滋工农业产品的内在质量。继续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强化品牌意识广告意识。松滋的轻工产品如白云边酒、金箭水咀、飞利浦灯泡红梅生活用纸,建材产品双八、古环水泥,农副产品如生猪在市内外享有一定的名气,占有一定的市场。进一步追求质量高、名气大、牌子响,使之成为代表松滋形象的优势产品。二是打好3张牌,在“新”上求特色。在发展新兴产业方面,重点打好“旅游”“石油”“铁路”这3张牌,继续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把科学文化作为松滋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抓。抓住中国新星石油公司中南局在松滋勘探开发的机遇,加强与中南石油的合作,尽快建立油气开发基地。发挥铁路优势,把火车站作为松滋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来建。三是抓骨干企业,在“大”字上求特色。发展特色经济,盘大一批骨干企业,使其在市内外规模实力大、市场竞争力大、社会影响力大、经济带动力大。市直工业重点扶持白云边、金箭、汽运、新星建材等企业集团。乡镇企业重点扶持杨家溶、首鑫等企业,外贸企业重点扶持飞利浦、延华、望春花等企业。

在外向化方面,关键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开创开放开发的新局面。工作着力点是做到“三个并举”。一是引进与输出并举,二是开发与壮大并举,三是硬件与软件并举。

在民营化方面,始终如一坚持发展民营经济,走民营化之路。在城市化方面,松滋要实现201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基本形成中等城市的骨架,具备中等城市的内在要求。因此,市委着重要求做到在城市规划上有前瞻性,在城市功能上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城市形象上有一定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品位。

在科教兴市方面,努力探索知识经济规律,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1999年4月,市委召开争创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大会要求全市紧急动员起来,努力把松滋市建设成省级文明城,全国卫生城和中等城市。7月,经省文明城市检查团来松滋检查验收,松滋被评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其后,经过近6年的不懈努力,松滋于2005年被评定为省级“文明城市”。

2000年是世纪交替的一年,也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市委提出了全市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突出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旅游特色化和小城镇建设市场化的4个重点。

“九五”时期,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突出发展主题,大力推进思想解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真抓实干,战胜了连续几年的洪涝灾害,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市场低迷的冲击,保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1%,高于荆州市平均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平均增长1.5%;工业在困境中奋进,总量快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年均增长15.9%;财政收入达到2.16亿元,年均增长19%;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3.2%。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所有制结构形成多元化格局,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乡镇企业“转民”步伐加快,已有95%的乡镇企业、60%以上的市直企业实现民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市个体经营户达到3.67万户,私营企业48家,从业人员9.2万人。(www.xing528.com)

对外开放实现突破。松滋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著名的跨国公司飞利浦在市内落户,上海望春花等一批投资较大的项目先后建成,成为松滋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市出口创汇产品达到10多个,出口创汇水平不断提高。金松开发区已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洈水开发区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名胜风景区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达到33.5亿元,重点加强了农田水利、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乡乡通邮路、村村通公路。农村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国际互联网迅速发展。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初步形成了统一的供电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形成了以城西为发展重点的新的城市框架,完成了民主路改造等17项市政工程建设,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小城镇建设不断加强,15个小城镇建成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达到2130元,比1995年增长339元,年均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96元,增长996元,年均增长4.3%。储蓄存款达到26.75亿元,年均增长11.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也有较大改善。

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九五”期间,松滋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普及推广网络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科技素质不断提高。推广实施各项科技项目近300项,取得科技成果120多项。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全市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初级卫生保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类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九五”期间,松滋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2000年底,市委在认真总结“九五”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十五”计划,提出《关于“十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一是经济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二是人民生活目标。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到2005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进一步巩固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四是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到2005年,全市环境质量在总体上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市绿化率不低于35%,城市人均公用绿地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三废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工业污染实现达标排放。改善一批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行“十五”计划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建设园林城市、旅游大市和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克服困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较好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37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实现财政收入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48元,比上年增长5.5%。

各项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一批市直骨干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效果明显,困难企业通过民营改革逐步走出困境,全市以各种形式改变职工国有身份9480人,30%的企业基本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在机构改革方面,全市乡镇机关内设机构调减116个,分流341人;乡镇事业单位调减158个,分流1221人。在财政改革方面,收支两条线工作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拓展,零户统管工作覆盖所有乡镇。此外,项目立市取得新成效,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001年2月10日,全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松滋剧场隆重召开。会后,松滋“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干部受到教育,作风明显转变。全市50个科局包村驻点,支工帮厂,531名机关干部直接参与“两转一推”,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领办示范基地100多个,面积达8000余亩,龙头企业18个,各类中介营销组织170多个。

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大力实施“订单农业”,16个乡镇落实订单2144份,合同成交额7.7亿元。与此同时,加大了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力度,特别是治理整顿了经济环境。全市对47家执收执罚部门的790个收费项目,2082个收费标准及其文件逐一审查,取消收费项目78个,降低收费标准61个,从行政事业单位收费中剥离并转向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59个,每年减少行政事业收费800万元。

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2001年,全市减轻农民负担560万元,人平减7.3元,亩平减6.4元,各乡镇修路、整改电网、建设无线通信塔、扩建广播电视塔、疏洗渠道、修建供水设施,拉开了一批“民心”工程主战场,受到群众欢迎。

在农村学教活动中,突出村级经济发展这个重点,推行会计代理制(村级会计账目由乡镇经管站代理)、民主理财制、工资含费制、年度评议制四项制度。通过“四制”,全市清理了村级财务,减少村级债务近100万元。同时,全市集中整治37个后进村,选拔一批思想正、能力强、作风实的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此外,在全市开展了评选“五好村党组织”“十佳村党组织书记”的活动。

2002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两项改革”,即取消乡统筹等部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取消屠宰税,逐步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改革共同生产费征收使用办法。此项改革动作大,取消项目多,农民负担大幅度下降,全年农民负担比1999年11541万元减少3669万元,减幅为32%。

2002年,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工作在全市开展起来。7月29日,市政府修订印发了《松滋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客商来松滋投资各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并在审查办证、土地使用、税费减免、投资环境等方面给予优惠。各乡镇招商引资思路宽,措施力,形成了“人人招商,个个引资”的良好局面。

“九五”期间,是松滋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时期。5年间,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经济强市为总目标,突出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化、旅游特色化和小城镇建设市场化这4个重点,积极开展民用工业招商引资,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战胜了1998年特大洪水,顺利实现了“九五”计划,较好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