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研究及其意义

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研究及其意义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或许是受到时代学术思潮的局限和研究对象的制约,这些著作皆缺少对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的特别关注和整体研究。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汉水上游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不仅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需要深入,而且在理论方法上更需要提升,使汉水上游的文学研究有一个新的局面,且其意义不言而喻。

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研究及其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水流域文化的研究,关注度大大超过以往,武汉大学、华中师大、湖北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安康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郧阳师专、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及南阳师院等,都成立了相应的汉水文化研究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安康学院学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荆州师范学院学报》《襄樊学院学报》等刊物成为汉水流域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一批学人发表了许多有关汉水流域文化的文章。根据胡遂生、付鹏发表的《汉水文化研究论文索引》一文统计,20世纪80年代到2008年以来有关汉水文化研究的论文共470篇,其中关于文学研究的只有 50篇。随后,胡遂生、付鹏又发表了《1994—2008年汉水文化研究论文定量分析与研究》一文,对15年来汉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检索出有关汉水文化的文章761篇,经过筛选、删除、去重后,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论文329篇。从研究的主题看,汉水文学研究的论文只有38篇,仍处于薄弱的地位。从上述两文的统计与分析来看,有关文学研究还不是这一区域文化研究的重点,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很少。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几年来编辑出版了《汉水文化研究集刊》(共五集),收文219篇,检索收集在这些文集中的论文,涉及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的文章只有10余篇,说明作为文学领域的神话传说研究还不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

翻检近年来出版的汉水文化研究著作,如潘世东的《汉水文化论纲》、冯天瑜主编的《汉水文化研究》、王雄的《汉水文化探源》、张良皋的《巴史别观》、刘清河主编的《汉水文化史》等,有的也列出了章节对汉水流域文学进行分析,有的论文集中有单篇文章进行探索,所做的努力和开拓之功值得肯定。但或许是受到时代学术思潮的局限和研究对象的制约,这些著作皆缺少对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的特别关注和整体研究。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认为,汉水上游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不仅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需要深入,而且在理论方法上更需要提升,使汉水上游的文学研究有一个新的局面,且其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对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的文化意义的探讨,可以使文学研究者明确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的产生、发展是中华文化与文学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汉水上游的文化特色,也与中华文化及文学有密切的关系。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用神话作为人类思想的历史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是一门科学。”事实证明,一旦脱离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去探索神话传说的轨道,便会失去本民族神话研究的民族特质,其学术的科学意义也就无从谈起了。(www.xing528.com)

其次,汉水上游神话传说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而且可以让人们了解这块土地丰厚的文化积淀,更能唤起人们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调节和控制功能,有益于民众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新文化。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的大好形势下,在国家注重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区域文化怎样凸显特色,文化产业如何做好做大,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正确的引导可以使这一文化形态转化为经济的增长点,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有活跃经济的巨大张力

再次,神话传说的研究,既是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可以作为精神产品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在很大层面上,是怎样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开阔学术视野,拓展研究领域,成为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