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水中上游五斗米道的主要内容

汉水中上游五斗米道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给予“五斗米道”以发扬壮大的营养,使之发育为参天大树。在陕南汉水中上游地区,“五斗米道”不但迅速发展,而且成为张鲁政权的统治支柱。“五斗米道”借用祭酒为教职人员称号。在具体的宗教活动中,祭酒的任务主要是请祷和适当处罚。诞生于蜀郡,定型、壮大于陕南汉水中上游地区的“五斗米道”及其典籍,是中国道教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产物。

汉水中上游五斗米道的主要内容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正一道,是东汉顺帝(126—144)时期,张陵(又名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早期道教派别之一。五斗米奉老子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把道视为具有人格特质的至上神,极力推崇“生”的意义,认为它是“四大”(道、天、地、生)之一,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主旨。信教者自愿出五斗米奉教,故谓之“五斗米道”。张陵死后,“五斗米道”的精义传于两大高徒:其一是儿子张衡,另一个是徒弟张修。张鲁,字公旗,是张衡的儿子,其祖父、父皆好道,其母亦好道,是很有道行的道中巾帼。张鲁被益州牧刘焉提拔为督义司马,与张修共同率兵,攻下汉中及安康一带,这就是《隆中对》所说的“张鲁在北”。

正是张鲁进入陕南汉水中上游地区,“五斗米道”的历史进入新阶段。汉水中上游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给予“五斗米道”以发扬壮大的营养,使之发育为参天大树。在陕南汉水中上游地区,“五斗米道”不但迅速发展,而且成为张鲁政权的统治支柱。

“五斗米道”的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符祝、静室思过的方式为人治病

鱼豢在《典略》中记载了“五斗米道”的治病过程,“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咒,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日浅而病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张)修法略与(张)角(创立太平道)同,加施净室,是病人处其中思过。”由此可知,治病过程就是传道过程,也是巫术具体化过程。然而“加施净室”才是“五斗米道”的独创。净室又作静室、靖室,其方法是让人跪拜,在其中思过,饮符水,同时由“五斗米道”师为之祈祷。病人经过忏悔,浇灭了心理上的欲望及压力,得到一种平静,有利于治病。静室思过的心理疗法,有利于病人消除心理上的障碍,病人借巫术治好了病,道教也借治病赢得了民心。这样,治病就成为宣扬道术、发展道徒的重要手段。

传说张修受张陵派遣曾来西城(安康)传道,至今汉滨区东路还有纪念张修的祖师庙,庙在一条山脊上,两壁如削,唯南端有小路可通,“不连他屋”,“不余杂物”,“唯置香炉、香灯、案、书刀等数物”,可见道经中对静室的规定十分严格。

2.利用“义舍”吸引民众

“义舍”相当于今天的旅社,免费向往来行人提供食宿。入住义舍的人,可以“量服取足”,不能浪费,更不能私自带走。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流民遍野,义舍之举不但是赈济流民的措施,也是“五斗米道”招揽道徒的重要手段。义舍中米、肉等食物,主要来自教徒的捐赠。《中国道教史》记载,“五斗米道”的教徒不仅要捐五斗米,还可以附捐他物,如肉、油、盐、布等,因此,张鲁才有极大的物力割据汉中达30年之久,实行他的政教合一的政权。3.利用“祭酒”治理民众(www.xing528.com)

祭酒本来是东汉掌握教化的官员,来源于仆射。“五斗米道”借用祭酒为教职人员称号。《三国志 ·张鲁传》载:“张鲁在汉中,以鬼道教民,自称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为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这样一来,从师君(后称为天师)、治头大祭酒、祭酒、鬼卒,从上到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宗教政权组织结构。它可以无限制地增大。师君为了控制局面,又把道众划分为24治,24治也称正治、内治、备治,上应24气,合28宿。规模宏大,影响深远。

祭酒家中应设静室,治所可设厨会。静室供道民思过,厨会供道民求福,为病者救度,为亡人解罪过。如果说静室思过和义舍的措施是让道民自觉入道、自觉祛除邪念的话,那么,祭酒的设置则是从外在方面帮助、促进或诱劝道民诚心皈依本教。

在具体的宗教活动中,祭酒的任务主要是请祷和适当处罚。请祷分两个步骤:第一,以老子《道德经》为“奸令”(即原则),祭酒自己诵读,也让道民诵读。

第二,在诵读“五千文”的基础上,由祭酒履行祈祷之法。祭酒将道民姓名写在三张纸条上,底下写“服罪”之类的话语。将其中的一张放在山上,谓之“上天”;另一张埋在地里,第三张投到水中。三张合称“三官手书”。用此法为道民治病并巩固他们的信仰。适当的处罚是针对犯错误的道民的,如有隐瞒小过者,须修补道路百步,将功抵过,略示惩戒。这种处罚主要依赖于自觉和宽松。祭酒管理民事,不用太守县令等名号,张鲁的这些措施得到了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五斗米道”的主要典籍是《老子想尔注》,任继愈先生认为它“可能”是张鲁作的。借用《老子》词句,阐扬长生成仙说。

据顾祖禹《读史防御纪要》载:“汉阴县,汉置安阳县,属汉中郡,后汉因之。建安六年,分汉中之安阳县置汉宁郡,以张鲁为汉宁太守。”可见,张鲁治汉中时,安康即隶属于汉中郡,本是一个行政区域。东汉时的安阳县,当在汉阴凤凰山以南,包括今石泉、紫阳及汉水之南大片土地。说明张鲁政教合一政权统治范围涵盖了安康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诞生于蜀郡,定型、壮大于陕南汉水中上游地区的“五斗米道”及其典籍,是中国道教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产物。从此,道教不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方术和巫术,同时也作为一种宗教社会力量,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