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评价及结果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评价及结果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前文确定的近现代建筑遗产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设置并确定指标评分标准之后,即可对某一座具体建筑的现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其是一栋呈“U”形围合结构的三层坡顶红砖建筑,作为铁路局职工的生活配套用房,虽然未有任何保护评级,却仍是浦口火车站片区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评价及结果

根据前文确定的近现代建筑遗产现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设置并确定指标评分标准之后,即可对某一座具体建筑的现状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本研究选择了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内站房主楼(图2-12)、原 津 浦 铁 路局高 级 职 工 住 宅楼(图2-13)、原 食 堂 招 待 所(图2-14)三栋建筑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代表了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以及一般性建筑遗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完善评价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本研究邀请了5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2位为建筑设计专业、2位为遗产保护专业、1位为城市规划专业)对这三栋建筑进行现状评价,表2-16为其中一位评价者的指标评分表。

图2-12 南京浦口火车站站房主楼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图2-13 原津浦铁路局高级职工住宅楼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图2-14 原食堂招待所

图片来源:笔者拍摄

表2-16 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站房主楼、职工住宅楼、食堂招待所现状调研评价评分表

续表2-16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www.xing528.com)

在将评价指标评分表回收之后,即可统计计算各个评价人员的评价数据,步骤如下:

①将评价者打出的各项评价指标的得分,分别乘以其对应的权重值,然后再将这些数值累计相加,即可得出该评价者认为的建筑现状总得分。以表2-16评分表为例,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对南京浦口火车站片区内站房主楼、原津浦铁路局高级职工住宅楼、原食堂招待所三栋建筑的现状综合分值进行计算:

同理,x职工住宅楼1=4.988 8(十分制)

同理,x食堂招待所1=5.622 1(十分制)

②将5位评价者的评分结果加权平均,即可计算出各建筑的最终现状综合评价结果,即:

(注:Xi为某一建筑遗产的现状综合评价分值,xi为某一评价者对该建筑的现状评分,n为评价者数目)

于是我们便可计算出站房主楼、职工住宅楼和食堂招待所三栋建筑的最终现状综合评价分值,具体计算过程从略:

最后的评分结果基本能反映建筑现状的真实状况,也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上述建筑现状综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仍以评分标准中的评价等级作为参照(9~10分为优秀,7~8分为良好,5~6分为一般,3~4分为较差,1~2分为很差),本研究列举的三栋建筑现状评价分别为良好、较差与一般等级。

其中,站房主楼的现状综合评价为良好级,其始建于1914年,作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被设计成英格兰风格的三层大楼,屋顶陡峭,门窗高窄,底层候车大厅高大宽敞,装饰华丽”[22]。建筑的各部件基本维持了历史风貌,当然也不乏遗憾之处:厚重的外墙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砖包三合土”技术,但局部改造后新旧难以辨识;门窗体现民国遗风但是相当部分已替换为铝合金材质,不相协调;北立面披檐下的钢柱造型精美、细部考究,改造加建部分柱子较之显简陋;东部尚存早期的木楼板,其余部分已毁于大火并改为混凝土板;木基础技术先进,历经日军轰炸仍屹立不倒,无明显渗漏老化痕迹,现状良好;等等。虽然在现状综合评价中整体表现良好,但有一些较为重要的分项指标其实并不是十分理想,如“管理维护的水平与效果”“材料的历史原真性”“材料历经改造与更换情况”“室外改造内容与质量”“室内改造内容与质量”等,而这些指标均与不当的后期管理、维护、整修、加建等工作有直接关联,人为地拉低了建筑的现状标准和保存状态,同时也对遗产价值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后期使用过程中对原貌的破坏较大,候车厅的加建改造与原先的历史建筑格局结合突兀,披檐下的违章搭建应予拆除;钢柱上的油漆剥落破旧;顶部彩钢瓦为近年新加,原先极具特色的钢木梁架屋顶荡然无存;底部的砖石结构被所加的抹灰所覆盖,近年又将外墙整体粉刷黄色涂料,使建筑的历史信息与韵味骤失,实为败笔。总体而言,站房主楼经过近百年的岁月洗礼,虽历经战乱、火灾、大修等磨难,至今保存格局基本完好,并于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进一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比之下,已被列为历史建筑的原津浦铁路局高级职工住宅楼(当地人称“红房子”)现状则不容乐观,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建筑各部件老化残损情况较为严重,对住户的日常使用造成不良影响,院内违章搭建随处可见,原本富于特色的红砖住宅很多被后加的水泥抹灰所覆盖,对建筑的外观肌理和院落格局均造成了显著的破坏;二是产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即住宅的产权所有者大多搬离,而将房屋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人群等,还有的住宅被改造为诊所旅社商铺等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混乱无序状态;三是建筑的环境与设施明显不足并与现代生活脱节,如环境景观质量较低,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室内消防、卫生、无障碍等设施缺乏等,这些均能在现状评价中得到直观的反映。

而另一栋建筑——原食堂招待所的总体现状则介入上述二者之间,属于一般等级。其是一栋呈“U”形围合结构的三层坡顶红砖建筑,作为铁路局职工的生活配套用房,虽然未有任何保护评级,却仍是浦口火车站片区功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建筑已处于关闭废弃状态,在管理维护陷入停滞的同时倒也相对减少了人为不当使用可能造成的进一步破坏。从评分表现中可以看到,“现状用途”“历史信息及文献记录”“管理维护措施频率周期”“门窗的现状”“墙体的现状”“室外工程的现状”“结构的安全性与正常使用性”“建筑室内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指标表现相对一般,对其现状综合等级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抗震要求在建筑周身强行增加了数道圈梁,丝毫未考虑建筑的历史原貌和立面特征,对建筑整体风貌造成很大的破坏,也是管理维护不当的典型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