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价方案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价方案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10建筑A8具体价值指标等级一览表续表3-10资料来源:笔者绘制3)建筑D1综合价值模糊评价同理可得到建筑D1的综合价值以及各价值子项指标的等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出建筑D1的综合价值等级为良好,详见表3-11。

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评价方案

1)建筑A1(原子弹厂)综合价值模糊评价

①将建筑A1的价值指标的分值代入隶属函数中,可计算出二级指标的评判集,将评判集进行组合便形成隶属度矩阵(具体计算从略)。

②进行一级模糊运算,将一级评价指标中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与评判矩阵进行模糊综合运算,便可得到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具体如下:

进行二级模糊运算,便可得到建筑遗产综合价值的评价结果: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良好级对应的隶属度值0.6081为最大,亦即良好级的可能性为60.81%,一般级的可能性为16.89%,优秀级的可能性为22.30%),可知建筑A1(原子弹厂)的综合价值等级为良好,同理也可得到各价值子项指标的等级,详见表3-9。具体而言,该建筑的历史价值为良好级,其虽然不及文物保护单位机器大厂(A8)历史悠久,但其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和厂史人物事件等对其历史价值贡献颇大;该建筑的文化价值为良好级,虽然其文化象征性等指标一般,但其特征化的工业建筑造型所带来的对当时工业生产文化的追溯性情感与体验较为突出;该建筑的社会价值为良好级,主要归因于金陵机器制造局在中国近代工业和兵器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城市与社会发展的贡献;该建筑的艺术价值为优秀级,其不仅在立面外观造型及形式风格上具有鲜明的特点,整体具有典型的工业建筑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表现力,并体现了设计者较高的设计水平;该建筑的技术价值为优秀级,其在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功能布局以及工艺技术等方面体现了功能、技术、艺术的融合,反映了民国时期工业建筑建造技术的高超水准;该建筑的经济价值为良好级,因其规模较大,对其改造利用有着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预期,当然在其改造为民用用途时,其环境及设施的综合改造提升是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该建筑的环境价值为良好级,其位于厂区南部,周边环境景观尚好,其紧邻南侧城市快速干道,在交通可达性得以保证的同时也将面对交通噪声干扰以及高架桥巨型尺度对其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该建筑的使用价值为良好级,一方面其平面柱网规整、体量规模可观,非常便于对其进行功能置换与适应性再利用,但另一方面因其单层的格局和不高的层高将会对二次使用产生限制,这就需要在确定新的使用功能时审慎考量。

表3-9 建筑A1(原子弹厂)具体价值指标等级一览表

续表3-9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2)建筑A8(原机器大厂)综合价值模糊评价

同理可得到建筑A8的综合价值以及各价值子项指标的等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出建筑A8的综合价值等级为优秀,详见表3-10。

表3-10 建筑A8(原机器大厂)具体价值指标等级一览表

(www.xing528.com)

续表3-10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3)建筑D1(原制造车间)综合价值模糊评价

同理可得到建筑D1的综合价值以及各价值子项指标的等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出建筑D1的综合价值等级为良好,详见表3-11。

表3-11 建筑D1(原制造车间)具体价值指标等级一览表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4)综合价值比较分析

将三栋建筑的价值指标进行对比综合,会对三者的综合价值有更明晰的认识(图3-16)。

建筑A8(原机器大厂)的历史文化价值最为突出,因其建造时间最早,属于当时金陵机器制造局成立之初建设的典型代表,也是场地中现存的数栋文物建筑之一,然而文物这一光环也会不可避免地对改造再利用的可能性与灵活性产生影响,这也造成该建筑经济增值方面的价值指标并不是很高。另外,因建筑年代久远,外观与内部结构设施等较为破败且亟待加固,其对于新功能的适应性显著降低,故其使用价值一般。事实上,该建筑自从创意园区成立以来,一度长期处于荒废停滞的状态,对其的保护性再利用遇到了制度、现实、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欲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决策者与规划设计者在维护其优秀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其经济价值与使用价值,通过合理的功能与结构更新以及空间与环境改善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共赢发展。

图3-16 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建筑A1、A8、D1综合价值比较分析

图片来源:笔者绘制

建筑A1(原子弹厂)的价值指标则表现得较为均衡并以良好级为主,一方面其历史与文化价值仅次于原机器大厂,艺术与技术价值也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因其在规模、结构、空间、保存状态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其在经济与使用价值上优于原机器大厂。现实亦是如此,在开园不久之后其利用规模与空间上的优势成为了“大型青铜艺术制像展”场地,而于2012年又开始了艺术文化街区的内部装修改造工程。

与前两座建筑相比,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筑D1(原制造车间)的历史文化方面的价值则相形见绌,若从较为传统的遗产保护观念而言,该建筑很可能会被列为待拆除的一类。然而其典型的现代主义工业建筑风格特征,真实简洁、冷峻硬朗的形象,十分契合正被越来越多人认同的工业审美观,其艺术与技术方面的价值不容忽视。另外,其内部空间开阔高敞,布局灵活,有利于功能更新与空间重组,故在经济与使用价值方面均优于前两座建筑,展现出适应性再利用的较大可能性与灵活性。事实上,该建筑于2008年开始作为大型艺术布展的场地,曾举办“吴为山雕塑作品观摩展”等多项艺术活动,后又于2010年进行增层改造,成为一座多达四层、包含大小各异办公空间的商务大楼,使其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