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戴安澜:抗日英烈,民主魂

戴安澜:抗日英烈,民主魂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戴安澜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有所不同的是,他最后回到了他的故乡。兄弟姐妹六人,戴安澜排行第三。在这次战役中,145团勇猛顽强,狠狠打击了日寇,戴安澜团长自身也负伤了,由于他指挥出色,战后获三等云麾勋章一枚。台儿庄战役后,戴安澜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华胄荣誉奖章。两个月后,戴安澜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在江西瑞昌至湖北阳新一线,阻击日军主力第9师团,又立战功。

戴安澜:抗日英烈,民主魂

“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的战场……”这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时唱的歌。甲午以来,中国军队到国境以外去作战,这是第一次;而出境到外国去帮助友军作战,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中国远征军,这支被英军称为中国“草鞋兵”的队伍,在滇缅战场上多次给英军以有力的支援,创造了同古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棠吉收复战等出色的战例,又取得了缅北、滇西反攻战役的胜利,令中外瞩目。然而,有战争就有伤亡。在缅北、滇西的崇山密林中,长眠着数万远征军官兵的忠骸。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戴安澜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有所不同的是,他最后回到了他的故乡

戴安澜,幼名衍功,学名炳阳,号海鸥。1904年11月21日出生于安徽无为县仁泉乡风和村一个耕读之家。兄弟姐妹六人,戴安澜排行第三。他幼年受父亲影响较深。其父戴礼明,性格豪爽,为人热情、善良,急公好义。他以养鸭为生,时常随戏班献唱,常以戏中人物的忠义奸佞、善良邪恶作例范,对戴安澜谆谆教诲。戴安澜深知家庭生活的艰辛,求学不易,所以更加用功苦读,学习成绩优异。戴安澜7岁入私塾,14岁时入桐城著名人士周绍峰先生门下,周先生注重学生的学识、道德、气节教育,使戴安澜受益匪浅。周先生对他也是珍爱有加,常对人说:“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青年时期,戴安澜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到了文化的潮流。1922年,戴安澜考入安徽公学高中部就读,深受陶行知所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在政治上逐渐成长起来。一年后,家人因时局动荡,对他一人在外放心不下,便令他回乡。后来,在远房叔祖父戴端甫(时任广东粤军团长之职)的鼓励和帮助下,投笔从戎报考了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他顺利通过了文化考试,但由于身体瘦弱,没有被录取。他拒绝了叔父的保荐,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在部队里,他努力锻炼身体,坚持每天用冷水冲凉来增强自己的体质。为了表达自己立志救国救民、力挽狂澜的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改名“安澜”,号海鸥,意为像海鸥那样搏击风雨。[1]1926年1月,黄埔军校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任排长,后历任中央军校少校区队长、教导第二师迫击炮连连长、营长、中校团副、团长。1932年冬,调任第十七军25师145团团长。

▲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学生戴安澜

1933年2月,戴安澜率部由徐州一带北上,参加长城抗战,奉命增援古北口守军。戴安澜率部浴血奋战三昼夜,连续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并在敌人进逼、通讯中断、师长负伤的危急情况下,率部掩护师部调整阵地,稳住阵线,为抗战初立战功。在撤退中,戴安澜团的一个军事哨所因远离主力,在变换阵地时没有来得及撤退,仍在原地继续战斗,先后毙伤日军百余名。敌人恼羞成怒,用飞机大炮联合轰炸,整个哨所被日军炮火击毁,七名战士在顽强拼搏中全部阵亡。日军占领哨所后,发现只有七具尸体,便将七位战士尸体掩埋,并插上了“支那七勇士之墓”的木牌。在这次战役中,145团勇猛顽强,狠狠打击了日寇,戴安澜团长自身也负伤了,由于他指挥出色,战后获三等云麾勋章一枚。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御敌,掀起全国军民抗日热潮。戴安澜率部由陕西礼泉兴平,沿陇海线东进,奔赴抗日战场。东到西陵,他看到了汉武帝墓和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的石刻,感慨颇深:“黄帝的子孙,今天是我们奋斗的日子。勇进就是生存,怯退就是毁灭。决不容徘徊犹豫!敌人决不会恩惠!祖国的存亡,完全操之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要问敌人力量如何?要先问自己的志气如何?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不会亡国的。兴亡是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只有决心前进以扬威于世界,列祖列宗之灵,当可含笑九泉。”

1937年8月,145团在河北完县驻扎下来,戴安澜升任第十三军73旅旅长。随后,率部参加了保定漕河之役,彰德漳河争夺战和太行游击战,出奇制胜,屡创日寇。上海、南京沦陷后,他忧心如焚,决心“奋勇杀敌,以尽吾之责任”。1937年11月,他领取了1500元薪金,随即就捐出了1000元,500元寄回家中。在给家兄的信中,他写道:“回思国家当此危急存亡之时,而身为军人,不能保土卫民,拿此巨薪,于心何忍?!”因专心军务,他几过家门而不入。

1938年3月,在鲁南会战中,戴安澜更是发挥了卓越的指挥才能,率部与第25师一起猛攻峄县之敌,一起歼敌一半。随后奉命协助友军截击由临沂南下的日本援军,大战两昼夜。4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扼守据点,苦撑旬日,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为台儿庄战役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台儿庄战役后,日军又进犯中艾山,戴安澜率73旅奉命坚守,激战四昼夜,击溃日军数十次猛攻,敌终未得逞。时敌电台称“中国军队有一俄国教官,指挥有度”。这位所谓的俄国教官实是体态魁梧的戴安澜,他亲临前线指挥,让敌人错以为是俄国教官。台儿庄战役后,戴安澜荣获国民政府颁发的华胄荣誉奖章。随后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

两个月后,戴安澜率部参加了武汉会战,在江西瑞昌至湖北阳新一线,阻击日军主力第9师团,又立战功。1939年1月,在湖南湘潭,戴安澜接替杜聿明,升任第五军200师师长。第200师的前身是1936年国民政府军队初创机械化部队时的一个战车营。全面抗战开始后,扩充为装甲团,杜聿明为团长。1938年春在湖南湘潭扩编为第200师,编内有两个战车团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团。杜聿明任师长,并有苏联军事顾问帮助训练。1939年1月,以第200师为基干扩编为第五军,杜聿明任军长,戴安澜任第200师师长。他深知责任重大,在就职典礼上他表示“竭尽全力,练成劲旅,为国驰驱,歼彼倭寇”。

1939年11月,在广州、武汉相继失陷以后,日本为截断从广州至越南的国际交通线,急速派遣海、空军向从北部湾龙门港、企沙登陆,沿邕钦公路北进,进占南宁及其北面的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位于南宁市北面45公里处,周围重峦叠嶂,谷深坡陡,狭窄而曲折的昆仑古道盘绕在峰峦之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第五军担任主攻昆仑关的任务。第二军的200师和荣誉1师担负第一线正面攻击任务。据守昆仑关的日军是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12旅团两个联队,约6000人,多系日本山口县人,秉性凶悍,气焰嚣张。面对强敌,戴安澜镇定自若,在全面摸清敌情的前提下,周密布防。战前,他发出豪言:“中国古时有状元三鼓夺昆仑之佳话,吾拟元旦夺取昆仑关。”

▲正在向昆仑关发起攻击的第五军战士

从1939年12月17日到31日,中国军队三次收复昆仑关。戴安澜率第200师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三次的战斗。第一次是和荣一师一起完成正面攻击任务,不仅坚守了四一二高地,还攻占了日军守卫的六五三和六〇〇高地,由此直驱昆仑关。第三次也是和荣一师配合,担任对界首北侧和同兴北侧据点的攻击。界首,位于昆仑关北端,是日军防守关口的一个坚固据点。第200师以惨重代价攻占了界首阵地后,戴安澜将军也身负重伤,此次战役为第三次夺占昆仑关打开了道路。

▲1939年,第五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出征前摄于全州

一个月的苦战,共歼战6000余人,缴获甚多,并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和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昆仑关大战之后,国内外报刊详细报道了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指挥有方,日本的新闻广播机构也认为此次战役为开战以来未有之壮烈。戴安澜因战功荣获四等宝鼎勋章,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总结昆仑关之战绩时,被称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戴安澜博学多才,是一名勇谋兼备的将军。战场上威猛如虎,平时则温文尔雅,涉猎群书,且常有著作问世,兴之所至,还常赋诗寄情,可谓是一名儒将。1937年6月,他写了一本书,总结古北口战役的教训,取名《痛苦的回忆》,因为“长城之役迄今四年,而印象新鲜,犹如昨日。此盖因死难袍泽惨烈情形感人至深而动人至切,每一回忆痛苦万分,故撰此书定名为《痛苦的回忆》,亦示永久不忘之意耳。”1939年,戴安澜著《磨砺集》,两年后撰成续集,阐述战略、战役、战斗等军事原则,总结军事教育的教训,是他投笔从戎以来所有心得的结晶,曾作为训练第200师的教本,激发战士爱国热情,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多年的潜心学习,战场历练,使戴安澜对于立身处世,生死荣辱看得很透、很淡。他曾有下面的名言:“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而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治军欲使知哉,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明之以刑。”在他的严格训教下,他的部队以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而受到驻地百姓和上级的赞扬。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势力凶猖一时,先后占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中途岛以西广大地区,更于泰国聚集10万人马,企图攻占缅甸,断绝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当时驻扎在这一带的英军不进行抵抗,我西南边陲日益孤立,抗日的唯一国际补给线有被切断的危险。为阻止敌人进犯,1942年2月,应盟国之约,国民政府派出由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早在1941年初,戴安澜听说有出国远征的使命,喜出望外地说:“如能出国远征异域,始偿男儿志愿。”[2]同年12月,驻守昆明的第200师奉令开赴滇西保山,准备入缅。1942年元旦清晨阅兵时,戴安澜鼓励部属“发扬国威,增进学历,排除惰性,健强体魄,英勇杀敌,为国争光”。在保山待命期间,除加紧训练部队外,戴安澜又深入芒市、遮放、畹町一带调查地形、交通与当地傣族生活状况,为出国作战进行准备。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向缅甸开进。第200师的官兵身穿草黄色单军装,脚穿草鞋,背挂斗笠,肩挎武器,高唱由戴安澜师长亲自谱写的《战场行》(远征军战歌),翻越横断山脉,飞渡怒江天险,途经龙陵、芒市、遮放等地,由畹町进入缅甸。沿途各族民众和缅甸华侨在滇缅公路沿线热情慰问、热切欢迎。这一切让戴安澜异常感奋,在行军途中吟成七绝二首: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摇指花如载,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力挽长弓射夕阳。

戴安澜率第200师日夜兼程,于3月7日到达同固(东瓜)。同古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第200师奉命固守同固,粉碎敌人的正面进攻,截断敌人由仰光向曼德勒入侵的道路。当时仰光已经失守,同固成为军事战略重镇,但它处在一片全无依托的广漠平原,是易攻难守之地。针对不利地形,戴将军不顾旅途劳累,立即部署作战计划。17日,驻同古英军移交防务撤离。戴安澜率孤军深入,奉命固守同古10天,以待后续部队开进缅甸。

日军占领仰光后,兵分三路向北推进。中路日军进犯缅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3月19日,中路日军55师团担任搜索任务的摩托车队到达第200师的同古以南的皮尤河前哨阵地。日军在追击英军的过程中,轻敌冒进,第200师埋伏在皮尤河大桥下,做好爆破准备,当日军摩托车队快速疾驰上桥的时候,第200师埋伏的战士迅速引爆炸弹,大桥瞬间塌陷,使敌人遭受入缅以来第一次重大损失。此次战斗毙敌20人,缴获步枪11支,机枪2挺,摩托车19辆,并从一个被击毙的日军少尉身上获得敌军兵力配备图和文件数份。这是日军入缅以来首次受到中国军队的教训。皮尤河前哨战成功掩护了英国驻缅军队的安全撤离,英国军官激动地赞扬第200师的官兵,他们情不自禁举起大拇指称赞:“你们打得好!你们打得好!”3月20日,同古保卫战打响,第200师紧接着又投入到这场战斗中。日军在飞机和大炮掩护下向皮尤河北岸第200师主警戒阵地发动攻击,三天之内,进攻达10多次。同时,日机连日轰炸同古城,全城房屋被炸成一片瓦砾。3月22日,第200师前哨部队主动撤至同古以南约12公里的鄂克春既设阵地。在这里,第200师构筑了许多堡垒和隐蔽得十分巧妙的射击点,予敌以重创。22日,敌人开始以主力进攻鄂克春最猛烈的时候,几百敌人被围在村子里,四周都是丛生的灌木,弥漫的野草,中国军队便燃起了火炬,团团围着烧了起来。里面的敌人着了急,拼命想突围逃走,可是火的外围都是机关枪和手榴弹,这几百个敌人几乎没有生还的。3月23日,日军集中12门大炮,坦克、装甲车七八辆和20余架飞机,掩护步兵攻击鄂克春阵地。第200师以步骑兵配合向敌侧反击,炸毁敌坦克、装甲车各两辆,汽车七辆。晚八九时,敌人再次进攻,第200师拼死抵抗,双方彻夜对战。

▲同古前线的中国炮兵

日军来势凶猛,戴安澜要求全师做好在重兵包围下孤军作战的准备,下定决心死守同古,不惜以牺牲换取缅甸和祖国的和平与安全。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并给妻子留下遗书一封。

亲爱的荷馨:

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端公仙逝未及送葬,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数年,即可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又我去岁所经过之事,实在对不起你,望你原谅。我要部署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手此即颂心安。

安澜手启

三一年三月廿二日

他又给负责军需工作的徐子模、志川、王尔奎写信,对身后的事做好安排,请他们予以关照。信中说:“我们或为姻戚,或为同僚,相处多年,肝胆相照,而生活费用,均由诸君经手,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质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贵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

3月24日,日军的攻势更加凶猛,且又遣来大批援军。抱着必死之心的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指挥下,不顾敌机的轰炸和扫射,与敌激战,伤亡惨重。夜晚时,机场失守,同古与后方的联络通道被切断,同古南、北、西三面被围,30余架敌机对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同古几乎夷为平地。戴安澜连夜调整部署,集中全师兵力保卫同古城,与敌顽强抗争。他庄严宣布:“如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团长代之。”并命各级官佐均预立遗嘱,指定代理人,以此表达誓死斗争的决心。

3月25日拂晓,日军第55师团倾巢而出,企图将第200师压向同古城东的锡唐河予以歼灭。戴安澜率部依托城防工事沉着应战,并以火烧森林阻敌前进。26日,日军集中主力突击城西北角,将城墙炸塌,并使用糜烂性毒气。敌我双方短兵相接,发生巷战,双方伤亡均大。27日,双方展开逐屋争夺。28日,敌人继续使用糜烂性毒气,第200师部分官兵中毒。日军又于夜11时从东岸偷袭第200师师部,企图化装成缅甸老百姓混入城内,第200师识破敌人花招,将伪装敌人消灭。在当天的战斗中,我军缴获迫击炮7门,步枪100支,机枪6挺和许多防毒面具。29日,日军第55师团倾全力再次发起攻击,企图切断同古后路,围歼伤亡惨重的第200师。面对5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第200师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傍晚,军部命令第200师撤退。戴安澜指挥官兵一夜之间有秩序地撤出阵地。第200师在转移时因部署周密,指挥有力,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待天明日军进入城内时,才发现同古已是一座空城。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同古行军至某前线阵地(www.xing528.com)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第200师在敌人兵力和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与敌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成功地掩护了英军第一师的安全撤退,并为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的开进部署赢得了时间。第200师的英勇善战,获得了盟国的同声赞誉。《泰晤士报》称:“同古之命运如何,姑可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英方各界对于华军敢死,像以手榴弹消灭敌坦克车之壮举,以及华军射击敌人之准确,无不同声赞扬。”侵缅日军司令板田中将也不得不承认:“当面的敌人是中国军中最优秀的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的部队直到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

历经同古保卫战而疲惫不堪的第200师,经过几天休整后,根据上级部署,4月9日戴安澜率第200师离开叶达西,11日,到达平满纳,准备参加平满纳会战。正当第五军各部已部署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发动进攻时,西路英军已循伊洛瓦底江退至仁安羌以北地区,东路友军防卫薄弱,战局恶化。平满纳会战已丧失时机,且位于中路的第五军有被截断后路、包围歼灭的危险。因而,平满纳会战被忍痛放弃。

随后,戴安澜率第200师奉命立即北上,在战略要地腊戍的门户——棠吉、梅谋一线设防,以确保腊戍。4月19日,盟军总司令和远征军总司令因轻信英方在仁安羌和乔克柏当间有敌军3000人的不确实情报,改变计划,令第200师火速赴遥克柏当阻击日军。当戴安澜率部赶到时,却不见日军踪影。然后又昼夜兼程奔赴棠吉。但是时机已被贻误,当戴安澜率部抵达棠吉时,日军已先一日占领。4月25日拂晓,戴安澜亲临第一线指挥收复棠吉。血战至午夜,棠吉克复。这一战打得异常激烈,戴安澜的随从副官孔德宏受伤,卫士樊国祥牺牲。

棠吉克复以后,蒋介石对第200师入缅的战功备极嘉许,国民政府颁发奖金100万元,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也颁发奖金50万元。史迪威将军也对戴安澜大加赞赏,称赞他:“近代立功异域,扬大汉之声威者殆以戴安澜将军为第一人。”

第200师攻占棠吉之后,杜聿明计划向雷列姆攻击前进,以切断向腊戍北犯的敌人后路。罗卓英却连下四道命令,要杜聿明集中兵力,准备所谓“曼德勒会战”。迫于命令,杜聿明只得下令第200师转移,攻占了一天的棠吉只能自动放弃。日军56师团先后占领腊戍、畹町,占领中国远征军入滇缅作战的后方总基地,先头部队已进犯我国境内100多公里,直达怒江上的惠通桥,完成对中国远征军的战略包围,中国远征军的退路被截断。罗卓英惊慌失措,急令驻扎在曼德勒的中国远征军各部队向伊洛瓦底江西岸退却。史迪威、罗卓英等退入印度。

▲第一次远征印缅战役要图

第200师决定向北撤退,转移回国。回国的途程极为艰难,要通过三条公路,两条河流,穿越亚热带原始森林。5月正值雨季,原始森林中气候异常恶劣,蚊子、蚂蚁、毒蛇、蚂蟥也乘人之危,不断袭扰着行军的将士。

5月18日夜,戴安澜率部通过郎科地区的细包至摩谷公路时,与日军第56师团一部遭遇。经过彻夜激战,终于摆脱了敌人,但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部各中一弹,伤势严重。他躺在担架上,继续指挥部队前进。此时,经过几次激战又长途跋涉的第200师已是粮药断绝。戴安澜身体十分虚弱,被雨水淋泡的伤口发炎溃烂,无法治疗,伤势恶化。5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去世,时年仅38岁。

▲戴安澜将军殉国之地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工兵营伐木制棺入殓。第200师官兵抬棺继续前行,并由598团掩护回国。5月29日,因遗体腐烂,连同棺木一起火化,拣出遗骸。6月2日,冲破敌人最后一道防线,胜利回国。到滇缅边境,一位70高龄的老华侨主动献出为自己准备的楠木棺材,供将军成殓。

7月15日,戴安澜灵柩从腾冲、保山运抵昆明,各界代表集会,举行万人公祭。后又经安顺、贵阳、桂林,至广西全州,所经之处,皆空巷迎忠魂,人们无不拭泪致哀。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香山寺,国民政府举行了万人悼念大会和国葬仪式。

1942年10月16日,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并批准戴安澜的英名入南京忠烈祠。29日,美国政府为表彰戴安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授权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一枚懋绩勋章,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1945年又颁发了由杜鲁门总统和史汀生陆军部长签署的授勋荣誉状。

国共两党领导人为戴安澜的殉国,纷纷赠送了挽诗、挽联。

蒋介石的挽联是: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毛泽东的挽诗为:

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即同古)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朱德、彭德怀联名的挽联为: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1943年秋,戴安澜的灵柩从广西迁葬到他的家乡安徽芜湖市赭山公园的小赭山麓。

1956年9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安徽芜湖赭山公园的戴安澜将军墓。戴美政摄于1989年11月27日。

【注释】

[1]穆成林编著:《开国元勋眼中的抗日英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2]王成斌等主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第一集下),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第65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