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战时期社会变迁研究:统一与斗争难以协调

抗战时期社会变迁研究:统一与斗争难以协调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应当努力推动国民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统一”与“斗争”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即在“统一”的前提下适当“斗争”,在“斗争”中不忘“统一”,从而促进民运的发展,实现抗日救亡。可见,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学运工作中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斗争”使得学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有其深厚的现实背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前提下的选择。

抗战时期社会变迁研究:统一与斗争难以协调

中国共产党在学运中对“统一”的强调是基于肯定抗战以来国民党取得了进步的基础上而就时局的发展而言的,国民党所取得的进步是不够的。中国共产党应当努力推动国民党取得更大的进步,而这要求中国共产党在“统一”与“斗争”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即在“统一”的前提下适当“斗争”,在“斗争”中不忘“统一”,从而促进民运的发展,实现抗日救亡。

在1938年以来防共反共风气日益明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尤其应当通过适当的斗争以求得国民党放松对学运的限制,从而真正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而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强调斗争不仅容易导致抗战团体的分裂,正是甘工委关于一切团体合并入抗敌后援会并听从其指挥的指示防止了抗战团体的分裂,还易于使国民党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防范,秘密团体有所活动都应努力求得公开合法否则难以为继,何况中国共产党采取适当的斗争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党组织的薄弱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斗争难以有效地开展,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力量的薄弱,才使得国共两条路线的斗争未表面化。

无疑,强调统一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继续影响学运,而且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力量的保存,但强调统一对于民众而言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根本原则同国民党达成了一致,不能表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区别,不能表示共产党在政治上的独立面目,因而也就不能真正动员群众为坚持抗战、巩固团结与力求进步而斗争。[104]同样,强调统一即更侧重于国民党的正面形象,由此而来的对不利抗战的现象揭发与批评的不够,理论上的斗争不够,有“隐恶而扬善”的意味,如此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信仰,以致群众有“你们说的好,都是帮国民党说话”这样的心理。[105]

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国民党就几次通过对抗敌后援会进行改组而取消青抗团时,当CC系与复兴社的斗争日益激烈时,如果中国共产党不持消极态度,发动抗议与领导群众进行适当的斗争,并联合其中CC分子,青抗团不至于轻易被取消。[106]虽然如此作为抗战团体的青抗团能发挥大一些作用,但这很可能导致防共反共的进一步升级,反而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开展。

可见,虽然中国共产党在学运工作中过于强调“统一”而忽略“斗争”使得学运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这有其深厚的现实背景,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前提下的选择。

【注释】

[1]本文指是否发展学运以及学运领导权的归属。

[2]《中组部地方党部科对甘肃的工作意见——群众工作、对国民党及其军队的态度》,1938年11月6日,载中共兰州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会:《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中共兰州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会,1985年版,第106页。

[3]谢觉哉:《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7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页。

[4]《彭嘉伦关于兰州工作报告——统治阶级对合作抗战的反映与我党活动情况》,1937年9月23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32页。

[5]《谢觉哉同志报告》,1938年2月9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55页。

[6]《谢、彭在兰州之统战及党的工作报告》,1937年10月14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41页。

[7]《彭嘉伦关于兰州工作报告——统治阶级对合作抗战的反映与我党活动情况》,1937年9月23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35页。

[8]《彭嘉伦关于兰州工作报告——统治阶级对合作抗战的反映与我党活动情况》,1937年9月23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29页。

[9]罗扬实:《我所知道的甘肃青年抗战团》,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10页。

[10]《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7日,第142-143页。

[11]兰州大学档案,1-2-45(甘肃学院),转引自张克非主编:《兰州大学校史》(上),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页。

[12]《兰州工委(工作综合)报告》,1938年3月2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2页。

[13]《兰州工委报告——CC及复兴社的情况。兰州党及各地方的工作情况等》,1938年4月21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4页。

[14]《谢觉哉日记》,1938年4月14日,第251页。

[15]《兰州工委报告——CC及复兴社的情况。兰州党及各地方的工作情况等》,1938年4月21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5页。

[16]谢觉哉:《甘肃教育的商榷》,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88页。

[17]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蒋介石手令朱绍良对陕北飞运须经其许可等情电》,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155页。

[18]《兰州工委报告——CC及复兴社的情况。兰州党及各地方的工作情况等》,1938年4月21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4-85页。

[19]《彭嘉伦关于兰州工作报告——统治阶级对合作抗战的反映与我党活动情况》,1937年9月23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30页。

[20]《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0日,第134页。

[21]《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0日,第136页。

[22]《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7日,第143页。

[23]《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7日,第144页。

[24]《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7日,第144页。

[25]《谢觉哉日记》,1937年10月30日,第164页。

[26]《谢觉哉日记》中所载为“一、应大规模开办民运训练班,招收现在的学生;二、注意训练的材料宜以延安方面作参考”。见于《谢觉哉日记》,1937年9月2日,第145页。

[27]《谢觉哉日记》,1937年9月2日,第145页。

[28]省外留学生抗战团初名为“旅外同学会”,1937年10月改名为“省外留学生抗战团”。

[29]甄载明:《抗战初期兰州的救亡运动》,载李克义主编:《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政协兰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2006年版,第195页。

[30]中共兰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106页。

[31]《谢觉哉同志报告》,1938年2月9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56页。

[32]具体缘由为:省建设厅主任秘书俞伟经手给前方将士在大德源皮货庄定制了十万件皮大衣,每件贪污回扣法币一元,且交货时实际尺寸比原定尺码短小三寸。

[33]《谢觉哉、彭加伦给中央的报告》,1937年12月2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46页。

[34]《谢觉哉、彭加伦给中央的报告》,1937年12月2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46页。

[35]《谢觉哉、彭加伦给中央的报告》,1937年12月2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47页。

[36]“不良分子”具体所指为“企图缩小并限制民运的”、不明白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企图限制抗日的言论自由”的、“持那似是而非的汉奸理论与准汉奸理论”的人。见于《谢觉哉日记》,1937年11月11日,第175-176页。

[37]刘南生:《抗战时期青年和宣传工作片断回忆》,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09页。

[38]1937年10月底,鉴于广大爱国青年和学生在救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巨大革命作用,甘工委决定成立专门领导兰州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机构——中共兰州市学生工作委员会(简称“学委”),直属于工委,蔺克义担任书记,樊大畏、罗扬实为委员,主要任务为统一领导兰州各学校党组织工作和在社会青年中开展党的工作。1938年7月为甘肃青年工作委员会(简称“青委”)所取代,青委中林亦青任书记,罗扬实、周焕章为委员。见于《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84页。

[39]《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101页。

[40]《谢觉哉日记》,1938年1月10日,第210页。

[41]罗扬实:《我所知道的甘肃青年抗战团》,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17页。

[42]《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1940年,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23页。

[43]中共兰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抗战初期兰州的抗日救亡运动》,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45页。

[44]中共兰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抗战初期兰州的抗日救亡运动》,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第48-49页。

[45]刘南生:《抗战时期青年和宣传工作片断回忆》,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09页。

[46]刘南生:《抗战时期青年和宣传工作片断回忆》,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07页。

[47]《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1940年,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31页。

[48]《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120页。

[49]《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120页。

[50]《谢觉哉日记》,1937年7月29日,第121页。

[51]《彭嘉伦关于兰州工作报告——统治阶级对合作抗战的反映与我党活动情况》,《抗战初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30页。(www.xing528.com)

[52]《彭嘉伦关于兰州工作报告——统治阶级对合作抗战的反映与我党活动情况》,《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35页。

[53]《谢觉哉日记》,1937年11月7日,第168页。

[54]《谢觉哉日记》,1937年10月30日,第164页。

[55]《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4日,第139页。

[56]雪朗:《三民主义与抗日救亡》,《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104页。

[57]雪朗:《三民主义与抗日救亡》,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109页。

[58]《谢觉哉日记》,1937年10月30日,第164页。

[59]《甘肃工委工作报告》,1938年8月,资(5-3)-13-10,甘肃省档案馆藏,载《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60]《谢觉哉日记》,1937年8月24日,第139页。

[61]《谢觉哉日记》,1938年1月10日,第212页。

[62]《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6页。

[63]谢觉哉:《“不良分子”的界说》,原载于《西北日报》第五版《大众论坛》,1937年11月17日,转引自《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83页。

[64]《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5页。

[65]《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4-95页。

[66]《甘肃工委张堃工作报告——西北最近的一般情形。党的工作。干部问题等》,1938年7月2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8页。

[67]《甘肃工委工作报告》,1938年8月,资(5-3)-13-10,载《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第34页。

[68]《甘肃工委工作报告》,1939年6月18日,资(5-3)-13-10,载《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第46页。

[69]《谢觉哉日记》,1937年10月4日,第165页。

[70]《近日工作情形报告》,1937年11月14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43页。

[71]《兰州工委工作报告——CC及复兴社的情况。兰州党及各地方的工作情况等。》,1938年4月21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6页。

[72]《兰州工委工作报告——CC及复兴社的情况。兰州党及各地方的工作情况等。》,1938年4月21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5页。

[73]《谢觉哉日记》,1938年1月10日,第211页。

[74]《关于目前的群众工作》,1938年8月23日,原载于1938年《党的生活》第四期,转引自《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66页。

[75]《关于目前的群众工作》,1938年8月23日,原载于1938年《党的生活》第四期,转引自《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69页。

[76]《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6页。

[77]《谢觉哉日记》,1937年11月15日,第181页。

[78]《谢觉哉日记》,1937年12月5日,第192页。

[79]根据1941年7月15日兰州办事处的工作报告可知,1938年初甘肃省政府复兴社分子有民政厅厅长罗贡华、教育厅厅长葛武棨、建设厅厅长陈体诚,其余官员为前秘书长丁宜中和“旧式官僚”财政厅厅长梁敬錞。见于《兰州办事处工作报告》,1941年7月,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65页。

[80]《谢觉哉日记》,第244页。

[81]《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1页。

[82]《谢觉哉日记》,第258页。

[83]根据1941年7月15日兰州办事处的工作报告可知,1938年秋朱绍良面见蒋介石后甘肃省政府的改组情况为施奎龄任民政厅厅长、郑通和任教育厅厅长。见于《兰州办事处工作报告》,1941年7月,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66页。

[84]《谢觉哉同志报告》,1938年2月9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57页。

[85]《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116页。

[86]《兰州青年革命运动史》(上册),第117页。

[87]《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第199页。

[88]根据访问郑重远的资料整理,转引自中共兰州市委党史资料研究征集委员会:《八路军驻甘办事处》,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上册),第16页。

[89]《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1938年3月15日,载人民出版社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73页.

[90]《甘肃工委工作报告》,1939年6月18日,资(5-3)-13-10,载《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第48页。

[91]刘南生:《抗战初期青年和宣传工作片段回忆》,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08页。

[92]《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1940年,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20页。

[93]《兰州工委报告——CC及复兴社的情况。兰州党及各地方的工作情况等。》,1938年4月21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6页。

[94]《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88页。

[95]《甘肃工委工作报告》,1939年6月18日,资(5-3)-13-10,载《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第49页。

[96]《甘肃工委工作报告》,1938年8月,资(5-3)-13-10,载《中共甘肃工作委员会档案文献选编》,第35页。

[97]《甘肃工委张堃工作报告——西北最近的一般情形。党的工作。干部问题等》,1938年7月2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00页。

[98]《兰州工委工作报告——党的组织与党内教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问题。今后的工作方针》,1938年6月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94页。

[99]《甘肃工委张堃工作报告——西北最近的一般情形。党的工作。干部问题等》,1938年7月25日,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00页。

[100]《关于目前的群众工作》,原载于1938年《党的生活》第四期,见《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70页。

[101]罗扬实:《我所知道的甘肃青年抗战团》,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216页。

[102]《谢觉哉日记》,1938年1月4日,第203页。

[103]甄载明:《抗战初期兰州的救亡运动》,载《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第198-199页。

[104]《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1940年,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34页。

[105]《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1940年,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41页。

[106]《抗战中甘宁青党的工作》,1940年,载《抗战时期党在兰州的革命斗争》(下册),第1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