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府院之争揭示了近代中国政治斗争、外交制衡

府院之争揭示了近代中国政治斗争、外交制衡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组织护国军时,陆以出兵攻滇名义,向袁索得大批饷械;及至帝制垂危,又宣布独立,以“反袁”为名出兵广西,占据广东,并进军湖南。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府院之争”形式上是中国内部两个政客集团、两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际上却反映着美、英两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显然,“府院之争”焦点不在是否参战,而在谁主持参战,以便掌握借款,扩充实力,吃掉对方。

府院之争揭示了近代中国政治斗争、外交制衡

袁世凯的垮台,使资本主义列强失去了共同的走狗,于是各自寻找和扶植一部分军阀,充当自己的代理人;军阀集团则分别投靠各个资本主义列强,自成派系,割据称雄。促使中国陷入南北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

北洋军阀内部,袁世凯的心腹段祺瑞冯国璋,原已结成两个派系的潜在势力;袁死后,段、冯的矛盾表面化,分裂为直、皖两个派系。

皖系首领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炮兵科,后去德国留学。1896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他任炮兵队统带兼随营学堂监督。1912年袁世凯窃国后,历任陆军总长、参谋总长、代国务总理。1916年袁死后,出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以段祺瑞为首领的皖系军阀,势力最大,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不仅掌握北洋政府实权,而且控制了安徽、陕西、山东、浙江、福建等省,竭力排斥异己,扩充实力。

直系首领冯国璋(1857—1919),字华甫,直隶河间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1896年袁世凯小站练兵时,他任步兵学堂监督兼督操营务处总办。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后,委冯为总统府军事处处长,兼管禁卫军,后调任直隶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后,冯以上将军衔领兵南下,就任江苏都督。以冯国璋为首领的直系军阀,是英、美等国的走狗,他们直接控制长江流域的江苏、江西、湖北以及直隶等省,经常联合其他派系,与皖系军阀对抗。

稍后,以张作霖为首领的奉系军阀崛起。张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出身农家。甲午战争爆发后加入清军,精于骑击。1896年投身马贼,出没彰武一带,打家劫舍。1903年受清政府招抚。辛亥革命后,他奉调驻沈阳,被授予陆军中将衔,升二十七师师长。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竭力劝进,表示对“倡异议者,誓以死当之”,得封子爵。护国战争打响后,他把袁世凯亲信奉天督军段芝贵逼走,迫袁任他为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夺得奉天军政大权。接着,他又逐步控制吉林、黑龙江,仗着日本的扶持,割据东北三省,成为介于直、皖两系之间的一股举足轻重的军阀势力。

皖、直、奉系,是北洋军阀内三大势力。此外,还有以阎锡山为头目的山西军阀集团,割据徐州一带的“辫子军”张勋等。

西南地区的军阀,主要是滇、桂两系。以唐继尧为头目的滇系军阀,原据云南为主要地盘,护国军兴兵讨袁前,他犹豫观望;护国战争胜利后,却迅速将滇军由两师扩为八师,不但占据云南、贵州,更向四川扩充势力。以陆荣廷为头目的桂系军阀,原据广西为主要地盘。云南组织护国军时,陆以出兵攻滇名义,向袁索得大批饷械;及至帝制垂危,又宣布独立,以“反袁”为名出兵广西,占据广东,并进军湖南。为了维护自己的割据地位,滇、桂两系都投靠英、美等国,与直系较接近,而与皖系军阀对峙。(www.xing528.com)

当时,全国除南方六省外,几乎都处在北洋军阀控制之下。大大小小的军阀,或割据一省称“督军”,或割据一省的某一地区称“镇守使”。大军阀往往网罗小军阀以壮声势,小军阀常常投靠大军阀以求自保。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后,一切军阀,都爱兵如命,他们都看重了‘有军则有权’的原则。”(1)凭借自己手中的武力,各派军阀互争地盘,混战不息,并与城乡买办豪绅阶级狼狈为奸,搜刮民脂民膏,占有巨额财富和大量土地。如段祺瑞,除占有大量土地外,又是龙烟煤矿公司和几个机器煤矿的大股东;冯国璋在苏北张謇合办盐垦公司,占地七十五万亩,在直隶另有金矿三处;张作霖在东北占地一百五十万亩,还拥有煤矿;阎锡山在山西是土皇帝,霸占财产多达三千万。

1916年6月,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29日,大总统申令,遵行民国元年《临时约法》,继续召集国会;又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7月14日,南方各省取消独立,护国军军务院宣告撤销;8月1日,国会在京复会,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于是,南北表面上又暂时归于“统一”。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独揽政府大权,视黎元洪为签字盖章的傀儡,并在国会中拉拢研究系政客(即以梁启超、汤化龙为代表的进步党人组成的“宪政研究会”议员),不断向黎元洪施加压力。黎元洪和非皖系军阀,则以英、美两国为后台,拉拢商榷系政客(即以张继、吴景濂为代表的旧国民党议员组成的“宪政商榷会”),对抗段祺瑞。这样,就形成了所谓“府(总统府)院(国务院)之争”。

中国是一个许多资本主义列强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2)府院之争”形式上是中国内部两个政客集团、两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实际上却反映着美、英两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一斗争,在中国要不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尖锐地爆发出来。

1917年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击沉了几艘美国商船。美国政府宣布对德国绝交,准备参战,要求中国和它采取一致行动,并提议给中国贷款作参战经费。3月14日,经国会议决后,中国政府也宣布对德国绝交。当时,日、美两国都想操纵中国参战,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日本立即派人与段祺瑞秘密接洽。段祺瑞极力主张参战,并向日本借款。美国见势不妙,便改变主意,唆使副总统冯国璋拒绝参战。国会内黎元洪一派议员也反对参战。显然,“府院之争”焦点不在是否参战,而在谁主持参战,以便掌握借款,扩充实力,吃掉对方。4月,段祺瑞自为主席,由陆军次长傅良佐出面,召集以皖系军阀为主干的十几省督军,在北京开“督军团会议”,胁迫国会和黎元洪,立即宣布对德作战。黎元洪以“军人不能干政”,对督军团大加申斥;傅良佐则在督军会议上叫嚷,“非赶去黎元洪,毫无办法!”(3)

5月10日,国会众议院讨论对德国参战案。段祺瑞重演袁世凯故技,开会之日,“忽有所谓公民请愿团、五族请愿团、北京市民主战请愿团、军政商界请愿团,共约三千余人,由陆军部人员指挥(傅良佐、靳云鹏到场指挥,为当时人所目见),包围众议院,殴辱议员多人,并声言必俟参战案通过才解散。”(4)议员们十分愤慨,决定停止会议。段祺瑞恼羞成怒,唆使督军团呈请政府解散国会。恰在这时,段祺瑞向日本借款的卖国丑行被揭露,全国人民群起反对。黎元洪感到既有舆论支持,又有部分军阀赞助,5月23日下令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职。段愤而出京赴津,组织反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