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德满都主要寺院-建构美术的国际视野

加德满都主要寺院-建构美术的国际视野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德满都作为现代尼泊尔的首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放以来,不断经历着缺乏规划的扩建和人口的剧增,一些古老的寺院淹没在栉比鳞次的房屋之中。寺院不大,坐落于加德满都市区的Kel Tole,坐西朝东,大门在2015年的地震中损毁,如今仍在修复之中,目前可以通过北侧和西侧的出入口进入寺院。寺院的主要建筑幸存,两层的屋顶以铜皮包裹,四面墙壁遍布铜皮打制的装饰,是加德满都河谷装饰最为华丽的寺院之一(图13)。

加德满都主要寺院-建构美术的国际视野

早期马拉王朝的权力中心在巴德岗,但在马拉王朝之前,加德满都就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这可能与加德满都位于商贸要道,且拥有巴噶马提(Bagmati)等河流的饮用水源有关。加德满都作为现代尼泊尔的首都,从20世纪50年代开放以来,不断经历着缺乏规划的扩建和人口的剧增,一些古老的寺院淹没在栉比鳞次的房屋之中。

(1)加纳巴哈(Jana Bahal)

图12 巴德岗塔雷居神庙门楣

图13 加纳巴哈

图14 加纳巴哈主殿正门门楣

图15 加纳巴哈主殿北侧门楣

加德满都河谷有四尊著名的观音,其中位于加德满都市内的白观音是其中一尊,也是整个加德满都影响最大的尊神之一。这尊观音的称呼很多,印度教徒称其为马钦德拉纳特(Macchendranath),寺院也被叫作马钦德拉巴哈(Macchendra Bahal),当地人习惯称这座寺院称为加纳巴哈,把其中的白观音称作加纳巴哈嗲(Jana Baha dya,dya即神),即加纳巴哈之神。寺院不大,坐落于加德满都市区的Kel Tole,坐西朝东,大门在2015年的地震中损毁,如今仍在修复之中,目前可以通过北侧和西侧的出入口进入寺院。寺院的主要建筑幸存,两层的屋顶以铜皮包裹,四面墙壁遍布铜皮打制的装饰,是加德满都河谷装饰最为华丽的寺院之一(图13)。

寺院正面三门上的陀兰那装饰无纪年,根据大门下方1785年的题记,推测这三个门楣很可能也制作于当时(图14)。正门上方的小像,是金刚菩萨,其上是身形稍大一些的阿弥陀,阿弥陀上方是半圆形的门楣,主尊为十一面八臂的千手观音,十一面从下到上为三、三、三、一、一分布,头顶是阿弥陀之佛面。八臂当中,有两臂合掌持宝,其余右手分别持有轮、与愿印、念珠,左手分别持有弓、净瓶、莲花。八只主臂之后是整齐排列成扇形的手臂,表现观音千手之姿态。观音两侧各有一尊菩萨,左手于胸前施无畏印,右手施与愿印,一尊结跏趺坐,一尊半跏趺坐。这三尊的外围,正中是金翅鸟与二那伽,两侧各有一只摩羯鱼,并分布有坐姿的五佛,观音像正上方为阿弥陀,南侧是大日如来和阿閦,北侧为宝生,少了不空成就。不空成就佛在1980年的出版物中尚能看到[13],应为近年遗失或掉落。通常来说,五佛之中位于正中的是大日如来,在曼荼罗作品当中尤其明显。但阿弥陀位于五尊之正中顶端,应是由于阿弥陀与观音联系紧密所致。观音是莲花部代表性的菩萨,而阿弥陀则是莲花部的部主。

南侧和北侧门楣上现各有一面四臂的观音一尊(图15),但是根据1980年的记录,南侧当时应是一面八臂的不空羂索观音,北侧门楣上为一面六臂的观音一尊。推测可能是原来的造像被盗,后来制作了观音像补于两侧门楣。南门上方有宝生佛小像,两扇门板装饰有六尊三面六臂的忿怒尊,此门装饰于1855年。西门上方有阿弥陀小像,大门同样以鎏金铜皮包裹。北门上方有不空成就小像,门板上半部分装饰大成就者,如一手指太阳的毗卢巴,吃鱼肠的鲁易巴等,下半部分装饰花朵纹样和供养者。

加纳巴哈的檐柱上,为多臂的观音像木雕,据说是慈悲的观音拯救世间众生之时,化身而成的不同形象。但这些形象的由来并不清楚,与目前所知的成就法也多有不同,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观音像的名称,刻于檐柱上[14],从东北角开始顺时针旋转,名称依次如表2:

表2 加纳巴哈檐柱上的观音像

(2)曲续亚巴哈(Chusya Baha)

位于加德满都Jyatha Tol的曲续亚巴哈是典型的尼瓦尔佛寺,其精彩之处在于寺院的木雕(图16)。此寺所属成员较少,宗教活动并不活跃,木雕表面也未被涂料刷新,因此较好地保持了原貌。曲续亚(Chhusya)的意思是“晒干的谷物”,根据寺中的题记,此寺建于1648年,大门门楣为1673年修建,正殿门楣修建于1676年。有学者认为,题记中的1648年,只是寺院大修的年代,并非建成时间,这一点不无道理。寺院中许多木雕都比建筑本身古老。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曲续亚巴哈的木雕为14至15世纪的作品[15]

曲续亚巴哈共有12根外檐柱,22根内檐柱,尊神的名字刻在内外檐柱下方,其图像学特征与梵文佛教经典一致。外檐上有十忿怒尊,两侧为象鼻天和大黑天。他们立于树下,一只手臂抬起扶树枝,两腿交叉,均为一面两臂。十忿怒尊指佛教当中守护十个方位的忿怒尊神,分别位于四方与四隅以及上下,是密教中重要的组合,尤其是在曼荼罗文献的“守护轮”部分,是经常出现的内容,但十忿怒尊现存的图像资料并不多,曲续亚巴哈是重要的例证之一(图17-18)。

图16 曲续亚巴哈内景

图17 曲续亚巴哈外檐柱上的莲花到边

(www.xing528.com)

图18 曲续亚巴哈外檐柱上的大力

图19 曲续亚巴哈大门门楣

外檐柱上的十忿怒尊,从左到右排列,名称如下表3:

表3 曲续亚巴哈外檐柱上的尊神

十二根支柱左右最外侧雕刻有象鼻天(Ganapati)和大黑天(Mahakala)。中间分布着十忿怒尊。最左侧是顶髻转法轮明王,最右边是害美明王,其余的八尊从左向右依次排列。石柱上刻有每尊名字,其中不动明王使用了别称(kekara,意为“斜视”)。每尊忿怒尊像脚下的莲台上都刻有裸体的横卧人物像。最下面是供养天女或是二十八星宿(女尊形象)的一部分。忿怒尊身矮鼓腹,头发飞扬向上,面部有圆形三眼,露出獠牙。头上戴宝冠,颈部挂璎珞,人头穿成的长鬘垂于膝部,身上的饰物多以蛇为装饰,如臂钏、腕钏、脚环和络腋等等,与成就法中的描述完全相同。森雅秀先生认为,印度的十忿怒尊几乎都是三面六臂,且为拥抱女尊的双身像,而此处木雕为一面二臂,其原因在于,十忿怒尊的六臂当中,主臂之外的四臂,两臂抱拥明妃,还有两臂几乎均持剑和莲花,而三面以及拥抱女尊也是十忿怒尊的共通性特征,曲续亚巴哈的十忿怒尊应是将这些相同因素省略后的姿态[16]

入口处的门楣主尊为般若佛母(图19),下方两手呈说法印,上方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莲花,花上有般若经书,周围环绕五位女尊,分别是禅定般若、布施般若、持戒般若、忍辱般若与精进般若,这六尊组成六般若佛母。

图20 曲续亚巴哈正殿门楣

图21 斯瓦扬布的曼荼罗台

图22 斯瓦扬布大塔

主龛中供触地印的释迦牟尼佛(图20),龛楣正中为阿閦,三面六臂,坐象座,戴宝冠,主臂持金刚杵和铃,其余右手持轮与莲,左手持宝与剑。阿閦周围有四佛,大日如来坐狮子座,宝生马座,不空成就金翅鸟座,无量寿孔雀座。

(3)斯瓦扬布(Svayambhu)大塔[17]

加德满都河谷共有十一座大塔,还有数不清的小塔,这十一座大塔为:斯瓦扬布大塔、博达大塔、恰·巴黑(Chabahil)的达如玛德瓦(Dharmadeva)塔,帕坦的四座阿育王塔,帕坦南部班德岗(Bandegaon)村的塔,桑库(Sankhu)附近金刚瑜伽尼寺的塔,加德满都的卡特新布(Kathesimbhu),科尔提普尔(Kirtipur)的其蓝德亚(Chilandya)塔。

根据《瞿波罗王族谱》(Gopalaraja Vamshavali,成书于斯提替马拉时期的一本编年史)的记载,最初三座塔建立于理查维国王维里沙德瓦(Vrishadeva)、湿婆德瓦(Shivadeva)一世与达如玛德瓦(Dharmadeva)时期。但这些重要的佛塔在历史上历经修整和装饰,因此塔的覆钵状主体要比原来高出许多。

斯瓦扬布大塔是尼泊尔最古老的一座塔。斯瓦扬布的意思是“自生”或“自我显现”,据说自从有了加德满都河谷,就有了这座塔,按照传说,这座佛塔的历史甚至要早于佛陀诞生,但考古历史研究认为这座塔始建于4世纪的理查维时期。大塔东面从山下修建了365层台阶,拾级而上可以一直走到大塔近前。东面佛龛前有一个超过1.5米的巨大铜鎏金金刚杵,安放在石质的圆形曼荼罗台上,曼荼罗台顶用鎏金的铜皮包裹(图21)。大塔的覆钵直径22米,高8米,用砖和灰泥砌成,周边开有九个佛龛,外围环绕转经筒。塔的覆钵上方,四方各绘制一对彩色的佛眼。塔顶是十三层的相轮,高约10米,相轮顶端装饰伞盖(图22)。大塔共有九个龛,供有五佛和四佛母。正东方为阿閦佛,顺时针方向旋转,依次是大日如来佛、摩摩积佛母(东南)、宝生佛(南)、白衣佛母(西南)、无量寿佛(西)、度母(西北)、不空成就佛(北)和佛眼佛母(东北)。

斯瓦扬布大塔历经多次维修,最大的工程莫过于更换中心柱。大塔内部的中心柱为整棵木材,从砍伐到搬运必须纯用人力,需要耗费一年左右的时间。在更换中心柱之时,还要拆除大塔外层和所有装饰才可进行,几乎相当于重建。1215年更新中心柱的工程,持续了四十至五十年之久。1349年,夏姆苏丁·伊尔亚斯(Shamsuddin Ilyas)破坏了斯瓦扬布大塔,1372年,马拉国王斯提替马拉(Sthiti Malla)对其进行了维修。1504年,西藏著名的高僧臧宁嘿噜嘎主持维修了大塔。臧宁嘿噜嘎(Tsang nyon heruka,1452-1507)出生于后藏,从小就表现出对佛教的极大兴趣和对众生异乎寻常的慈悲心,后出家为僧,学习了许多噶举派的教法,尤其是经米拉日巴和他的三位弟子传承而来的噶举派耳传(snyan brgyud)系统。臧宁,意思是“后藏的疯子”,此名的由来与他癫狂怪诞的行为有关。臧宁在21岁之时就离开寺院,开始了漂泊四方的瑜伽士生活,他以印度的大成就者为榜样,蓄长发,着嘿噜嘎的服饰,持嘎章噶和嘎巴拉碗,人们称他为藏地的疯子,即臧宁(tsang nyon)。臧宁十分尊崇米拉日巴,曾经整理和出版《米拉日巴传》与《米拉日巴道歌》,在西藏影响很大。臧宁常到各个圣地去修行,也数次赴尼泊尔,1504年受尼泊尔国王之托,承修斯瓦扬布佛塔。这也是尼藏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斯瓦扬布佛塔四个佛龛的修缮,最早的记录是在1604年,当时的记录提到四佛被重新鎏金,1638年,四佛被更换,佛龛也被重新修整,1712年增加了大日如来龛像。

斯瓦扬布大塔的西北角坐落着诃梨帝母寺(图23),诃梨帝母也称鬼子母,在尼泊尔,她具有守护人们免于传染病的功能,尤其是天花。诃梨帝母的神龛在加德满都不超过五个,人们通常到供奉她神像的寺院祈求自己的孩子远离传染病,以及考试顺利等等。斯瓦扬布的诃梨帝母寺为二层建筑,为铜皮鎏金包裹的传统尼瓦尔建筑。在卡特新布大塔西北也有她的神龛。

斯瓦扬布大塔周边,有座小的博物馆,展品几乎全为石雕,灯光和陈列条件较差。也有许多散落各处的佛塔和雕塑,最值得注意的是一尊大的释迦像(图24),位于诃梨帝母寺西侧,制作年代约为8至9世纪,但人物表现出更多的印度笈多风格,比例合度,表面打磨光滑。另有一座四面龛像,矗立在小型佛塔群之中,四面各有立佛一尊,结不同手印。佛像发髻低缓,着通肩式袈裟,无任何装饰,制作年代与释迦像几乎同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