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心理学:临床心理评估的准确有效性

护理心理学:临床心理评估的准确有效性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心理评估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时,称为临床心理评估。显然,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的概念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不过心理评估的范畴比心理诊断更广。为保证心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尽量减少评估者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护理心理学:临床心理评估的准确有效性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

(一) 概念

心理评估是指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心理现象及心理健康水平作全面、系统、深入、客观的评价和鉴定。心理评估在心理学、医学、人力资源、军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职业预测、智能发展潜力评估等。当心理评估技术在临床上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时,称为临床心理评估。

在医学心理学中有时用“心理诊断”的概念。“诊断”一词是一个医学常用的术语,目的是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性质和程度的判定。心理诊断则是要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做出心理方面的判定和鉴别。显然,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的概念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不过心理评估的范畴比心理诊断更广。

(二) 作用

心理评估在教育、医学、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临床上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心理护理工作中,都应当进行心理评估,从而获得较全面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实际工作中,心理评估的主要作用如下。

(1) 通过心理评估可了解不同个体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对不同人进行心理卫生方面的指导。

(2) 借助心理评估的方法可对一些不健康行为进行研究和评估,了解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促进个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发展健康行为,对维持人类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3) 在临床各科中,心理评估还配合疾病的诊疗和疾病预后的估测等。如在精神科,判定患者的病态心理问题常需要借助于心理评估的方法;在神经科,利用一些神经心理学的评估方法对于判定神经系统心理方面的功能障碍有特殊意义。

(4) 心理评估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可以用于相关科学的研究,如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冠心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等。

二、心理评估者应具备的条件

由于心理现象比较复杂,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因此要做好心理评估工作,对心理评估者在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三个基本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

(一) 专业知识

临床心理评估者首先要具备心理学、医学及健康和疾病关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接受过心理评估相关技术的专业培训。其次应具备一般性的社会人文知识,能从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来观察和理解被评估者行为的意义。再次要具备与各年龄阶段、各种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和不同心理状态的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最后是对评估理论和技术的掌握,要精通多种评估手段,并具有对结果的分析、解释和应用的能力。

第四章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护理心理学·(二) 心理素质

1. 观察能力  心理评估是根据被评估者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推断其心理品质的,因此,对被评估者的观察是心理评估的基础。心理评估的各种方法都要求评估者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与被评估者进行交往的过程中,评估者不仅要认真倾听被评估者的言语反应,获得言语信息,而且要注意观察被评估者的非言语信息。因此,评估时除了要善于捕捉被评估者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外,被评估者的躯体姿势、语速、语调等非语言信息也不可忽视。这就要求评估者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

2. 智能水平  心理评估的全过程是一项高智力活动,心理评估者应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心理评估要求评估者有较高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综合等能力,心理评估还经常涉及对被评估者智力水平、人格特征、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判断。因此,评估者须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3. 自我认识能力  心理评估需要评估者根据被评估者的外部行为表现推断其内部心理活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需要评估者的主观推断,因此,评估者的主观因素对心理评估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保证心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必须尽量减少评估者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因此,评估者应当对自身有比较客观、明确的认识,清楚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宗教信仰、情绪状态、兴趣爱好等因素,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有可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人,在对被评估者进行评估时做到客观而准确。

4. 人际沟通能力  心理评估主要是依靠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的沟通来完成的,与被评估者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心理评估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如果评估者缺乏沟通能力,就可能在评估中遗漏重要信息,影响心理评估的结果。在心理评估的整个过程中评估者承担着主导作用,因此,评估者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三) 职业道德

从事心理评估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系统的职业训练,取得合法资格,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1. 严肃认真地对待心理评估工作  心理评估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和隐私,如身心健康的程度,甚至涉及某些法律规定的权利,还可能涉及司法鉴定、计划生育等问题,因此应严肃认真地对待。

2. 保守被评估者秘密  心理评估的结果和分析涉及被评估者的隐私,要本着平等、尊重、诚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站在被评估者的角度去体会、理解和分享被评估者的情感体验,保守他们的秘密。以免增加其痛苦和心理负担,产生新的心理应激,甚至发生意外。(www.xing528.com)

3. 管理好评估工具  心理评估时所用的标准化心理测验工具和量表在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国家的考试题目,内容不允许公开。如果泄露,就会产生练习效应,影响测验和评估的有效性。因此要妥善保管不得泄露。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资格者才可以独立使用和保管评估工具。

三、心理评估的程序及方法

(一) 基本程序

不论心理评估的目的是否相同,但评估的程序基本相同。

1. 确定评估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心理评估的目的,明确所做的评估是为了智力鉴定、人格特征、心理疾病的判定还是科学研究,针对不同目的做好下一步评估计划。

2. 收集被评估者的基本资料  运用心理评估的调查法、观察法和会谈法,详细了解被评估者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问题的起因、发展、可能的影响因素、被评估者早年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以及当前的适应状况、人际关系等。

3. 躯体检查  对于以躯体症状为主的被评估者,应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

4. 心理测验  对一些特殊问题、重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评估,除进一步应用上述方法外,还要针对问题选择专业的心理测验作评估诊断。

5. 诊断性评估  将前面所收集的全部资料进行分析、判断,作出初步评估,完成评估报告。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进行解释,并提出建议。

(二) 常用方法

1. 调查法  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了解被评估者心理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两种。调查对象包括被评估者本人及其周围的知情人(如同学、父母、亲友、老师、兄弟姐妹等)。调查法的优点是可以结合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广泛而全面地收集大量资料,且实施方便,基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不足之处是调查常常是间接性的评估,材料的真实性容易受被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调查结果不真实。

2. 观察法  它是按照研究目的对被评估者的外部行为表现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对所观察的事实进行记录并作出解释,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可以了解学生注意的稳定性和情绪状态等。观察法的优点是材料比较真实和客观,在被评估者未察觉的情况下进行评估,不易受外界干扰。不足之处是观察法得到的只是外显行为,对于内隐的认知、态度、情感等过程难以了解,并且外显行为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经常带有偶然性,所以观察结果不易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有效性还取决于观察者的洞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

3. 会谈法  也称晤谈法。它是通过与被评估者或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获得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是心理评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会谈的形式包括自由式会谈和结构式会谈两种。自由式会谈是开放式的,气氛比较轻松,没有固定的程序和问题,被评估者较少受到约束,可以自由地表现自己。评估者可以根据评估目的和实际情况灵活提问,容易获得较真实的资料。自由式会谈的不足之处是花费时间较长,有时容易偏离主题,得到的资料不易整理分析。结构式会谈是根据特定目的预先设定好一定的结构和程序进行谈话,谈话内容有所限定,效率较高。评估者可以根据统一的方法处理被评估者的问题,资料便于统计分析。但是在结构式会谈中需要完全按照事先确定的程序进行交谈,缺乏灵活性,会谈气氛比较死板,容易形成简单问答的局面。

会谈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会谈中评估者起着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因此,评估者掌握和正确使用会谈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会谈技术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个方面。在言语沟通中包含了听与说。听有时比说更重要,耐心地倾听被评估者的表述,抓住问题的每一细节,综合地分析和判断是对评估者的基本要求。在非言语沟通中,可以通过微笑、点头、注视、身体前倾等表情和姿势表达对被评估者的接受、肯定、关注和鼓励等态度,促进被评估者的合作,启发和引导被评估者将问题引向深入,同时注意收集被评估者非言语行为所透露的相关信息并灵活运用。

4. 作品分析法  所谓“作品”是指被评估者所作的日记、书信、图画、工艺品等,也包括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做的事和生产的其他物品。这些作品反映了被评估者的心理特征、心理发展水平、行为模式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内容。通过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有效地评估被评估者的心理状态和水平。

5. 心理测验法  在心理评估中,心理测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方式有很多,如交谈、观察等,但这些都无法取代心理测验的作用。因为测验可以对心理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系统评定,如个体的智力、态度、性格、情绪等。测验一般采用标准化、数量化的测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可以参照常模进行比较,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心理测验的应用范围很广,种类也十分繁多。

知识链接

路见不平,为什么不愿出手相助?

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是害羞吗?确实有这个因素存在,但它所占的比例相当微小。

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是,我们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当周围有很多人时,我们就会想:“即使我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让众人拉网的实验。结果,每当拉网的人数增加,每个人出的力就会减小一点。原本,我们认为人数的增加会发挥相乘效应,即每个人出的力会增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人数越多时,人就越会感觉到“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网的时候就不那么卖力了。

有别人在场时我们就会想:“反正会有人救的。”在现实生活中,有困难的人得不到救助,很多情况下就是这种心理效应所起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