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将征讨中原先锋-《清代韬略》

明将征讨中原先锋-《清代韬略》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可喜归附后,亦同此办理,其军称“天助兵”,以皂镶白为旗纛。再次被俘后,许多大臣以其背信弃义为由,纷纷要求处死祖大寿。李定国军死伤众多,退回昆明。其他地区,清政府也多以汉族将领进行征抚。清朝统治者利用汉族降将镇压抗清斗争的做法

明将征讨中原先锋-《清代韬略》

随着进军中原计划的实施,后金(清)面临着兵员紧张、人才缺乏的局面,因此必须解决好用人问题,以适应大规模战争的需要。满族军队只擅野战且人数较少,汉族官兵则“谙水战,习地利”,正好可以弥补满兵的不足。

后金(清)对明朝将领的大规模招降活动开始于皇太极,皇太极即位以后,在同明朝的战争中,就将对汉族将领的招降、利用放在了重要地位。其中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三顺王”以及吴三桂洪承畴最为著名。

明朝辽东将领内部纷争非常激烈,许多有抱负的将领都受到压制和排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投奔后金的。皇太极给予他们很高的礼遇。崇祯六年(1633),孔有德、耿仲明来降,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出沈阳德盛门十里至浑河岸迎接,设黄幄谢天,行满洲久别重逢的“抱见礼”,随后又携二人登楼赐大宴,亲自为他们斟酒表示慰问。

关于孔、耿二人的安置问题,皇太极也煞费了一番苦心。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享有后金汉官的最高爵位子爵。所属军队独立建制,不隶旗籍,称为“天祐军”,其旗纛以白镶皂,有自行选用将领的特权,只有杀人或用兵才需要报告。在补给上也尽量优先,命诸贝勒及其以下官员献马给予孔、耿和他们的部将,并且在青黄不接的情况下,保证孔、耿军队的粮食补给。尚可喜归附后,亦同此办理,其军称“天助兵”,以皂镶白为旗纛。

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接受尊号为皇帝,孔有德被封为恭顺王,耿仲明被封为怀顺王,尚可喜封智顺王。

崇祯十三年(1640),清军围攻锦州,孔、耿、尚三人参与了此战。

崇祯十五年(1643),清军在松锦大败明军,擒获了蓟辽总督洪承畴并再擒降而复叛的祖大寿

祖大寿先被清军擒获,表示归附,以妻子儿女尚在锦州,须前往接取为由,回到锦州,结果一去不返,仍受命明朝守明边关,至此次被俘已逾十余年。

再次被俘后,许多大臣以其背信弃义为由,纷纷要求处死祖大寿。皇太极不改初衷,好言相劝,使祖大寿深为感动,诚心诚意归顺了清朝

祖大寿乃吴三桂的母舅,清朝对他的优厚待遇也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吴三桂的决策

洪承畴被俘后,起初坚决不降,皇太极派范文程前往劝降,说之以理,又派宠妃送酒于他,温文婉言,动之以家庭之念,皇太极还亲往看望,为其披貂裘御寒。洪承畴终于被感动,变节投敌。皇太极当即颁赏,令宫中演百戏以示庆贺。

洪承畴这般待遇自然引起了诸将的不满。皇太极解劝说:“我们这些人栉风沐雨,究竟为了什么?”诸将答:“想得中原。”皇太极遂说:“拿走路来说,你们都是瞎子,现在得到一个引路的,我怎么能不快乐呢!”一语道破天机。

但汉将的作用不仅如此。

顺治元年(1644),清朝收降吴三桂,长驱而入北京,接着以满、汉军队进攻西北义军,李自成遇难于湖北通山县,大顺军退往湖南。不久南明弘光政权也灭亡了,清朝几乎控制了大半个中国。

清朝感觉到进军的顺利,遂一度将不是很信任的汉将放置一边,调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等驻守此时毫无战略价值的辽东。直到顺治三年,各地反清起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南有永历政权,西有大西军。清八旗军已不足以在战场上调动,于是重新命令孔、耿诸人率军南下,而且不再随旗运动,单独负有各方大权。

顺治三年(1646)初,清统治者派遣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诸军,南下汉中,准备进攻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张献忠即率大军北上,不幸在西充凤凰山被叛徒出卖,和清军相遇,被箭矢所伤,英勇牺牲。大西军失去统帅,大部溃散,余部在李定国孙可望等率领下,强渡长江,转战贵州、云南。

顺治四年(1647)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清军进攻湖南。三月陷岳州,接着夺取长沙,九、十月间,孔有德破祁阳,陷宝庆,进攻永历政权驻地武冈。与此同时,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军由广州沿珠江进入广西,一直打到桂林,但由于后方被义军袭击,郝摇旗率大顺军余部趁李成栋回援之机,进入桂林,在全州大败清军,于是清军退回湖南。(www.xing528.com)

顺治五年(1648),清以平西王吴三桂建藩汉中,进攻四川。次年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进攻湖南、两广。洪承畴则经略南京,稳定南方局势。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入广东,不久耿仲明因部将包庇逃人,被召入京,因惧罪自杀而死,其子耿继茂袭封靖南王,履行其父职责。孔有德战死后,耿继茂、尚可喜继续在广东镇压抗清斗争。吴三桂则在四川同大西军展开拉锯战,逐渐占领四川。

大西军余部联明抗清以后,由于地主阶级的挑拨离间,主要将领孙可望、李定国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孙可望利欲熏心,妄想称帝,屡次威逼永历帝,并千方百计谋害李定国,致使大西军实际上分化成两支力量。顺治十二年,清统治者调任富有军事经验和剿抚农民军经验的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顺治十四(1657)年,孙可望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进攻李定国,双方战于曲靖交水。孙可望众叛亲离,部下纷纷倒戈,不得已投奔了清朝,将大西军的全部军事机密都献给清王朝作了见面礼。清统治者看到机不可失,遂发起总攻。

顺治十五年(1658)三月,清军分三路进攻贵州:

中路主力以靖寇大将军罗托和洪承畴为首,从湖南向西推进;

西路以平西王吴三桂和定西将军李国翰为首,从四川向南推进;

东路以征南大将军卓布泰为首,从广西向北推进。

三路军由信郡王多尼全权统率。

清军压境,李定国却还在滇西弹压孙可望残部的叛乱。直到清军连下遵义、贵阳、独山等数城,才从滇西回师,设防于盘江。

十二月,清军经过充分准备,三路同时进犯。北路吴三桂从遵义小路攻天生桥,抄袭大西军后路;中路直趋水西,攻陷曲靖;南路卓布泰大败李定国主力于罗炎、凉水井。李定国军死伤众多,退回昆明

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西逃,吴三桂率清军穷追不舍,在滇西磨盘山,再次大败大西军,李定国撤往孟艮,永历帝逃入缅甸。

两年后,吴三桂率军入缅,擒永历帝,南明最后的政权覆亡。李定国闻信,忧愤交加而死。大西军就地遣散。抗清队伍被满汉地主阶级联合绞杀了。

其他地区,清政府也多以汉族将领进行征抚。如张存仁招抚晋、豫、浙、闽等地,后被授以直隶、山东、河南总督,孟乔芳为陕西总督,招抚陕西各地,镇压回民起义。

清朝统治者利用汉族降将镇压抗清斗争的做法,加强了满族统治者的军事力量,减轻了人数较少的满族所遭受到的军事压力,将汉族的刀枪引到汉族的身上,后金统治者入主中原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汉族内争的过程。同时,以汉族将领进行招抚,可以避免华夷观念的直接冲突,又可以起到榜样的号召作用,南明政权及义军将领的纷纷归顺就是明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