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河浜新人的丰富文化生活和海派乡土文化

西河浜新人的丰富文化生活和海派乡土文化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5年正月初二,在三林学校内隆重举办了一场新式婚礼,新郎是莘庄西河浜“乡村秀才”张虞赓的儿子张铭西,新娘是三林学校校长秦锡田的四女儿秦之蕙,两人同为十九岁。小夫妻俩各自的家境都较富裕,又同为三林学校毕业生,可称时代新人,因此婚后虽然生活在莘庄镇北的乡村中,但业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且浪漫,张铭西《西河草堂遗稿》有诗为证。儿子张铭西虽也生活在乡村,而其精神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追求。

西河浜新人的丰富文化生活和海派乡土文化

1915年正月初二,在三林学校内隆重举办了一场新式婚礼,新郎是莘庄西河浜“乡村秀才”张虞赓(1858~1933,字愚耕,号乐韶)的儿子张铭西(乳名安儿,号鸿翥),新娘是三林学校校长秦锡田的四女儿秦之蕙(字蕙祥,陈行镇人),两人同为十九岁。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祝贺两家结亲。

小夫妻俩各自的家境都较富裕,又同为三林学校毕业生,可称时代新人,因此婚后虽然生活在莘庄镇北的乡村中,但业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且浪漫,张铭西《西河草堂遗稿》有诗为证。

小夫妻一起在家中欣赏留声机音乐,诗云:

玉箫金管听朦胧,不让飞仙云乐工。

小夫妻一起策马驱车去逛上海城区,游览刚开张的大世界游乐场,诗云:

策马驱车特地来,抠衣蹑足上层台。

还一起去飞机场登上飞机观光,摄影留念,诗云:

凭虚直上路三千,碧落无垠渺绝烟。

蟾桂一枝攀得否,含情笑拍阿侬肩。

层台迥迥入云霄,骑凤人来天半遥。

错认秦楼高处望,下风坐待听吹箫。(www.xing528.com)

俯首尘环云浩浩,青山绿水两茫茫。

扶摇不用抟鹏羡,九万里天已遍翔。

轮机轧轧走轻雷,三匝临风往复回。

赚得旁人齐笑说,散花天女下凡来。

张虞赓富有才华,却终生沉醉于农耕生活。一天,他买了头黄牛,便兴奋地赋诗抒怀:

买得黄牛教子牵,尽堪耕读乐余年。

双鸡斗酒开农社,垂钓吟诗养性天。

白菜一畦供健饭,清灯半夜足安眠。

小园竹笋穿云透,消夏还欣绿荫连。

儿子张铭西虽也生活在乡村,而其精神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追求。时代变迁之快,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