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学中的烟草历史

中国文学中的烟草历史

时间:2023-09-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迄今为止,我国文献材料中已发现的对烟草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人姚旅写于万历末年的《露书》卷十《错篇》:“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在这两处情节中,第一处所涉及的是鼻烟,与点燃后吸食的烟草有异,因此可以说在洋洋大观的前八十回文字并未出现吸烟的情节。华君武漫画《决心》在烟草流入中国的数百年间,中国诞生了数以亿计的烟草拥趸者,流毒远播,贻害无穷,这一外来物种的影响力可谓大矣。

中国文学中的烟草历史

烟草原产于美洲,于16世纪中期始传入我国,至今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包括三皇五帝、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内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烟民。任你是“唐宋八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任你是孙武吴起张良诸葛亮,在炮制鸿文巨著、辞赋诗歌,指点作战蓝图的时候,都没有在手指间夹上一支香烟的习惯。李白在不得志时“借酒浇愁”,也不曾“以烟解忧”;《水浒传》中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场面比比皆是,却从未有“饭后一支烟”的记载。

迄今为止,我国文献材料中已发现的对烟草的最早记载,见于明人姚旅写于万历末年的《露书》卷十《错篇》:“吕宋国出一草,曰淡巴菰。”“淡巴菰”应是“tobacoo”的音译,更雅驯的译法有“淡白果”“丹白桂”等。此后,关于烟草的记载见于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本草·隰草部》、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卷九“草木类”、杨士聪的《玉堂荟记》、谈迁的《枣林杂俎》、厉荃的《事物异名录》、赵翼的《陔余丛考》等书中。关于烟草的吟咏亦复不少,如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全祖望曾经写过《淡巴菰赋》。

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西游记》创作于明代,因此三部书里未出现抽烟的情节并不为奇。

一般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创作于18世纪中叶的清乾隆时期,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成书于此后二三十年间,为高鹗所续。检点全书,与烟有关的情节只有两处。其一,第五十二回,晴雯伤风感冒,久病不愈,于是用鼻烟来治疗:“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其二,第一百零一回,宝玉与宝钗完婚不久,一日清晨,宝玉在痴看宝钗梳头,二人因此受到王熙凤的取笑:“凤姐因向宝玉道:‘你还不走,等什么呢。没见这么大人了还是这么小孩子气的。人家各自梳头,你爬在旁边看什么?成日家一块子在屋里还看不够?也不怕丫头们笑话。’……把个宝钗直臊的满脸通红,又不好听着,又不好说什么。只见袭人端过茶来,只得搭讪着,自己递了一袋烟。”

在这两处情节中,第一处所涉及的是鼻烟,与点燃后吸食的烟草有异,因此可以说在洋洋大观的前八十回文字并未出现吸烟的情节。这其中的原因似乎值得探求一番,要知道,在早于《红楼梦》成书的顺治、康熙年间已有关于吸烟的诗歌出现。例如方文(公元1612—1669年)于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京师游览,撰《都下竹枝词二十首》,其中两首便是咏烟之作。康熙年间,山西介休梁锡珩(字楚白,号深山)撰有《偶咏美人吃烟》,诗曰:“前身合是步非烟,弄玉吹箫亦上天。红绽樱桃娇不语,玉钩帘外晚风前。”

众所周知,小说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仍然以创作者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因此,对这个问题的一种解释是,其时烟草已经盛行,但是作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创作原型的这些人物均不吸烟,因此曹雪芹并无主观上强加吸烟嗜好的必要。另一种解释是,作为创作原型的这些人物所处的时代、所居住的地区并无吸烟之俗。还有人提出一种可能,那就是曹氏本人视烟如仇,因此主观上不在书中体现。与前两种解释比起来,这种可能性属于小概率事件。至于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为什么出现了吸烟的情节,这同样可能与高氏所处的时代吸烟之风已经盛行,或者与高氏的生活经历有关。这一情节的设置,使得一个从不吸烟的人突然拿起了烟袋,书的前后两部分因此不尽统一,也算是一处瑕疵。

关于《红楼梦》一书的成书年代、续书是否为高鹗所作、曹雪芹著《红楼梦》是否依据其在江宁织造府的生活经历而成等问题,在学界一直颇有争议。因此从农史的角度探查烟草在我国的引种史,探查其在江南地区、在高鹗所生活的时代和地区的流布情况,对于澄清这些问题似乎也不无佐证的价值。

成书晚于《红楼梦》,最早刻本见于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的《儿女英雄传》一书是满族文人文康所著,被认为是反《红楼梦》之作。在这部书中,吸烟已经成了日常之俗。举书中人物,十之八九吸烟,特别是女性人物,几乎人手一支烟袋,起坐不离。这应该是对当时满族贵族妇女吸烟习俗的真实反映。特别有趣的是,书中还有对“资深烟民”程师老爷所用烟具和吸烟习惯的一段有趣描写,令人捧腹:

“众人一看那个蓝布口袋,先恶心了一阵。且不必问他是怎的个式样,就讲那上头的油呢,假如给了剃头的,便是使熟了的绝好一条杠刀布,却又合他那根安着猴儿头烟袋锅儿、黄白加黑冰裂纹儿的象牙烟袋嘴儿、颤巍巍的毛竹烟管两下里拿着……(www.xing528.com)

及至点着了,吃完了,他可又不大懂得往地下磕,都是一撒嘴儿顺着手儿把那烟袋锅儿往地下一墩,那锅儿里的烟灰墩的干净也是这一墩,墩不干净也是这一墩。假如墩不干净,回来再装,那半锅儿烟灰可就絮在生烟底下了。越絮越厚,莫讲辰年到卯年,便一直到他“盖棺论定”,也休想他把那烟袋锅儿挖一挖……

当下众人看了这两件东西,一个个龇牙裂嘴,掩鼻攒眉,谁也不肯给他装那袋烟……”

金庸、梁羽生先生所著的武侠小说中,不乏用烟草、烟袋作为伤人利器的武学高手,如金庸所著《碧血剑》中的吕七先生、《飞狐外传》中的烟霞散人,梁羽生所著《女帝奇英传》中的程达苏等。《碧血剑》和《飞狐外传》所设置的背景分别为明末清初和清代乾隆年间,因此从农史的角度来看,这两部书并无错讹之处,只能说是这两位高手得风气之先。而《女帝奇英传》所设置的背景为初唐,程达苏就有穿越之嫌了。

关于武学好手用烟袋作为兵器,这倒也并非完全是杜撰。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记载:“医者胡宫山,不知何许人……年八十余矣,轻捷如猿猱,击技绝伦。尝舟行,夜遇盗,手无寸刃,惟倒持一烟筒,挥霍如风,七八人并刺中鼻孔,仆。”

华君武漫画《决心》 

在烟草流入中国的数百年间,中国诞生了数以亿计的烟草拥趸者,流毒远播,贻害无穷,这一外来物种的影响力可谓大矣。引入外来物种不可不慎,诚然!在明代崇祯年间,烟草的危害已经彰显,故有“崇祯禁烟”之举。也有人考证指出,崇祯禁烟的真正原因在于当时人们称吸烟为“吃烟”,而“吃烟”与“吃燕”同音,北京又名燕京,崇祯为避讳而倡导禁烟。这当为国内禁烟之始。

幼时曾看过华君武先生的一幅名为“决心”的戒烟漫画,记忆犹深。漫画由四幅小图组成:其一,一手握烟斗,一手握拳做发誓状;其二,把烟斗向窗外掷出;其三,在楼梯上奔跑如飞;其四,在烟斗落地前稳稳接住,喜笑颜开。这是对众多有戒烟经历烟民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想见戒烟之难。

(本文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4年5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