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程德音:由卫道士到掘墓人|静宁文史大观

程德音:由卫道士到掘墓人|静宁文史大观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程德音字农初,四川江津县举人,以劳绩知县,签分甘肃,历任安定、隆德、灵台等县知县,静宁州知州。9月,同盟会会员程德音等人受江津县保路同志支会派遣,策动白沙盐防安定营管带夏寿廷响应革命。该日下午,江津革命领军人物邓鹤翔随同程德音、夏风薰等赶赴县城,发动全县起义。在这场新旧体制嬗变的斗争中,程德音始终紧跟形势,顺应潮流,褪尽封建文吏官僚习俗,成为一名民主革命的斗士。一再据情详请严约士兵,均不见应。

程德音:由卫道士到掘墓人|静宁文史大观

程德音字农初,四川江津县举人,以劳绩知县,签分甘肃,历任安定、隆德、灵台等县知县,静宁州知州。民国《静宁县志》说他“赋性严明,履事明敏,狱无滞囚,案无留牍”,口碑甚佳。光绪三十一年(1905),程德音顺应潮流,将“阿阳书院”改为“静宁州高等小学堂”,完成了新旧教育体制的更替。他又在水洛镇设立“民立小学堂”一所,在城乡各地设立初等小学堂24所,极大改变了初等教育场所的布局,扩大了平民教育的覆盖面,惠及民生,功德无量。他晚年归里办学,积极参加推翻专制,维护主权的斗争。1911年5月,巴蜀人民为反对清廷出卖铁路主权,在成都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保路运动,江津保路同志会亦相继成立,并激化为夺取政权,驱逐鞑虏的武装斗争。7月间,江津中学堂、聚奎学堂的师生在各镇乡群众中公开进行演讲和宣传,革命形势如火如荼。成都邻近各县用无数木板书写上各地同志军革命斗争动态和号召,投入江中,源源不断地沿江漂流而下,传知各地,百姓称之为“水电报”。9月,同盟会会员程德音等人受江津县保路同志支会派遣,策动白沙盐防安定营管带夏寿廷响应革命。全营一致赶造“汉”字大旗,28日晨遍插商铺和住户门前,还在镇公所五显庙大殿前插上书有斗大汉字、四周密布着18个小圆圈的义旗。该日下午,江津革命领军人物邓鹤翔随同程德音、夏风薰等赶赴县城,发动全县起义。知县吴良桐为形势所迫,交出县印,10月1日,江津宣布独立。在这场新旧体制嬗变的斗争中,程德音始终紧跟形势,顺应潮流,褪尽封建文吏官僚习俗,成为一名民主革命的斗士。

民国十年(1921),程德音先生终于江津志局任所。他任职江津中学时的同事,同里张彝仲为其作传,传文于事件细节颇详,读之若闻其声,如见其人,略加注释,以飨读者——

民国十年秋九月,程农初先生卒于志局,邑人为之开会追悼,吊者肃肃,观者逐逐,识与不识,异声同息。柩还之日,引绋送者倾其城。越日抵里,迎柩于江皋者以万计。感叹及于妇孺,何动人之深也。

先生讳德音,字农初。考倬云公,积学食饩,以才气闻于乡。清咸丰中,妖人刘万燕头山之役,公冒险全活者数千家,有隐德焉。育丈夫子三人,先生其长也。生民国纪元前七十年辛丑,性敦敏勤恪。母氏傅娴于教育,言动食息无所苟,先生一生细行必饬,养正于蒙,得母教云。先生资性即颖异且勤学,倬云公恐其溺于章句,思大其器而晚成之,年十四令废读而耕,凃足沾手,公务佣牧作息者六年,间及拳术,以自锻炼,手足便捷有膂(lǚ)力,身虽中材而声音洪亮,目炯炯有光,识者知其为有用才也。年二十始复就学,越二年而游泮,旋领乡荐,留京供差,以劳绩得知县,签发甘肃,历署安定隆德等县,光绪二十五年告终养回籍,其次年丁外艰,在籍守制,长聚奎书院,以身示教。邑人尊之曰“农先生”。服满赴京引见,仍坐补隆德到甘,委署静宁州,旋改署灵台县。当是时,清政失御,先生虽年近七十而弘毅有远识,知非教育不足以救国,且亦憬然于光复大计,遂决计去官回县,任中学校长。不三年而铁路事起,先生则命学生等布散印刷物,分头讲演。时邮电均断,密制木牌数千投江中,以川情告之长江下游诸省,冀响应。辛亥反正,吾津举义不后于他邑者,先生之力居多焉。

彝仲识先生即于中校课余之暇,尝从容叩其生平。先生之初委安定也,安定城恶甚,……详请补修,上宪疑为好兴作不允。然念城恶召寇,责任在有司,自信无他,遂直拨粮款,兴工修葺,一面重为详请。城工甫毕而匪果大至,相持数十日,城固守严,幸无恙。董帅兵至,匪乃解围去。董帅者,名福祥,本回目,就抚于左季帅,有功,官至提督,为西太后所宠信,特派为钦差大臣,许专折奏事。部下兵勇倚势张甚,平民辄遭鱼肉。鸣冤控案者,日有所闻。一再据情详请严约士兵,均不见应。一日,拘其肇事营勇杖收之,分详各县。董帅大怒,副将吴某力主纠参。藩司曾和向董帅缓颊,一面移书责问公曰:试问十八行省中,有州县责营勇者乎?先生复书曰:远事不及具举,近之如黄淳熙责曾文正水勇,今时不可谓无也。即令今古俱无,有之,自卑职始。苟当其罪,当无不可。卒记过三次事始寝。清例,记过官当罚俸交银,后回省禀见藩署曰:董帅事,卑职有功无过,记过三次,应交银百八十两。卑职在任,未取百姓钱,无银可交。藩司曾公笑曰:谁要你钱,不过与董帅顾面子耳。嗟乎,今之武人如董帅者何限,牧令求谨守绳墨,不倚防军以侵剥平民者已罕,安得宰守千百如公者,以保障吾民哉?先生在甘日久,刚直闻于上下,所在之处,革弊除害,劝农兴学,字下尽矜慎之心而非故市其惠;事上无逢迎之习而不缺于礼遇。回汉交涉,尤能持平,故回民感公尤深。静宁人祠而生祀之。数年前,有甘省回民马某者,于白沙镇邂逅先生于市,犹跪而请安,问曰:程青天胡在此!呜呼,此岂因缘得官,倚兵媚上,徒饱囊橐,不恤民隐者所能得哉。

先生服官二十年,通计宦囊不足六千金,且皆缩节得之,又以其半散之亲族。其他且勿论,在外三十余年,未尝以眷口随。倬云公在时,尝为之置妾,先生闻之,婉禀谏阻,送妾者已就道而止。此虽私德,然亦人所难也。自中校解职后,先生于沙镇办立一高等小学,事繁款绌不稍懈。若自忘其为八十许老人者。买墓地于校侧,曰:死瘗我于此,犹得朝夕听读书声也。志局甫成立不五月,先生病,旋因兵事,局务亦停。先生富于责任心,复于今年扶病来局,不及一月,病日剧。初劝其归,坚不可;其后病将不起,乃亟亟谋归,留之不能。买舟将发,门人樊汝河力尼之,先生犹曰:万无不归之理。语未几而目霍霍上视,遂卒于局所,时民国十年阴九月六日也。年八十,其德配王孺人先先生十二年卒,有子一,有孙四,嗣君名积勤者,诚朴敦厚能守业,诸孙能读,知先生之泽长也。

彝仲自辛亥八月在中校别先生后,忽忽十载,今复晤于志局,先生虽老且病,而神采英爽,言论真挚,叮咛周至之意,无殊往时,病中与人笔札,皆作蝇头楷书,无一笔率意草者,其平日庄敬自强可知也。未卒之十日前,向余索书破岑寂,余以《蔡孑民言行录》与之,次日谓余曰:蔡先生,中国教育界之天使也,奈何以新潮骂之?八十岁行将就木之老人,而知解如此,岂可多得耶?病已渐笃,舌木强语,声不能明了,犹向来客诵“自治哄人,追悼哄鬼”之语而致慨于时局。呜呼,可以传也赞曰。闻之邑人云,先生之与诸弟析产也,亦人所难能。诸弟中有所谓八弟遵海者,非亲弟也,以其幼为父母所爱养,推先人之志,以所应得者与之,己则仅取一磐一碗,曰:此亦先人遗物,意若甚得。而世多争产者,何也?又刘泽嘉寄怀农初师》诗:

不坐春风十二年,文章衣钵几人传?

一朝鸿雁来天外,满纸云烟落眼前。(时接来书)

宁夏官声今召杜伊川风骨古神仙。

挑灯读罢叮咛语,茶半香初月上弦。

注释:

①考:多指已死的父亲

②隐德: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

③丈夫子:古代子女通称子,男称丈夫子,女称女子子。(www.xing528.com)

④辛丑:道光二十一年(1841)。

⑤游泮:经州县考试录取为生员,即秀才

⑥领乡荐:谓乡试中举。

⑦长:书院山长,主持。

⑧安定:今定西。

⑨缓颊:为人求情。

⑩寝:停止,平息。

字:治理。

市:讨好。

瘗:音yì,埋葬。

尼:阻止

刘泽嘉:重庆江津名人

召杜:召,指西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是推行善政的典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