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巍山史话:彝族打歌,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

巍山史话:彝族打歌,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踏歌”又称“打歌”,彝语为“阿克”,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巍山打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巍宝山山会期间,附近的彝族群众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打歌。巍山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传承千百年,构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20世纪50年代马鞍山的青云打歌就进了北京,向首都人民献艺,滇池湖畔多次留下了彝家人打歌的身影,苍洱之滨彝歌荡漾,巍山打歌多次夺魁。

巍山史话:彝族打歌,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

踏歌”又称“打歌”,彝语为“阿克”,是巍山地区流行最广的少数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集体舞蹈。正所谓:“彝家户户有火塘,彝山处处是歌场”,无论婚丧嫁娶、飘梁竖柱,吉庆佳节,山林庙会,彝家人都要举行打歌。

巍山打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芦笙一响,脚杆就痒。笛子一吹,调子就飞。”凡是有人群聚会的地方都要打歌。

古城打歌图(www.xing528.com)

巍山不同地域的打歌风格各不相同。初看打歌似乎平稳单调,其实不然。当打歌进入高潮时,那变化万千的舞步,优美的舞姿如菊花千姿百态。马鞍山打歌热烈粗犷奔放,场中关公刀翻滚有很强的战斗性,催人振奋;十六平摆显得轻盈娇美,恰似鸳鸯戏水;三翻三转的大转又犹如一套格外健美的技巧运动;有力的勾脚又似充满韵味的体育竞技。五印的打歌抒情优美,男子的下蹲全转,敏捷潇洒;女子的半转、全转婀娜迷人。东山的打歌,男女动作对比强烈,相互映衬,男子比较活泼跳跃,女子则含蓄典雅,特别是中间的双刀对舞又显得雄健威武,既是充盈音乐韵味的优美舞蹈,又是刚健的武术。青华的南山弦子歌显得别具一格,彝家打歌中唯有它用汉语唱调,祭祖打歌时还要在场中摆设三牲供品和点燃香钱纸火,笛声婉转,三弦铮铮,女子手捧羊皮,步步典雅,动作前后大幅度摆动,造型大方优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巍宝及云碧一带的打歌,既有马鞍山打歌及五印打歌的特点,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巍宝山打歌则蕴涵了更多的历史色彩。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巍宝山山会期间,附近的彝族群众都要聚集在一起举行打歌。

巍山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传承千百年,构成了丰厚的文化积淀。20世纪50年代马鞍山的青云打歌就进了北京,向首都人民献艺,滇池湖畔多次留下了彝家人打歌的身影,苍洱之滨彝歌荡漾,巍山打歌多次夺魁。20世纪80年代巍山彝家一行12人以云南民间艺术团的身份东渡日本,参加东南亚民族民间艺术节,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公演,受到了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