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图书馆的设计与推广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图书馆的设计与推广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中世纪时期,以天主教为代表的神学统治一切,图书馆和书籍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独立的图书馆建筑基本消失,仅在寺院和教堂中设有图书馆,所以这个时期世界上最大型的图书馆存在于封建社会最发达的亚洲。这个时期,官方图书馆的典型则是最初为收藏《四库全书》修建的七所图书馆,其中北京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杭州的文澜阁和承德的文津阁保留至今。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图书馆的设计与推广

欧洲中世纪时期,以天主教为代表的神学统治一切,图书馆书籍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独立的图书馆建筑基本消失,仅在寺院和教堂中设有图书馆,所以这个时期世界上最大型的图书馆存在于封建社会最发达的亚洲。印刷术造纸术的成熟使亚洲文献数量呈井喷式发展,同时经济文化宗教等各领域的发展和成熟促使图书馆的规模、装饰、陈设进一步发展,但是图书馆以藏书为主的功能没有变化。

18 世纪以前,中国的图书馆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图书馆(皇家藏书楼),一类是学者的私人图书馆(私人藏书楼),这两类藏书楼均以藏为主,且仅供特定人群或所有者的至亲好友使用,所以藏书楼往往建在独立庭院、高墙之内,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注重防盗、防火、防潮、防虫和防鼠的设计。中国私人图书馆的典型是浙江省宁波市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1506—1585 年)建立的天一阁,它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好的,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其他两座分别是意大利的马拉特斯塔图书馆和美第奇家族图书馆),建于1561—1566 年。这座图书馆是木构建筑,两端为砖墙,其正面被分为六个开间,四进深,阁两层,一层有较大的空间供家族成员阅读写作,二层是藏书处。天一阁建在与外界隔绝的私人院落内,采用江南民居的建筑方式,融合造园手法,开创了“园中有馆,馆中有园”的先河。这个时期,官方图书馆的典型则是最初为收藏四库全书》修建的七所图书馆,其中北京的文渊阁、沈阳的文溯阁、杭州的文澜阁和承德的文津阁保留至今。它们一、二层之间有专门用于存放其他书籍的隔层,二楼存放《四库全书》,一楼有为皇帝特设的阅览室。

图1-9 北京文渊阁

图1-10 沈阳文溯阁

图1-11 杭州文澜阁

(www.xing528.com)

图1-12 承德文津阁

图1-13 天一阁正门

图1-14 天一阁内部阅览室

图1-15 天一阁全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