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昌工程学院院史:就业率居全省专科组第一

南昌工程学院院史:就业率居全省专科组第一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院专门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将就业率与各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学科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分配联系起来。专科初次就业率与常规就业率均居江西省专科组第一名,初次就业率高出全省平均21.34个百分点。专科生初次就业率继续稳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就业率近20个百分点。

南昌工程学院院史:就业率居全省专科组第一

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直接影响学院的声誉,为此,学院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初步建立了学院统筹、部门牵头、系(院)配合、全院参与、上下互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2006年12月,学院召开了招生就业工作会议,确立了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思路:即牢牢把握江西这个生源大省的就业主战场,巩固珠江三角洲、拓展长江三角洲、开辟环渤海湾市场、探索西部市场。同时提出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市场结构,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三项建设”,即就业市场建设,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就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学院专门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将就业率与各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学科专业申报、招生计划分配联系起来。每年均召开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总结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布置当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并表彰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从而较好地推进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毕业生就业工作通常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广收需求信息。如每年向用人单位寄送《专业介绍》、《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反馈表、邀请函与跟踪调查表》、《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等材料;与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酒店人才网、江西人才网、绍兴人才市场东莞人才网、台州人才网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联系,宣传了学院,宣传了毕业生;先后组织各系就业工作人员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环渤海湾等区域进行市场开拓。此外,还走访了江西省内景德镇、上饶贵溪、宜春、抚州等10余个县市基层水利单位,加深了用人单位对学院尤其是毕业生情况的了解,收集了大量的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2)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就业基地。为了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毕业生就业市场,学院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方资源,广开就业渠道。如与东莞人才市场合作举办了“2007届南昌工程学院珠三角名企双选会”,参会单位150多家,提供岗位近5000个,单位涉及水利水电、铁路交通、财务、管理、IT等多种行业。引进用人单位来院举办专场招聘会,2005年接待用人单位24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数2500余个;2006年接待用人单位28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近5600个;2007年接待用人单位200余家,提供岗位近4000个。鼓励“双考”,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学院为他们提供报考信息、辅导和政审服务。2007年有6名本科生考取研究生,374名专科生升入本科层次继续深造。强化就业基地建设,先后与葛洲坝集团公司、江西省水利建设总公司、赣发集团、九江安居集团等10余家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3)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服务水平。组织修订毕业生就业指导教材,2007年选拔11名优秀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和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加强了就业指导课程研究,发表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新建本科院校招生与就业互动机制的构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两个哲学思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等论文10余篇,完成了《新建本科院校招生就业工作研究》课题。2007年组织邀请了知名专家、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校友为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10余场。举办了第二届模拟招聘会、大学生自荐书设计大赛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应聘技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005年我院共有31个本、专科专业共计2352名毕业生纳入毕业生就业计划。其中28个专科专业毕业生2253人,3个本科专业毕业生99人。当年我院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1.97%,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93.9%。(www.xing528.com)

2006年我院共有47个本、专科专业共计4504名毕业生纳入毕业生就业计划。其中44个专科专业毕业生4405人,3个本科专业毕业生99人。当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47%。专科初次就业率与常规就业率均居江西省专科组第一名,初次就业率高出全省平均(68.14%)21.34个百分点。

2007年我院共有48个本、专科专业共计4481名毕业生纳入毕业生就业计划。其中41个专科专业毕业生4269人,7个本科专业毕业生212人。当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0.66%,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01%。专科生初次就业率继续稳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高于全省同类院校平均就业率近20个百分点。一是毕业生就业区域布局日益完善,市场结构日趋合理。毕业生就业市场已在范围、层次、领域上得到了拓展。江西市场仍然是我院就业主市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就业市场继续得到稳定;尽管面临水利系统单位改制及国有大中型企业需求层次上升等不利因素,但环渤海湾就业市场有了新的拓展,西部就业市场也继续得到了维持。2006届、2007届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比较见表5-14。二是毕业生择业机会逐渐增多,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2007年7月,省教育厅对全省2005~2006年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评估,我院被评为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并被授予“全省2004~2006年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表5-14 2006届、2007届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表 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