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云南医学高等教育水平:《云大往事》

提升云南医学高等教育水平:《云大往事》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院的法语教育、与法国医学界的交往一直沿袭至今。实验与理论并重是法国医学教育又一特点。许多一、二年级学生因无法达到要求自动转院、转系。《云大医刊》所载文论,反映了医学院和云大医院的学术水平、医疗水平,普及了“医药新知”,发展了“西南医学”,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提升云南医学高等教育水平:《云大往事》

学院成立后,怎样办学被提上议事日程。几经研究,熊校长决定仿效法式办学模式。为什么作此选择?主要是近代以来,云南深受法国影响,医学的影响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云南最早的铁路滇越铁路直通法国殖民地越南河内,西药、器械等经火车运到云南境内,最早的西医医院大法施医院(法国人开办)、最具先进医疗技术的甘美医院(法国领事馆开办),都具有法国背景。②这些医院有一批高素质的留法医学人才,如范秉哲、杜棻等。③云大与法国的教育界,及其在滇机构如领事署、甘美医院等素有交往。基于以上原因,熊庆来认为“学制宜参考各国者制定,不必拘于美制”。因此确定医学院仿效法国,建立先进的教育体系。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聘请大量的留法人员为专任教师(参见附件一)。教师们多为学者、博士、专家、教授、各医院院长及主任等,是当时云南乃至全国医学界精英,阵容强大,各学科配置齐全,为当时海内各医药院校所罕见。虽然医学院1937年成立,医专1938年结束,但熊庆来并未聘请医专的领导来担任医学院领导,而是聘请“云南第一个正式的中国外科医生”,时任甘美医院外科主任的范秉哲博士任院长。他认为:“医学院教授全为留学回国专家之最优秀者,必能灌输法国学术之特长,又以滇越密迹,且所欲购置之仪器亦求选购法国出品,俾法国科学技术之优点亦得见重于吾国。”[1]②选用法国教科书、实验仪器。老师们常用法语进行讲授,甚至课堂问答也用法语。为使学生适应法语教学,学校在1~4学年都安排法语课,学分多达38分,超过任何一门专业课。因为主修西医,医学院学生除法语外,英语也都有较高水平,这对于掌握先进的医学科技是十分有益的。医学院的法语教育、与法国医学界的交往一直沿袭至今。③重视实践。实验与理论并重是法国医学教育又一特点。医学科学既是学理深奥、内容丰富的理论科学,又是实践性、技能性特强的应用学科。医生稍有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医学院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尤其重视临床教学。在此思想指导下,医学院千方百计收集尸体,特别致函慈善会、老人房、高等法院、模范监狱、省会警察厅、昆明县政府等部门,希他们将“无疾而终”“枪决人犯”“特殊疾病”的“无主尸体”或“路毙尸体”送交学院,以作为“研究生理及观察病源之实地试验”“明了人体构造的实地研究”。医学院所开30门专业课中,有9门实习课,占课程的近1/3(参见附件二)。一年级起即安排实习,从三年级起即安排到医院见习,六年级则实习整整一年,实习医院有本院的云大医院、云瑞医院、西郊疗养院,还有慈群医院、市立医院、省立昆华医院、省立仁民医院、法属甘美医院、英属福音医院等,因此医学院的毕业生临床知识、临床经验均甚丰富。

国立云大医学院课程中除了设置传统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外,还根据当时滇西抗战需要和云南地方实际,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战地救护”、在三、四年级开设了“热带病学”,后又增设牙科学,课程设置既有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云南当地的实际需求,这些办学特点都是医学院好的办学传统。

熊庆来固有“医科不易办”的思想,但不办则已,办必办好,而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医生的医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安危,所以在培养上重质不重量,要求师资要“慎选”,学生要“精业”。学校的学则规定,文法、理、工、农等学院的学制,均为4年,而医学院学生为六年。还规定,医学院各科目均为必修,按年编列,不得选习。医学课程远比其他学院繁重,法语更是一道许多学生难以逾越的关卡,因此医学院呈现“高淘汰率”,每年招生多,毕业少。许多一、二年级学生因无法达到要求自动转院、转系。云大医学院1937年首次招生,1943—1949年共毕业7届,依次毕业人数仅为24人、16人、11人、7人、7人、9人、16人,共计90人。在医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毕业学生虽少,但同学们基础课扎实,临床操作技能熟练,毕业后所到医院“均能胜任愉快”。从此,“精业”也作为今昆医人的追求一代代流转下来。

云大医学院时期,正值抗战、内战的多事之秋,敌机在昆明狂轰滥炸,几乎无条件搞科研。在熊校长心中“学术”即大学之“生命”,尽管由于战争,许多校舍在被炸而又修缮中反复,他矢志不渝地奉行科学救国的理想。为“策进”医学研究,1944年熊庆来亲笔要求医学院成立“组织医学教育学术策进委员会”,在策进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经过医学院老师们的辛勤耕耘,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主要有:

范秉哲《个旧矿工所患维他命缺陷死亡之调查》,姚碧澄《Sulfaide治疗脑膜炎之功效》《云南肠寄生虫之调查》,杜棻《Sulfaide治疗淋病之功效》,沈福彭《蚊性肝脓疡之研究》,赵明德《云南斑疹伤寒及回归热之研究》,经利彬《癌症基础代谢之研究》《云南民族血类之检查》《云南产药材之检查》,朱肇熙《云南土产桑对血压之功用》。[2](www.xing528.com)

这些研究多结合云南地方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对于以后促进云南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意义十分重大。

熊庆来与医学院师生在澄农馆前合影

在“策进”科研的同时,还出版定期的医学刊物。1947年5月,医学院主办的《云大医刊》出版问世,熊庆来为之题写了刊名,并撰写了发刊词,词云:医刊意在“与他方面专家之贡献相交换,并求工作上之合作与砥砺”“医药新知之灌输”。《云大医刊》所载文论,反映了医学院和云大医院的学术水平、医疗水平,普及了“医药新知”,发展了“西南医学”,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唯因经费、时局等由,仅出版了三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