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关键词研究第三辑:吟咏情性与诗言志

文化关键词研究第三辑:吟咏情性与诗言志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诗序》以“吟咏情性”变言“诗言志”,将《诗经》中的情感话语引向政治化、道德化的归宿:“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对《诗大序》的“吟咏情性”作了进一步分疏:“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其“吟咏情性”说是以性居主位而以情居宾位的,是立足于道德理性而不是情感体验的。

文化关键词研究第三辑:吟咏情性与诗言志

《毛诗序》以“吟咏情性”变言“诗言志”,将《诗经》中的情感话语引向政治化、道德化的归宿:“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所谓国史得失、人伦刑政,都是社会群体关于政教、伦常的理性意念。“情性”在此处虽然主要是指对时政的哀伤情绪,吟咏以情性为本的观念却由此逐渐成为大多数文人的共识。情与性各有不同的性质和意指。在汉代人看来,情属阴,是指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欲。性属阳,指仁、义、礼、智、信等理性内涵。许慎说文解字》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情,人之阴气有欲者。”《白虎通义·性情》曰:“性情者,何谓也?性者,阳之施;情者,阴之化也。人禀阴阳气而生,故内怀五性六情。情者,静也;性者,生也,此人所禀六气以生者也。故《钩命诀》曰:‘情生于阴,欲以时念也;性生于阳,以就理也。阳气者仁,阴气者贪,故情有利欲,性有仁也。’”“情性”也就是“情理”。东汉纬书亦有可与以上经师之说相为佐证者。《孝经·援神契》曰:“性生于阳以理执,情生于阴以系念。”郑玄注《礼记·乐记》“天理灭矣”一语说:“理犹性也。”从注重气秉之性转向尊视义理之性。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对《诗大序》的“吟咏情性”作了进一步分疏:“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刚柔”是性,是情生成的基质,是未发之体;“喜愠”是情,是生命的迹象,是已发之用;性情便是“志”,是具有意向规范的情感性生命体验。《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陈诗展义”“穷贱易安”和“长歌骋情”“幽居靡闷”是“说理”与“抒情”的区别。在宋代理学文化语境中,“吟咏情性”向吟咏性理的意义转变,如《二程外书》卷三曰:“兴于诗者,吟咏情性,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之气象。”二程所谓“情性”是涵融在心灵深处的体现先天理性的情怀,表现为生命主体的道德气象。其“吟咏情性”说是以性居主位而以情居宾位的,是立足于道德理性而不是情感体验的。邵雍《论诗吟》认为言志即道“心”:“何故谓之诗,诗者言其志。既用言成章,遂道心中事。”[14]其《谈诗吟》云:“诗者人之志,非诗志莫传。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15]把“志”与心性天理沟通起来,把诗看作理学意识形态的表现工具。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记朱熹“论读诗看诗之法”曰:“诗须是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这鲜明地反映出理学文艺价值观的基本旨趣。注重诗中的义理说法,不是理学家的独得之秘,王夫之《明诗评述》卷五曰:“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派与《易》《书》《礼》《春秋》去,彼不能代诗而言性之情,诗亦不能代彼也。”王夫之强调了诗歌表现性情的特殊的艺术功能,同时用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规范了“性”的内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