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缺失古雅研究,文化关键词研究第三辑成果

缺失古雅研究,文化关键词研究第三辑成果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汪涌豪所著《范畴论》旨在清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发生史,是书未将“古雅”作为单独的文论范畴加以讨论。很多学者对“古雅”一词的解读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是造成“古雅”范畴研究缺失的直接原因,尤需加以厘清。李天道所著《“古雅”说的美学解读》试图从美学研究的角度,针对“古雅”的理论内涵加以梳理。

缺失古雅研究,文化关键词研究第三辑成果

汪涌豪所著《范畴论》旨在清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发生史,是书未将“古雅”作为单独的文论范畴加以讨论。但他在《范畴与文体》一章中指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的八种文学风格的概括,与刘善经《四声指归》中“文各异,较而言之,有博雅焉,有清典焉,有绮艳焉,有宏壮焉,有要焉,有切至焉”,大致概括了魏晋时期文学范畴的全貌。[5]此说与王昌龄《诗格》中以应玚所作《伶官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为诗之五趣向之一“古雅”的例诗,正可形成照应,是当代学者视“古雅”为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的立论依据之一。

很多学者对“古雅”一词的解读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之处,是造成“古雅”范畴研究缺失的直接原因,尤需加以厘清。李天道所著《“古雅”说的美学解读》试图从美学研究的角度,针对“古雅”的理论内涵加以梳理。但此文存在着文献考证的较大失误,不可作为参考。他认为,王昌龄在《诗格》中所指代表“古雅”之美的诗句“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作者为“应休琏,即三国时期的诗人应璩,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之弟,休琏是他的字。”[6]此说有误,根据俞绍初编订的《建安七子集》,我们看到这句诗出自建安七子之一应玚(德琏)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7];李善注《文选》所也将诗纳入应玚(德琏)名下,另有明人张溥所辑的《汉魏六朝三百家集》(光绪信述堂重刊本),亦承此说。关于此诗的作者问题,张伯伟所撰《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一书有明确校注:“‘德’原作‘休’,误。应玚字德琏,休琏乃应璩字,兹改之。”[8]综合以上的考察,我们可以确认:王昌龄在《诗格》中所指的代表了“古雅”之美的诗句“远行蒙霜雪,毛羽自摧颓”的作者应为应玚(德琏),并非其弟应璩(休琏)。李天道所作《“古雅”的美学解读》一文以《伶官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为应璩所作为立论依据,综合后人对该诗的评述而自立一说。其立论基础缺乏足够的文献支撑,不足征信。

马正平的《作为时空之美的“古雅”》[9]主要从审美本质的角度对王国维“古雅”说展开讨论,冀志强撰写的《王国维“古雅”意蕴之考察》提出:“古雅还是艺术品所体现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美学价值,而‘趣味、‘神’、‘韵’、‘气’这些东西就是‘古雅’的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10]为我们理解王国维“古雅”说的理论内涵提供了帮助。张郁乎指出:“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区分了艺术的第一形式与第二形式,并以第一形式之美为艺术的第一义,这为他在《人间词话》中以‘境界’之有无、深浅为评判诗词之高下优劣的依据,提供了理论支持。就诗词而言,境界属第一形式,文辞属第二形式。标举境界,即是标举第一形式之美。‘隔’是第二形式之美与第一形式之美的矛盾,‘不隔’是第一形式之美与第二形式之美完满契合的状态。”[11]前述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展开分析,不可作为视“古雅”为中国古代论文范畴研究的成果。(www.xing528.com)

近年来,罗刚以王国维《人间词话》学案研究为中心,就王国维“境界说”“古雅说”的理论本质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横向移植”,特别是王国维的境界说“尽管在中国古代诗学史上出现过各种以‘境’论诗之说,却不存在一种今人所谓的‘中国古代意境说’。这种‘意境’说乃是一种‘学术的神话’。”[12]罗刚的观点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所提出的观点却颇具启示意义。当今学术界以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的“古雅”范畴的理论生发点,又将王国维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中提出的“古雅”说,作为其理论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否也是一场学术神话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