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绘影·画理:《芥子园画谱》的价值与缘由

江南·绘影·画理:《芥子园画谱》的价值与缘由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芥子园画谱》则是为中国绘画进入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基础力量和理论实践,并推动了艺术创作与传续的再造,从而为中国画现代教学作了准备,开拓了路径。因此《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也是中国画迈向现代的里程碑式的敲门砖。

江南·绘影·画理:《芥子园画谱》的价值与缘由

中国传统绘画及其工艺技术,主张身心兼备、心手合一与神情通达,所以大都通过师徒传授。然师徒传授乃画派兴盛之由,而绘画自成一派,其领军人物必有其功凸显,盖中国画史其实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结果。正如陈师曾在《中国绘画史》中所言:“唐朝三百年间,文运隆盛,社会之风尚为之一变,而绘画因以转移。盖绘画与文艺有相连之关系,皆为国民思想之反映。”就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而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不同的社会风尚及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画家及画派推动而来。但同时由于不同画派所形成的门户之见,造成他们之间的相互抵触。唐宋大家虽不分门,而现实中门户自在,特别是继承者习其外像,渐失内在,反过来又阻碍了艺术的发展。因此当一门艺术尚在发展阶段,门派之争亦可成为一种推动力,而在成熟之后渐现颓顿之机,则不免枯糜。纵观中国画史,唐人尚气,宋人重意,元人逸笔,至有明一代渐失枯梗,入清以来,已显萎靡。清代一朝绘画艺术的低迷,实因文化的柔弱及其衰落,但这也为文化的复兴积蓄了时间、空间与能量。而“能远追宋元,以精致温穆为尚,美言之,能集宋、元南北宗诸家格法之全”(潘天寿语)。普及性基础教材已是文化艺术变革的必然,且清代四王功不可没。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论道:“延及清初,如画中九友之王时敏、王鉴等,仍承其盛势而为当时画家之领袖,为明、清两代开继之功臣。”陈师曾在其著《中国绘画史》中也说:“综观清代画家,王派之所以最有势力者,厥有二因:一、四王之画,气魄沈雄,风韵悠远,源远流长,诚足楷模一代,此其一也。二、当时言书法者,皆宗松雪、香光,言诗者率崇梅邨、渔洋、牧齐、竹垞,而四王之画可与成联络之势,可知文学美术关系之故,亦风会使然,此其二也。”四王对宋元文化及其绘画艺术的守成,为国门开启乃至民国中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其价值不容低估。而《芥子园画谱》则是为中国绘画进入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基础力量和理论实践,并推动了艺术创作与传续的再造,从而为中国画现代教学作了准备,开拓了路径。数百年来,在它的影响之下,开启了一代新风,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对接。

《芥子园画谱》的序二,由王概所著,阐述了该书的立意与绘画思想,以及对画史、画论、风格、渊源、架构之要点和由来也进行了说明。当代早期艺术教育家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说:“凡山水画学上应有之常识,皆论及之,可谓赅备。”使初习绘画者对中国画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为其后进一步深造指明了畦径,同时也为他们留出了拓展空间。所以序二中说:“而《芥子园画谱》,则宗诸家之大成,益之以沟皴诸法,无不毕具,而又增之以海上名人画稿,虽未得门径者观之,亦不难自寻门径,以渐窥其堂奥。然则此书之有功于艺事也,岂浅鲜哉?”

中国绘画艺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已成为社会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完全融入其体系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综合性的独特语言化的形象表述。中国绘画必须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并以学问、修养、文章、道德和一定的技法为基础,它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一种品质的表现载体,所以它是一种修行的过程,更是作者表达自己人生的思考和情愫的传递者,当然也是一注催眠剂,以至于很多画家不是在绘画中沉思,就是在绘画中沉醉,或者在绘画中沉睡。因此,《芥子园画谱》作为中国绘画的启蒙教育书籍,为人们走进绘画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并为学画者以后开创自己的艺术创造生涯奠定了基础。《芥子园画谱》所论包含了六法、六要、六长、三病、十二忌、三品、分宗、重品、成家、能变、计皴、释名、用笔、用墨、重润、渲染、天地位置、破邪、去俗、设法、落款,以及绢素、矾法、练碟、洗粉、揩金、矾金等诸多基础性的概念和方法,对文化的复兴起到了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的重要作用。该谱图典,不分南北,唯正是中,不宗一家一派,广纳众家法式,学者皆可模范。一山一水,得其要略,草木花鸟,有谱可循,怀情状物,掬态可嘉,临习成章,各取所长。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学画者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我们从近当代一大批书画大家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看到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黄宾虹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陆俨少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入门的范本。因此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说:“俱有画法,歌诀,起手式,由浅入深,有裨初学,良非浅鲜。近世学画者,多以此为入门,顾未可以浅近常见而淡视之。”因此《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也是中国画迈向现代的里程碑式的敲门砖。

儿童绘画反映对美的奔放天性,及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专业绘画反映对自由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反思。因此一门艺术逐步教材化,是这门艺术高度成熟的表现,也是逐渐式微的征兆。《芥子园画谱》是学画者进入自由王国的一把钥匙,也是中国画进入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却不能因此将其纳入院校学习的科目中,而是应该将其列为青少年时期和入学前进行基础性准备的必读之书。所谓大学,非匠人之府也,乃研究探索之天地,以及开发、传道、解惑、立学之师范也。否则,就将沦为黄宾虹所说的:“后人购一部《芥子园画谱》,见时人一二纸画,随意涂抹,已觉貌似,作者既自鸣得意,观者亦欣然许可,相习成风,一往不返。”所以,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和中国画艺术未来发展方向,把握基础教学之关捩,开展对《芥子园画谱》及其相关资料的研究、整理与拓展,并建立起更加适合中国文化特色的涵盖大、中、小学的国民艺术素质教学体系,则显得尤为重要。(www.xing528.com)

【注释】

[1]李钢,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秘书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