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过度训练的危害:疲劳积累引起的功能障碍及病理改变

大学生过度训练的危害:疲劳积累引起的功能障碍及病理改变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过度训练概述过度训练也叫过度疲劳,是长期训练不当,长期疲劳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只有少数的普通体育锻炼者,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运动员才会出现过度训练。过度训练是一段时期内运动负荷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造成疲劳积累而产生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及病理改变的结果。疲劳的产生是中枢神经的一种保护性抑制,以防止机体发生过度的机能衰竭。判定是否为过度训练,一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锻炼量和锻炼形式的变化上。

大学生过度训练的危害:疲劳积累引起的功能障碍及病理改变

(一)过度训练概述

过度训练也叫过度疲劳,是长期训练不当,长期疲劳积累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多数与一般人的神经官能症相似。因此有人也称其为特殊的神经官能症。只有少数的普通体育锻炼者,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运动员才会出现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是一段时期内运动负荷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造成疲劳积累而产生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及病理改变的结果。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生活不规律,营养不合理,劳逸结合得不好,机体得不到合理的休息,结果使机能状况不佳,功能逐渐下降;其二是由于训练安排不当,违反教学、训练原则,比赛过多,比赛之间缺乏足够的休息,引起疲劳的积累。

(二)过度训练的伴随症状

过度训练的伴随症状主要表现在心理、身体方面等。早期表现为一些主观感觉等方面的心理症状,随着症状的发展,逐渐会出现客观指标的明显变化,这些变化因运动项目和个体身体状况而有一定的差异。

1.疲劳

1982年,国际生物化学年会上将疲劳(fatigue)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在一定水平上持续其机能(和/或)不能维持特定的运动强度。美国医学学会(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66)将其定义为一种由于过度训练引起的生理状态,它的特征为运动能力降低。

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可将疲劳分为三类。

(1)中枢疲劳。在疲劳的发展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主导作用。疲劳的产生是中枢神经的一种保护性抑制,以防止机体发生过度的机能衰竭。

(2)神经—肌肉接点疲劳。也叫运动中枢疲劳,运动中枢是神经和肌肉之间连接并传递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的关键部位,也是引起疲劳的重要部位。(www.xing528.com)

(3)外周疲劳。外周疲劳包括除神经系统之外各器官在疲劳时的变化。由于肌肉是主要的运动器官,因此,运动时肌肉的能源物质代谢和调节、肌肉的温度、局部肌肉血液等的变化就成为外周疲劳的表现形式。在剧烈运动时,氧供应不足造成乳酸大量堆积,继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活动失调(如呼吸太快、心跳过急、血压升高等)。

这些机能失调若不及时调整,将会导致疲劳积累,引起过度疲劳,对运动成绩将会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运动疲劳出现时应予以重视,尽快设法使其尽早恢复,避免过度疲劳的产生。

2.运动性心理疲劳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指从事体育运动者长期集中于重复的、单调的、大强度的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不安和倦怠感。它往往更多地与身体和感知觉症状相关,但又并不单纯由生理能量的消耗所引起,它是锻炼者主观体验到的一种倦怠,直接影响着锻炼的效果,有时甚至会引起锻炼者对锻炼的厌倦和冷漠。常伴有困倦、淡漠、烦躁、焦虑、困惑、睡眠障碍、疲劳以及抑郁等症状。

心理疲劳与疲劳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多包含了动机、个性、情绪以及社会心理因素,而后者是训练应激的结果,仅指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机能下降,是产生超量恢复的必要条件。但是长时间疲劳的积累,会导致过度疲劳。

(三)过度训练的特征及其判断

过度训练有以下3个特征:①过度训练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单个锻炼组成;②与近期锻炼历史相比,存在明显的锻炼量增加;③过度训练表现为高频度(1天锻炼超过1次)和接近或达到最大限度的锻炼强度—持续时间的组合。

判定是否为过度训练,一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锻炼量和锻炼形式的变化上。比如说,连续10天,每天在95%最大吸氧量强度下坚持完成5千米的跑步任务,对于已经适应每天在95%最大吸氧量强度下坚持完成10千米跑步任务的优秀运动员来说,不能称之为过度训练。反之,前述运动量对于仅适应每天在95%最大吸氧量强度下坚持完成2千米跑步任务的高中生而言,就是过度训练了。又如,每天在70%最大吸氧量强度下跑步2小时,比在此强度下游泳2小时更可称之为是过度训练。这是因为无负重项目(如自行车、游泳)比负重项目(如跑步)更易忍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