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居住空间设计主要类型及比较研究

中国居住空间设计主要类型及比较研究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朝时,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下面仅以院落式住宅中的北京四合院、江浙天井院的居住空间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这种三合院还可以组成多进院落,形成大、中型天井院住宅。在浙江天井院住宅中,无论是小型天井院还是大型天井院,正房底层明间的堂屋,是家族聚会、待客、举行礼仪的场所,所以它是全宅的中心

中国居住空间设计主要类型及比较研究

周朝时,建筑的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主体建筑由堂、室、房组成。堂是供生活起居、接待宾客、举行礼仪的地方;室即寝室,堂与室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是前堂与后室的关系,同时堂与室也存在一定的空间特性,即堂为“虚”,室为“实”。由清代张惠言所著的《仪礼图》可知,春秋士大夫住宅在中轴线上设有门、堂、室、房,大门两侧为门塾,门内为庭院,庭院上方为堂,堂有东、西二阶,堂左、右为房,堂后为室。

春秋战国已出现单层、多层住宅。汉代画像石画像砖、明器陶屋等形象资料,反映了当时住宅的许多情况,住宅布局沿用周代以来的院落式,既有三合院、四合院,也有多进院;住宅要素除有门堂、厅堂外,还有回廊、阁道、望楼、庖厨、园林等;住宅形制按居住者身份可分为两种情形,平民的小型住宅用“一堂二内”,贵族的大型住宅在内、外宅均可建堂,前部称“堂”或“厅事”,后部称“后堂”。隋唐住宅也可以按居住者身份来阐述,贵族住宅常采用多进、多路的院落式布局,在中轴线上可以建面阔五间的前厅、后堂,四周用回廊环绕,平民住宅只能建面阔三间的正房,明间设门,次间设窗。宋朝住宅可以通过当时的绘画作品了解其概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中原地区汴京的情况,住宅有院落闭合、院前设门、前屋开店、后屋为宅等多种形制,还有在房屋之间增加穿堂形成工字形平面的;再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表现了许多江南乡村的情况,院落式住宅的主体建筑多为工字形平面,也有在后部建楼的,单幢住宅多为一字形。明朝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城乡一些富绅、富商和地主建造了大量的大型住宅,加上此期制砖业的发展,多以砖墙代替土墙,使房屋的保存年代明显延长。我们今天所见的历史住宅,大多是明清两朝建造的。明清住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巨大的发展,形成了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和类型。院落式住宅是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采用的居住形式,有着悠久历史,使用范围广泛。下面仅以院落式住宅中的北京四合院、江浙天井院的居住空间设计为例进行分析。

北京四合院可看作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它由大门、影壁、屏门、垂花门、廊、倒座房等建筑要素构成。布局方式有多种,可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四进院,甚至多进院,这是一路纵列;大宅还采用二路、三路,复合成大型宅院。在房屋与院落之间,即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之间,常用回廊把正房、厅房、厢房等连接起来,形成整体。正房的规模最大,供长辈起居、待客使用,两侧耳房通常作卧室用。厅房亦称“花厅”,四合院规模较小时,一般不设厅房,正房明间充当厅房的用途;而四合院规模较大时,厅房与正房按“前堂后室”形制布置,厅房作为正房之前的客厅,用于待客之用。厢房分为东、西厢房,供晚辈居住。由于正房地位最高,室内装修也居于全宅之首。北京恭王府住宅部分属于大型四合院住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礼仪空间,东、西两路为居住空间,三路中轴线上各有五进院落,大多数院落都包含正房、厢房等单体建筑。中路的正房为恭王府正殿,是一座面阔五间的大殿,东、西两路的正房分别为多福轩和乐道堂,而恭王府中最有名的一座正房,是西路第四进院北面的锡晋斋,为当年和珅模仿北京故宫宁寿宫的乐寿堂装修,在这座正房内用楠木制作了一组精美的隔断,还搭建了一个仙楼,严重违反了清朝的等级制度。此外,从《中国古代建筑史》看,东耳房北边有床,西耳房南边设炕;正房明间与东次间之间用碧纱橱分隔,与西次间之间用栏杆罩分隔,间与间之间隔而不断,形成互为连通、流动的空间;正房东、西次间与耳房之间则用板墙隔开。室内装修常采用碧纱橱、花罩、博古架、板壁等各种隔断分隔和组织空间;在顶棚用架子,讲究的用木制方格架,一般的用秫秸绑扎而成,然后在面层裱糊白纸,形成海墁天花;墙面及门窗棂条内侧也用白纸裱糊作为面层;地面用青灰色砖墁地,有方砖和小砖两种,讲究的用砖规格较大,磨砖对缝墁好后,再涂桐油和打蜡。北京四合院尽管外檐用红柱绿窗,青绿彩画,但室内很少使用色彩,内檐装修一般为木本色,与室内硬木家具协调一致,加上顶棚、墙面、门窗内侧都用白纸裱糊,创造出一种洁净明亮的空间氛围(如图2-2-1所示)。

图2-2-1 北京四合院正房及耳房

江浙天井院可看作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只不过它的院落较小,称为“天井”。江苏地区的天井院,可以苏南为例,一般在轴线上对称布置门屋、轿厅、厅房。大型住宅则采用两三条轴线,中轴线上布置门厅、轿厅、厅房,左、右轴线上布置客厅、书房、卧室、厨房、杂房等房屋和院落。改建于清乾隆时期的网师园住宅部分,属于小型天井院住宅,由三进院组合而成,每进院北面房屋依次为轿厅、正厅、楼房。正厅万卷堂,是待客、举行礼仪的场所,面阔五间,两边间用墙分隔,厅内地面为青灰色地砖,墙面刷成白色,木柱和梁架刷成深褐色,望瓦为灰色,案前置一张八仙桌和两把圈椅,桌前左右两侧各置一对官帽椅和坐墩,由此营造出一种既庄严肃穆又清新淡雅的空间氛围(如图2-2-2所示)。楼房一层为内厅,二层为卧室,内厅撷秀楼,是女眷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面阔五间,左一间、右两间用墙分隔,用纱隔、挂落分隔空间,中央置圆桌家具。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尽管都是三开间,但正厅空间高敞,室内布置庄重,而内厅空间低矮,室内布置却很温馨。

图2-2-2 苏州网师园万卷堂

以浙东为例,小型住宅常以三合院为基本单元,即以三间正房、左右各五间厢房组成,正房和厢房多带有楼层,次间为卧室,二层常用作储藏,也有把正房楼层加高,形成“楼上厅”,作为会客、宴饮的场所。这种三合院还可以组成多进院落,形成大、中型天井院住宅。浙江东阳卢宅属于大型天井院住宅,主体部分为肃雍堂一组,前面有外门和前院,院北为照厅,明间辟门,通往主院,院内北端为面阔三间的前厅肃雍堂,左、右各有一间耳房,堂前各有六间厢房,堂后有三间穿堂,再后建有面阔五间的正堂,形成工字堂。堂内用木装修隔断分隔空间,形成似隔似连、空透幽深的空间景象。堂内梁架斗拱、装修隔断、家具制作,无不体现了“东阳木雕”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特色。在浙江天井院住宅中,无论是小型天井院还是大型天井院,正房底层明间的堂屋,是家族聚会、待客、举行礼仪的场所,所以它是全宅的中心。堂屋的开间较大,前部开敞,不设门窗和墙壁,使堂屋与天井空间直接相通,有利于采光通风,扩大堂屋空间。堂内后部常设太师壁,壁板左右两侧各有一门通往后室,壁上悬挂画以青松、翠竹、桃、梅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堂卷轴画,画下设长形几案,案上供奉祖先牌位及香炉、烛台等,案前放置一张八仙桌与两把太师椅(如图2-2-3所示)。

图2-2-3 浙江天井院堂屋(www.xing528.com)

所谓园林建筑,具体指的是园林中有造景作用又同时供人游玩、观赏、休息的建筑物。它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水、花木三要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中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诗情画意,以画入园,因画成景,从某种程度上说,离不开园林中的建筑,甚至得益于园林建筑的经营。至晚到宋朝,建筑就已经成为园林里面的重要角色了,这从宋人绘画中可以看到。到明清时,随着园林的兴盛,园林建筑日益增多,类型更加丰富,功能也更加复杂。园林建筑,大致包括厅、堂、馆、轩、斋、室、楼、阁、榭、舫、亭、廊、塔、台、桥等,其中又以厅堂为主要类型。出于此方面的考虑,在下文中主要对园林建筑中的厅堂居住空间设计进行分析。

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厅堂按其构造,可分为扁作厅、圆堂、贡式厅等类型。厅堂按其形式,一般分为四面厅、普通大厅、楼厅等。四面厅常位于园林中某一区域或局部的中心位置,厅的四面设回廊,廊内四面设落地长窗,或在前设落地长窗、左右两侧设半窗,以利于从四面都能观景,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拙政园的远香堂是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北面为梧竹幽居,东面为绣绮亭、枇杷亭等,南面为水池假山小园。远香堂面阔三间,周围有回廊,人站在堂内,通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上的落地长窗,环视室外景物,犹如观赏一幅中国山水画的长卷,堂内仅对称布置几组座椅,中央为圆桌,更增添了几分亲切和随意。鸳鸯厅是脊柱落地,脊柱间用隔断、花罩等把室内分隔成前后两个相等的空间,梁架一边用扁作,另一边用圆作,好似两个厅堂拼合而成的复合空间,常供夏、冬两季使用,南部宜于冬季,北部宜于夏季,如拙政园的三十六鸳鸯馆。因北面池塘养有鸳鸯,故北部名为“三十六鸳鸯馆”,南面庭院有曼陀罗花数株为景。馆面阔三间,近似方形,中间用木雕玻璃屏风把室内分隔成南、北两部,两部梁架相同,为满轩做法,家具形式为清式,但因布置迥然,仍感各具特色(如图2-2-4所示)。花篮厅因厅堂的前步柱悬于空中,柱下端雕刻成花篮形而得名,这种别致的梁架做法扩大了室内空间,如苏州狮子林的花篮厅。狮子林花篮厅面阔三间,梁架为扁作贡式,将两根前步柱减去,从顶部下垂的两个花篮柱,非常精美,厅内前部因此获得较大空间。普通大厅一般空间较大,有前廊或前后廊,室内顶棚做成轩或天花,如苏州留园的五峰仙。留园五峰仙馆是园东部的主体建筑,前后都布置有独立的庭院,前院以湖石假山为主景,上掇五峰,馆的题名由此而来,后院以曲廊为背景,适当点缀山石花木小景。馆面阔五间,用太师壁、纱隔分隔成前后两个大小不同的空间,与前后院一样,形成主次分明的室内空间格局。

图2-2-4 苏州拙政园三十六鸳鸯馆

在北方皇家园林中,帝王所使用的园林建筑常称为“殿”“堂”等。殿在园林中是最高等级的建筑物,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院落式布局,但因布置在园林中,又体现为与地形、山石、花木等自然环境相结合,建筑体量相对较小,空间较为活泼,装修也较有节制,与北京故宫的殿堂大不相同,如颐和园的仁寿殿、排云殿,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仁寿殿是颐和园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因有围廊环绕,室内仅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在明间偏后位置设有地平台,台上设宝座,座后置玻璃寿字围屏,后内柱之间置壁板,形成一个以地平宝座为中心的主空间。两梢间分别用几腿罩、栏杆罩、墙裙槛窗与次间分隔开,梢间靠前檐设床,靠后檐设炕,作为侯朝小憩之用。室内设计相对简单,不像太和殿那样庄重肃穆,增添了几分园林殿堂的空间气氛。排云殿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尽管规模不大,但室内通过运用地平、宝座、隔断、花罩等装修手段,创造了一个尺度适宜、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室内空间。澹泊敬诚殿是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带周围廊,整个殿堂从外观到室内,从构架到装修,全部用楠木建造,不施彩画,只以雕刻取胜。室内明间偏后地方的宝座围屏,由须弥座式宝座台、龙椅、屏风及陈设组成,从配置上来说,与太和殿宝座围屏相似,但两者又有很大差别(如图2-2-5所示)。堂是帝后在园内生活起居、游赏休憩的建筑物,空间形式比殿更加灵活,如颐和园的乐寿堂、玉澜堂、知春堂、涵虚堂等。玉澜堂是居住性殿堂,曾是慈禧太后用来软禁光绪皇帝的地方,平面呈十字形,前进深面阔三间,外加两端的耳房,彼此相通,后进深面阔三间,自成一体,前进深与后进深之间用截间格子、碧纱橱相隔。前进深明间偏后位置设有宝座围屏,为礼仪性空间,后进深两次间皆设炕,为寝宫空间,整个布局属于“前堂后室”形制。涵虚堂是游赏性殿堂,平面呈凸字形,前进深面阔五间,中进深、后进深面阔皆为三间,前进深与中、后进深之间用太师壁、碧纱橱分隔。

图2-2-5 承德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故宫的倦勤斋。它位于整个花园的最北端,西梢间是一个横向矩形空间,斋内以“通景画”手法,在北边墙壁上绘有一处点缀着花草、树木、仙鹤的宫殿建筑景象;以“天顶画”手法,在顶棚上绘有一个斑竹搭设的藤萝架以及在蓝天衬托下藤花下垂、绿叶覆盖的自然景象;其下方,运用园林建筑设计,置入一座四角攒尖顶方亭,构成戏台;戏台对面,运用室内装修设计,设置一座仙楼,构成看戏宝座。由此,形成了以方亭为戏台、仙楼为看戏之所,通景画和天顶画为背景的戏院空间格局。这种将大自然景象通过绘画方式再现于室内,以方亭构成“屋中屋”空间,以仙楼构成垂直空间的综合手法的运用,在宫殿中十分罕见,它以自然、灵巧、活泼、流动的居住空间设计,突破了宫殿室内庄严的气氛(如图2-2-6所示)。

图2-2-6 北京故宫倦勤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