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回族的宗教活动:民国时期的真实记录

广东回族的宗教活动:民国时期的真实记录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广东回族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大多数男性回族穆斯林上午前往各坊清真寺进行会礼,下午前往大北外瞻仰先人坟墓。抗战时期,广东回族穆斯林的正常宗教活动遭到了破坏。在日据时期,由于教众大多为逃避战乱而星散各地,穆斯林信众锐减,广州穆斯林仅集中在怀圣寺进行宗教活动,其中,还包括日军俘获来的外籍穆斯林。

广东回族的宗教活动:民国时期的真实记录

1.日常宗教活动

民国建立直至抗战爆发前,广东回族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均按照惯例进行。教众在各坊清真寺或集中至先贤古墓举行宗教活动。各坊清真寺每日按时举行晨、晌、晡、昏、霄五个时间的礼拜。每周聚礼日(星期五)前夕(星期四晚),穆斯林多于晚礼前(或后)至各坊清真寺大殿集体赞圣,然后举行茶会叙谊。聚礼日,教众在四坊清真寺同时进行“主麻”聚礼。每年中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穆圣忌辰(即“圣纪”)、圣女忌、拜拉特夜、盖德尔夜和阿舒拉日等纪念活动,穆斯林都会分别汇集到各坊清真寺举行宗教仪式。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广东回族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大多数男性回族穆斯林上午前往各坊清真寺进行会礼,下午前往大北外瞻仰先人坟墓。每逢“圣纪”之月,四坊清真寺便分别举办纪念仪式,具备茶点,招待来客,凡系回民均可参加。

抗战时期,广东回族穆斯林的正常宗教活动遭到了破坏。民国27年(1938年),广州沦陷,广州回族一部分逃往广州附近的沙涌、大涌口、招村、河南、陈村、平州、容奇、白鹤洞等地,一部分前往肇庆柳州和苍梧,还有前往港澳等地避难者。日军占领广州后,东郊寺被拆毁,后一直未获重建。东营寺也一度陷入无人管理的状态。后经众议,东营寺被无条件借给台湾人开设的商店使用,才得以保存。在日据时期,由于教众大多为逃避战乱而星散各地,穆斯林信众锐减,广州穆斯林仅集中在怀圣寺进行宗教活动,其中,还包括日军俘获来的外籍穆斯林。当时,怀圣寺中按时进行五时礼拜的穆斯林仅几十人而已,每周五“主麻”日聚礼也仅有100多人参加。直至抗战胜利后,怀圣寺、南胜寺、濠畔寺、东营寺才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教务活动。

2.大人忌与游坟活动

民国时期,广州穆斯林的“大人忌”活动非常隆重。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广州市穆斯林云集先贤古墓,由当值管理四坊公箱(四坊公箱又称四坊教善箱,主要管理广州市伊斯兰教内公款及举办公众福利事业)的乡老来组织和主持仪式,带领教众瞻仰先贤陵墓、诵经和祈祷等等。

民国26年(1937年),经广州各坊清真寺阿訇和乡老集体商议,每年举办两次游回教孤坟的活动并整理孤坟,所需款项从四坊公箱中拨划。集体游坟仪式不仅在广州举行,也包括了广州附近的马涌桥、惠州城郊、佛山弼唐村、市郊大北外各义地、白鹤洞、三水、肇庆等地。游坟活动作为广东回族穆斯林缅怀先人、构建身份认同的手段由来已久,但民国时期,由原来以家庭和家族为主体,逐渐扩展到以广州回族穆斯林为活动主体,纪念和缅怀的范围覆盖整个广东省内亡故的回族穆斯林。

民国27年(1938年),广州沦陷后,广东省内回族穆斯林星散。除先贤古墓外,穆斯林公共墓地多被日军破坏,先贤古墓也被禁止穆斯林前往瞻仰礼拜。抗战结束后,穆斯林从各地陆续回归故土,开经和游坟活动才逐渐恢复正常。

3.回族穆斯林公共墓地(www.xing528.com)

在面对披着诸如“现代化”“革命”等话语和意识形态外衣的巨大外力时,民国时期的广东穆斯林群体采取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来保持公共墓地的完整性和神圣性。民国13年(1924年)7月,广州市大振公司以办学为名,承包了大北门外桂花天平架附近地段的建筑工程。大振公司在流花桥外桂花岗附近施工,破坏了当地回族穆斯林公共坟地。广州回族穆斯林闻知此事后,纷纷集会,并电告港澳新加坡和国内各地回族穆斯林请求援助。受海内外回族穆斯林来电反对的压力,当时的广东省长廖仲恺发布了关于保护回族穆斯林坟场的布告,竖立《奉谕永远保留,此冈回教坟场 桂花冈》石碑于先贤古墓道石牌坊内西侧。根据省长公署布告,广州市财政局于民国14年(1925年)划定了广州回教公共坟场面积,并立布告石碑于先贤古墓陵园内。为了庆祝穆斯林公墓得以保全,广州回族穆斯林后在先贤古墓清真寺召开全市回民庆祝大会,并邀请港澳回族知名人士参加。回族穆斯林还刻碑立石,希望表彰善举,并劝示后人,以防公共墓地再遭侵害。

a.民国时期,桂花岗发生争地风波,为了彻底解决这场纠纷,时任广东省长的廖仲恺先生于民国13年(1924年)7月23日颁发《广东省长公署布告(第五号)》,并将布告内容刻石成碑,竖立在“桂花岗”山坡上

b.回教坟场

a.回教坟场奉谕永远保留碑

b.先贤古墓历史地界图

4.积极宣传伊斯兰教知识和参与护教运动

广东回族穆斯林积极参与有利于宣传教义和扩大影响力的社会活动。20世纪40年代初,周善之阿訇等主持宗教讲座,对社会各界公开宣传伊斯兰教,使得社会各界加深了对伊斯兰教和回族穆斯林的了解。民国37年(1948年)斋月期间,为了借此机会向社会大众宣传伊斯兰教,中国回教协会广州支会积极联系广州市政府广播电台,广播伊斯兰教知识,社会反响颇为热烈。之后,中国回教协会广州支会与广州市广播电台商洽,于每星期五晚六时,由广东穆斯林学者定期在该台广播伊斯兰教知识。除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伊斯兰教知识和介绍回族穆斯林文化之外,广东回族穆斯林还奋起反击当时各地发生的辱教事件,参与捍卫伊斯兰教荣誉和回族同胞利益的护教运动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