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素养:共建高职高专大学生精神家园

传统文化素养:共建高职高专大学生精神家园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发展程度很高,极具特色。古代监察官员作为“天子之耳目”,地位是很高的。元代及明初,监察与行政、军事并列为中央三大机构。战国时期,法家强调“明主治吏不治民”,形成了一整套以法治吏的主张。清朝集历代监察法之大成,编制《钦定台规》42卷。小故事大道理问鼎中原九鼎,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被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传统文化素养:共建高职高专大学生精神家园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发展程度很高,极具特色。古代监察官员作为“天子之耳目”,地位是很高的。秦汉时期,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仅次于丞相。元代及明初,监察与行政、军事并列为中央三大机构。

战国时期法家强调“明主治吏不治民”,形成了一整套以法治吏的主张。这一时期,出现了御史这一职位,负责监督将士作战是否奋勇向前,并进行奖惩。

汉代制定《监御史九条》与《刺史六条》,设置了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的御史府监察系统、以丞相为负责人的行政监察系统、以司隶校尉为首的京师和近畿的监察系统,各个系统之间互不统属,互相制衡。

唐宋时期制定了《监察六条》《诸路临界司互察法》,建立了比较成熟的“一台三院”(御史台和台院、殿院、察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把全国分为十个监察区,由十位监察御史分别巡视各监察区。后改为十五个监察区,监察御史也增加到十五人。

明朝初期在中央设置御史台,与中书省(行政)、都督府(军事)地位并重。后来设置都察院取代御史台,由御史台的三院制发展至都察院的一院制,使监察权力一体化。

清朝集历代监察法之大成,编制《钦定台规》42卷。《钦定台规》是我国古代最完备、最严密的监察法规,不仅规定了“内外大小官员,但有不公、不法等事,俱得纠劾”,而且鉴于监察官员是“治官之官”,对其选拔素质要求、回避任用及监察百官的方式、程序都做了周密规定。(www.xing528.com)

小故事大道理

问鼎中原

九鼎,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被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公元前1600年,夏朝亡国,九鼎为成汤所得,成汤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经历550多年,到公元前1046年亡国,九鼎为姬发所得,姬发就建立了周朝。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想取代周朝,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一部分兵器,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