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国外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时间:2023-09-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全国上下必须加大防洪抗旱力度,同时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到荷兰学习其先进的水务管理经验,或者邀请荷兰水利专家到我国指导水务工作。

国外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3.2.1 荷兰水资源管理的成绩与问题

荷兰水资源管理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六点:

(1)有完善的水法规体系,且可操作性很强,便于实施执行。

(2)建立了合理的水管理体制,避免各部门在处理水问题时的潜在冲突和矛盾。

(3)水务局采用“民主与合作”的工作原则,在水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根据市场机制建立的水价体系,确保了水量控制、水供应和水处理的管理和运行。

(5)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很强,能主动地参与水管理的各项活动。

(6)具有健全和有效的水管理监测、监督和许可制度。

虽然荷兰的水资源综合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例如体制、机构仍然很复杂,各管理部门和各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冲突,尤其是环境、城市供水、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冲突很难协调统一,法律制度也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设置了一些障碍等,但是,荷兰水务局的功能和运行机制为我国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2.3.2.2 对我国水务管理的启示(www.xing528.com)

1.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我国传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将防洪、灌溉、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污水回用等涉水事务的管理职能,分别交给水利、城建、市政、地矿、环保等不同部门负责,实行多部门分割管理。这种管理体制,造成管水量的不管水质、管水源的不管保护、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污水回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一体化属性被人为分割,不仅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而且也无法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建立从供水、排水到污水处理回用以及水资源保护等一系列环节的合理价格体系和经济调节机制。因此,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是解决目前我国出现的水问题和“水危机”的最佳方法。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就是将“多龙管水”改革为“一龙管水”,即在市(县、区),及其以上行政区域内,由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务局),对城乡的防洪、除涝、抗旱、水源建设、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地下水回灌、河道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方面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深圳市率先成立了水务局,陕西、山西等北方省区,相当部分市县也建立了水务局,特别是2000年上海市成立水务局影响最大。水务一体化管理也成为今后一种趋势。

2.加强水质管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河流湖泊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基本上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种做法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而且也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应该加强水循环各个环节的监测,特别是污水排放的监测。针对目前污水处理率较低的状况,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除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增加投入外,排污收费应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处理技术和方式应更加经济、更加灵活,实行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尽快提高污水处理率,改善水环境。

3.加大防洪抗旱力度

我国1998年长江、松花江的特大洪水和紧接着1999年山东等地区的大旱,都给国家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防洪抗旱措施不到位。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全国上下必须加大防洪抗旱力度,同时应该组织专业人员到荷兰学习其先进的水务管理经验,或者邀请荷兰水利专家到我国指导水务工作。

4.建立合理的投资价格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都是无偿或低价使用,而水利部门的费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都是国家拨款,这样导致了水利部门没有充足的经济来源,不能独立运行,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以致老化失修带病运行,用水效率低,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建立合理的投资和价格机制势在必行。水价形成应立足于与水有关的直接和间接费用由消费者承担,并有利于节约用水,城市废水污水的净化处理费用应成为水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于缺水城市要采用经济杠杆,实行水资源需求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定额累进加价等行政的、经济的管理措施,以建立供需水相对平衡的供水保障系统;同时推行污水处理后的回用,通过政策倾斜或经济调节,使污水处理后回用的价格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