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环境设计:概念与实践

儿童环境设计:概念与实践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自然本身无所谓教育与非教育,但儿童相关的环境世界是人工的,是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具有教育意义。儿童环境建设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是否有益于儿童在“参与做”的过程中的身心发育。儿童物质环境,包括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各种场所材料。儿童空间环境与墙面、墙饰布置等息息相关,是儿童环境的不同侧面,它们构成儿童活动空间的重要方面。重视儿童空间环境建设是对儿童工作者的一致要求。

儿童环境设计:概念与实践

人类长期与其环境处在不自觉的关系中,但对教育环境古代教育家就有所察觉,这是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人类自觉的产物。中国现代学前教育先驱陈鹤琴先生认为,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1]。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是创造良好的环境。”[2]

(一)教育环境

法国启蒙学派前看的教育学家多数认为:决定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是遗传、教育和环境。这里把教育从环境中提出来意在突出教育的重要性。广义地理解,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深刻理解环境需要:第一,把教育本身视为首要的环境;第二,把活生生的社会视为最重要的环境。遗传、教育和环境相互间的复杂关系,为所有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所关注,也是人类最基本而永远的课题。

该书涉及的儿童环境,指的是儿童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如儿童房间;也包括公共环境,如室外儿童乐园、儿童体验馆、儿童主题馆等。

儿童环境,不是一种自然而发或随意设置的环境,而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标,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精心创设的“适宜”的教育条件,物理世界本身不会自动地成为儿童教育环境。当存在进入人的活动视野,作为认知对象并被作为材料,被艺术地加工,成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专用场所、设施、音像作品甚至是玩具,这才是儿童教育环境。大自然本身无所谓教育与非教育,但儿童相关的环境世界是人工的,是专门为儿童设置的,具有教育意义。

儿童环境建设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是否有益于儿童在“参与做”的过程中的身心发育。环境的创设与布置不是随意来一点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教育者、保育者与儿童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过程。

儿童环境的构成,从物质的形态上讲,可以分为物化环境和非物化环境,即物质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或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从环境的组成上讲,可以分为人的环境和物的环境;从组成的性质上讲,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构成环境的物的成分,而软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包括人以及由于人的因素所形成的气氛或氛围;从活动的区域上讲,可以分为室内环境和户外环境。

儿童物质环境,包括人为的和非人为的各种场所材料。认知离不开操作时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因为儿童的认知活动是主要依靠感觉、表象和动作进行的。儿童主要运用“触摸”“看”和“听”来认识环境,因此,物质环境永远是先觉性的载体。心理环境,主要指人际关系以及一定的风气、气氛或氛围。心理环境对应于儿童的感受、体验等情绪性方面,对儿童的品德形成和行为模式起着暗示、激励的作用。虽然心理环境是无形的,但却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情感、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www.xing528.com)

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并不是孤立地对儿童起作用的。首先物质环境是人工的,本身就有多种含义,而心理环境必定要通过人与物来体现,不可能是独立的;其次,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有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物质环境需要通过心理环境才能发挥作用,而心理环境又必须有物质环境的基础才能体现出来。因此,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二)儿童环境的基本构成

儿童房间环境相对简单,主要由家具地板、玩具等部分组成;室外儿童乐园环境由园门、围墙、户外环境活动室内外空间等部分组成;儿童体验馆、儿童主题馆环境由围墙、走廊、楼梯空间、活动室内外空间等部分组成。

儿童空间环境与墙面、墙饰布置等息息相关,是儿童环境的不同侧面,它们构成儿童活动空间的重要方面。比如家具、设备和器材的造型和配置,是内外活动场地的分隔组合以及利用,包括那些由艺术饰品布置起来的环境空间的质量。

从更广泛的视角上来看,儿童空间环境的创设,更涉及建筑特点、绿化情况、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良好的环境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物质基础。

重视儿童空间环境建设是对儿童工作者的一致要求。从功能上看,不仅是为了满足儿童生活和游戏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儿童教育、儿童身心发展和审美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