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学习品质:概念辨析与应用

儿童学习品质:概念辨析与应用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人们对入学准备的关切和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的制定,学习品质这一概念开始在学前教育领域广泛使用。美国第一目标技术规划小组认为学习品质是涵盖一系列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三方面特征的涵盖性术语。

儿童学习品质:概念辨析与应用

一、学习品质概念的提出

近年来,学习品质在各国的基础教育和教育政策研究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并占据重要地位。学习品质作为一个独特研究领域得以发轫并迅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与热点话题。

学习品质这一概念由马顿和塞利欧(Marton&Saljo,1976)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包括浅层学习品质和深度学习品质。自1976年以来,众多研究者开展了关于儿童学习品质的研究,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文章先后发表(Biggs,1979;Curry,1983;Entwistle&Ramsden,1983;Newble&Clarke,1986;Tait,Enwistle&Mccune,1998;Zhang&Stenberg,2000)。并且,越来越多研究者将学习品质视为优化儿童学习及其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Duff,Boyle&Dunleavy,2004)。

随着人们对入学准备的关切和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的制定,学习品质这一概念开始在学前教育领域广泛使用。入学准备作为第一目标出现在1990年美国发布的《国家教育目标》中。1991年,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NEGP)第一目标技术规划小组从三方面界定了入学准备,具体包含三方面的准备:儿童发展、学校为新入学的学生提供的支持、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帮助。其中,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也称早期学习和发展包括了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语言、身体健康和动作、认知和常识发展(Kagan,1992)。学习品质作为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之一,有助于儿童在正规学习中获得成功(Kagan,Moore&Bredekamp,1995)。由此,儿童学习品质成为入学准备的重要领域之一,这一观点得到众多专业人员的普遍认可(Scott-Little,Kagan&Frelow,2005)。

学习品质作为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获得了各国教育政策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走向普惠学习:孩子应该学习什么》(2013)强调主动学习等学习品质的培养。美国联邦政府开端计划办公室于2015年发布了新版《开端计划早期学习结果框架(0~5岁)》,提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为学习品质。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倡议和宣传下,美国各州都先后修订了本州的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学习品质已基本作为独立领域之一,激发了早期教育领域对学习品质更为广泛的重视。很多国家也都非常重视学习品质,爱尔兰颁布《早期教育课程指南》(2009)将学习品质作为早期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加拿大安大略省颁布《学习如何发生?安大略省早期教育教学法》(2014)确定学习品质的核心地位,将学习品质视为学习的基础。澳大利亚教育部颁布《早期学习指南》(2019)将学习品质作为儿童早期学习的领域之一,强调培养自信和投入的学习者。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2)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发展和学习表现。在国内外教育政策中,学习品质作为当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已经获得基本共识。

作为儿童入学准备的核心领域,学习品质能够影响儿童在其他各领域的学习表现,国外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为教育实践的调适以及相应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国内学前教育改革非常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关学习品质的一系列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二、学习品质概念的发展

自学习品质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学习品质的概念展开了一系列探讨。目前,作为一个总称性术语“Approaches to Learning(也称Learning Approaches)”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同时出现了一些与其具有相同含义的术语,例如,学习倾向(Learning Dispositions)、学习行为(Leaning Behaviors)、学习相关技能(Learning-related Skills)等与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 Learning)互换使用。本书采用“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 Learning)”这一术语,以下对学习品质相关概念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学习品质涵盖学习风格、态度、习惯与倾向

比格斯(Biggs,1993)认为学习品质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围绕学习作为个体内在发展变化的概念,或是发生在教学与学习情境中,如基于情境的学习品质。美国第一目标技术规划小组(1991)认为学习品质是涵盖一系列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三方面特征的涵盖性术语。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在不同学习任务中个体逐渐投入学习的各种倾向、方式或风格,显示儿童如何进入学习情境,即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体现不同情境下儿童反应方式特殊变量的聚合,描述儿童怎样使自己获得各内容领域的技能、支持自己取得学习成功的品质。学习品质体现在具体学习任务或情境中,则是描述儿童如何学习,而不是学到了什么(Kagan,1992;Kagan et al.,1995;Scott-Little et al.,2005)。

早期教育研究者凯茨(Katz)和麦克莱兰(McClelland,1997)认为,倾向(Dispositions)是指持久的思维习惯和对体验的典型回应方式。凯茨(1995)认为,倾向应该与知识、技能和情感一样,包括在所有课程的主要目标和一般教育目标中,特别是要包含在儿童早期教育目标当中。《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2019)指出“倾向”是持续的思维习惯与动作习惯,以及以独特方式回应情境的趋向,例如,保持乐观的意向,愿意坚持,有信心地获取新经验。美国佛罗里达州(2017)的早期学习标准指出,学习品质是指一个独特和关键的儿童发展领域。尽管每个领域反映儿童知道和能做什么的特定内容知识,但是学习品质无关于特定领域的内容知识,学习品质描述儿童趋近学习时的态度和倾向。美国马萨诸塞州(2019)的早期学习标准也指出,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尝试或回应学习任务的意愿、性情或态度。学习品质帮助儿童发展灵活性,并且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所需要的。儿童的学习品质有利于他们在学校取得成功以及与所有其他领域的发展和学习相互作用。

尽管学习品质是教育的各个方面的核心,但是研究者们对学习品质的概念界定较为宽泛。国内研究者郑秉洳(1996)提出,学习品质体现了个体的思想品质和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时采用何种态度和精神,能够决定个体的学习倾向性。葛明贵(1997)认为,学习品质广义上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素质的总和;狭义上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所显示出来的非智力人格因素特征,具体涵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归因三个核心品质和五大因素群。曹正善(2001)提出,狭义上学习品质是指个体良好的学习习惯,广义上是指个体学习的基本素养,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指向:一是学习者品质,主要反映学习活动的个别差异性;二是学习活动品质,重点反映学习活动的发展及其质量特征。鄢超云(2009)认为学习品质是个体与学习有关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具体指向儿童如何获得并使用一些知识和技能,学习品质是儿童社会性、情绪、认知发展及其交互作用的核心。王宝华、冯晓霞等人(2010)认为,学习品质是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指向儿童所具有的一些用于支持其获得学习成功的要素。学习品质描述了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刘圆圆,杨宁,2014)。

上述国内外教育和政策研究中普遍认为学习品质是一个涵盖性术语,主要反映儿童的学习风格、态度、习惯、倾向以及非智力因素。有关研究指出,学习品质概念的提出存在着明显分歧(Serife,2008)。个性倾向包括学习风格和对教育的态度(Katz et al.,1997),倾向这一概念界定强调了儿童与生俱来的气质差异或风格差异(Hyson,2008)。此外,学习品质也并非“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非智力因素”等词汇的替代语,学习品质的概念应该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区分。

首先,学习品质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信息加工方式的心理倾向(Sterngerg,1988),描述个体对于收集、处理和储存信息及经验的特定方式的一致偏好,体现认知过程的个体差异,表现个体更基本、稳定和内在的认知过程,通过指导较难改变(Riding et al.,1997;Price,2004)。认知风格体现特定思维方式和个性的融合,一般与理论和学术研究相关(Liu&Ginther,1999;Cuthbert,2005)。学习风格是指个体对不同学习条件的偏好或需求,描述个体各种各样的特点和差异,通常更与实际应用相关(张厚粲,2003;Liu et al.,1999)。个体学习风格差异出现于儿童早期,并持续到成年时期。学习风格差异包含了感知觉模式、节奏或时间,以及社会环境等。例如,一些儿童是视觉导向的,他们主要通过视觉来学习,来观察物体、观察他人行为、核查关系和模式;有些儿童更喜欢口头处理信息,并能较好地回应口语描述和命令;有些儿童喜欢积极地学习,而有些则倾向于自省;一些儿童需要亲自操作物体以完全掌握事物的工作原理;有些儿童更能适应快速的学习节奏,其他一些儿童在处理信息时会慢一些和细致一些;有些儿童喜欢独立探索,有些则在群体环境中学习得更好(Liu et al.,1999;Felder&Brent,2005;爱泼斯坦,2018)。学习风格是认知、情感和心理因素的综合,它是个体如何与学习环境互动和反应的指示器,具有价值中立的特点(Duff,2004)。

基于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研究,来自美国的研究者发展了学习风格的研究主题,而来自欧洲的研究者侧重通过现象学研究学习品质,学习品质早期主要由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者采用(Marton et al.,1976;Desmedt&Valcke,2004;Cuthbert,2005)。学习品质是指儿童的学习动机和使用适当的策略,描述儿童如何获取新知识及掌握技能(Zhang&Stenberg,2000)。谢里费(Serife)结合洋葱模型和3P模型描述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学习品质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的区别和联系(Serife,2008;Price,2004;Biggs,1993)。个体的个性特征较少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视为学习环境中的先在因素。认知风格、学习风格最接近个性特征,具有稳定性,较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但是,它们会影响学习品质的发展(Price,2004)。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学习品质被视为学习环境中的过程因素,学习品质与学习环境更为紧密相关,并且受学习环境影响较大。同时,学习品质对学习结果具有影响,反过来也受学习结果的影响。在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与学习环境条件交互作用下,个体发展选择特定的学习品质(Lordimman,Duek&Wikern,2001)。因此,学习品质可以视为学习环境和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之间的桥梁(Serife,2008)。此外,学习品质可以通过设计好的课程和教学策略获得提升,具有潜在的可塑性(Fantuzzo,Perry&McDermott,2004;McDermott,Rikoon&Fantuzzo,2015)。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体现稳定的个性特点,学习品质具有后天可塑性。因此,三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应该区分使用。

其次,学习品质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受到心理学教育学的广泛关注。近30年来,我国有关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经过了四个阶段,广义上将个体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定义为个体的非智力因素,狭义上是指个体的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与性格(燕国材,2019)。研究指出,个体的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体现了非智力因素的三个主要特点,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胜心表明了非智力因素的三个心,个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涵盖了非智力因素的三个感(燕国材,2014)。分析学习品质与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内涵和组成因素,可以发现这两个概念既存在一定的联系又具有明显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围绕儿童学习的视角,均体现出与儿童学习活动的密切关联,进一步来看它们也都涵盖了某些相同的因素,如儿童的学习兴趣、热情和动机。但是,两者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区分,学习品质的因素组成与非智力因素不完全一致,学习品质也体现智力因素的内容,如儿童能够保持注意力和专注力,儿童在思考和使用材料方面表现出创造力等。

(二)学习品质是与学习相关的技能

“与学习相关的技能”也是学习品质研究中使用的另一个总称性术语,也称“与学习相关的社会技能”(McClelland&Morrison,2003),包括了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控制、合作、果断、计划和自我调节技能(McClelland,Acock&Morrison,2006)。比格斯等人(Biggs et al.,2001)认为,儿童学习最好在具有开放性系统功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中进行,如规划最佳的时间管理,有关活动组织和学习计划等。儿童在游戏和学习中与他人合作,能够表现出组织能力,运用逻辑有条理地安排事情。学习品质包括了一系列领域的一般性技能,如儿童的专注性、坚持力、思维的灵活性等因素,学习品质可以促进儿童高质量地投入学习(Bustamante&White et al.,2018)。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2019)的学前班与幼儿园早期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包括处理和坚持具有挑战性和令人沮丧任务的能力,听从指导、冒险和犯错以及作为集体的一员学习与生活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开端计划的《儿童发展和早期学习框架》,将学习品质描述为“儿童在社会互动和学习中可观察到的行为”(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0)。之后,美国修订颁布的《儿童成就框架》中认为,学习品质是儿童用于学习的技能和行为(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5)。基于学习品质概念的界定及其发展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品质发生在儿童的学习活动当中,而不是他们的社会互动当中,儿童在人际交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亲社会行为与儿童的学习品质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游戏被认为是儿童早期学习的一个重要活动情境。

国内研究者认为学习品质体现了儿童得以学习的内在机能,它是儿童学习发生的平台,涵盖了能够使儿童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系列技能(陈雅川,黄爽,2018)。学习品质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联合,是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结果,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需要回应性和支持性的环境(索长清,2018)。成人可以观察到儿童的这些行为或技能。例如,成人可以在儿童实施自己的意图时看到儿童是否主动探索材料和想法,或者是否独立地解决问题。成人还可以看到和评量儿童对任务的投入度、专注度和坚持性(爱泼斯坦,2018)。

高瞻课程中对于学习品质的界定也包括儿童能够将任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形成工作计划并反思自己努力带来的成功(爱泼斯坦,2018)。高瞻课程认为儿童的学习品质影响他们在其他各领域的发展。例如,不同的学习品质影响儿童是请教师帮助写自己的名字,还是找到一个名字模仿;还可以影响儿童是独自搭建一艘轮船,还是与他人合作建构一个更复杂、更大的造型。

(三)学习品质是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行为

儿童学习品质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另一个总括性术语是学习行为。学习品质描述了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成人可以观察儿童在不同学习情境中表现出的行为(McDermott,Mordell&Stoltzfus,2001;McDermott,McWaync,Frye&Perlman,2004)。也有研究者将其称为学会学习行为,学习相关行为,或简称学习行为(Matthews,Kizzie,Rowley&Cortina,2010)。学习品质是指影响儿童获益于学习环境的行为,也有研究认为学习品质反映了儿童的适应性学习行为(Lee,2012;Li-grining et al.,2010)。研究显示,当儿童对于发现问题的答案感到好奇、产生兴趣并感到自信时,他们能够最大化地从学习机会中获益(汤普森,赵欣,2009)。不同研究者对学习品质的概念指向、性质和深度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异。

学习品质指向儿童的学习过程,或者儿童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如何发起、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在机制,是儿童在不同学习情境中表现出主动、投入、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模式(Hu,Teo,Nie&Wu,2017)。学习品质描述了儿童参与课堂互动和学习活动的明显、可观察的行为,表明与儿童早期学业成绩和入学准备相关的行为,以及那些促进或阻碍儿童投入课堂或其他学习环境的行为(Fantuzzo,Perry&McDermott,2004;Fantuzzo&Bulotsky-Shearer,2007)。学习品质聚焦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过程的独特方式,具体地来理解,学习品质包含儿童在学习活动(例如教室)中的典型行为、努力和目标导向的活动参与,包括了能力动机、灵活性、专注、坚持性、创新创造、好奇心、主动性、学习策略、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反思等因素(Barnett,Lentz,Bauer&Macmann,1997;彭杜宏,2020)。

学习品质是指促进儿童投入学习或者支持儿童学习的积极行为倾向。学习品质是指儿童的学习动机和使用适当的策略,一般来说,深度学习品质与高质量学习结果相关联(Zhang et al.,2000;Biggs et al.,2001)。希森(Hyson,2008)认为,学习品质概念界定以实证研究为基础,是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反映儿童学习热情与投入的表现,包括儿童在园所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的动机/情感和行为/行动,包括积极和消极学习品质,积极学习品质有助于儿童投入学习。研究指出,学习品质是指有助于儿童学习的积极的、适应性的学习态度和行为(Meng,2015;Musu-Gillette et al.,2015)。学习品质关注儿童在各个领域的活动任务中如何开展学习,专注、有计划、有目标、学习投入等是和学校的学业成绩紧密相关的积极学习行为(Chen&McNamee,2011)。国内外研究者发现学习品质可以持续影响儿童当前和未来的学业成绩,明确指出了学习品质的积极促进作用(黄爽,霍力岩,2014)。但是,也有研究者对学习品质性质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有部分研究表述中性,例如,将体现儿童个体的风格差异、对儿童学业成绩未产生直接影响的品质因素也包含在其中,称为描述性学习品质(Chen et al.,2011)。综合来看,部分研究者使用积极学习品质、深度学习品质、适应性学习品质来强调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www.xing528.com)

学习品质是一组个人品质,而不是某单一因素,描述儿童在社会、情感、身体和认知领域中技能发展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态度(Hyson,2008;Buek,2019)。学习品质本质上描述在具体的课堂环境中,儿童回应学习任务时表现出的自我调节、执行功能和动机的典型行为模式(Buek,2019)。学习品质描述了儿童如何获取新知识及掌握技能,是影响儿童如何在所有内容领域学习的基础。学习品质包括了儿童在教室中的专注性、动机和参与(爱泼斯坦,2018)。《指南》(2012)指出:“学习品质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包括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随着对学习品质的研究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国内研究者认为学习品质是一个集合体,是一个整合性概念,学习品质的核心是儿童态度和行为(黄爽,霍力岩,房阳洋,2019)。

总体来看,尽管不同研究者对学习品质的术语使用存在一些差异,但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教育政策都强调学习品质聚焦儿童如何学习的行为,描述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于代表积极学习品质的行为表现,如好奇、动机、坚持等,具有一致性的认识。通过对国内外教育政策及研究者观点的并置和比较,本书认为学习品质(Approaches to Leaning)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动机和行为是学习品质的核心。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活动的动机和行为,描述儿童如何发起、参与和完成学习活动。学习品质具有领域一般性、后天可塑性和行为外显性等特点。

三、学习品质概念的内涵

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和教育政策研究在儿童学习品质的概念内涵方面取得了一些共识。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水平能够影响他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成果。在童年早期,儿童已经开始发展学习品质,并且可以观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外显的行为。即使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学习品质也存在个体差异,父母、幼儿园教师和社会大众不仅仅需要关注儿童“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学”(Scottlittle et al.,2005)。随着学习品质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研究者们从多个维度描述了学习品质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学习品质重点关注儿童如何学习

“学什么”和“如何学”是儿童学习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对于儿童来说,学习不只是对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对自身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即儿童学什么;更加重要的是萌发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等,即儿童如何学,这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Hyson,2008)。凯茨认为,儿童拥有某项技能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去使用该项技能,例如,尽管一位儿童拥有良好的视觉能力,但是他可能不一定会喜欢去观察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假如教育的目标只是关注儿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就十分有可能损害儿童使用某项技能的行为倾向,例如,对儿童进行早期阅读的训练,一味地强调阅读技巧有可能会压制儿童阅读的意愿(凯茨,廖凤瑞,2011)。

早期《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1996)把学习品质理解为知识、技能与态度的一种联合方式,课程的学习结果包含了知识、技能、态度。学习品质存在两种联合方式,首先是儿童的工作理论,支持儿童发展促进学习的倾向;其次是儿童的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或学习方式(Patterns of Learning),例如,儿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提问的技能,儿童关于什么时候最适宜问这些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儿童喜欢思索的倾向。在新版本的《新西兰幼儿教育课程大纲》中指出,学习品质能够让儿童建构学习者身份,并使儿童进入新的环境和时间,从而可以支持个体的终身学习(Tewhriki,2017)。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两个版本的课程大纲均强调学习品质是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联合,并认为学习品质是在一种探究性的鼓励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学习品质本质上关注儿童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

(二)学习品质主要反映儿童在学习活动中的动机和行为

大多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已将学习品质纳入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学习品质的本质理解具有一致性。学习品质是指那些对儿童现在学习和未来学习均会产生巨大影响的行为倾向,是儿童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陆雅川,黄爽,2018)。研究者们在界定学习品质时,都强调其与学习的密切关系,认为学习品质是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美国大多数州的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包括了学习品质这一领域,其中教育质量排名第一的马萨诸塞州早期儿童学习标准提出游戏与学习品质,强调了游戏是儿童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情境,学习品质包括主动性、好奇心、专注力/毅力、创造性、合作等因素(马萨诸塞州,2019)。

在20世纪初,陈鹤琴先生提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儿童的生活。游戏是儿童为了享受或乐趣参加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尝试新的技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与他们生活中的其他人建立关系、合作(Child Action,Inc.,2014)。儿童可以从多种游戏中学习(Parten,1932;Bodrova&Leong,2007;Monney,2000)。

●单独玩耍——儿童参与单独活动,对参与他人的游戏或与他人游戏互动无兴趣。

●平行游戏——儿童使用与周围同伴一样的玩具进行玩耍,但是每个儿童都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互不相干地玩耍而不是一起玩耍。

●假想游戏——儿童将物品当作其他东西,赋予它行为和动作;儿童积极尝试生活中的社交和情感角色,能够在多个发展领域培养技能。

●合作游戏——儿童在小组中进行的任何有组织性的娱乐,在娱乐中,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对其中的活动进行计划。这类游戏的特征是分享和设定目标。

随着儿童逐渐学会如何游戏以及为了共同利益或共同目标一起努力时,他们分享观念、技能、知识、经验和发现,并开始认知一起合作的益处(马萨诸塞州,2019)。对儿童来说,体验所有种类的游戏非常重要,尤其是作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各种社交技能的方式,儿童一起游戏发挥着特别的作用。

合作性学习与社交技能(例如:倾听并尊重他人的观点、领导力、冲突解决和帮助他人)相关联,并且对社交技能有帮助。儿童一般不会独自学习,而是在与他们的老师合作中学习,在同龄人的陪伴中学习,在其家人的鼓励中学习(Zins&Elias,2007)。随着儿童互动、轮流和分享能力的形成,合作就开始出现了。当他们参与积极的关系、友谊和合作项目时,他们的合作技能继续增强。这帮助儿童获得更多学习机会,促进儿童学习品质发展。

(三)学习品质是能够影响其他领域的核心领域

学习品质最初作为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领域提出,与语言、健康、情绪与社会以及认知等领域并列。但是,儿童学习具有整体性,学习品质也并非独立于其他领域,它是能够对儿童其他学习领域产生影响的核心领域。有关儿童学习品质的来源和内涵结构的相关研究发现,尽管儿童学习品质是入学准备领域研究中最难于理解和最少研究的内容,但是学习品质却被视为是儿童入学准备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儿童的学习品质与其他的包含特定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的领域存在差异,由于儿童其他学习领域具有领域特定的属性,其作用发挥大多限定在某一具体领域中,但是,儿童学习品质具有领域一般性的特征,能够以跨领域方式影响其他所有的学习领域(George&Greenfield,2005)。研究显示,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儿童有转化为相似行为的倾向,并且更容易推广到其他方面,如学业成绩、社会调节能力(Ceci,1991)。学习品质对年幼儿童来讲更加如此,学习品质发展水平较高的儿童,他们也能更成功地参与认知学习领域,如读写和计算能力(Layzer,Goodson&Moss,1993;Layzer&Goodson,2006)。

(四)学习品质能够通过儿童外显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

学习品质会通过儿童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具有行为外显性。美国开端计划的《儿童早期学习结果框架》(2015),将学习品质界定为“儿童参与学习活动时使用的技能和行为,是学习结果的核心领域之一”。希森(2008)认为,儿童的积极学习品质可以通过可观察的学习行为表现出来,例如,儿童愿意尝试新的学习任务,遇到挑战时能够努力坚持,或者合作完成工作。部分研究者在研究中也直接使用学习行为这一操作性术语来表示学习品质的概念。总的来看,教育政策文件和研究者们大多认为,儿童的学习品质是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外显出来的学习行为,基于儿童参与学习活动的真实情境,早期教育工作者、研究者以及家长等可以观察儿童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学习相关行为。

(五)学习品质能够受益于基础的综合的教学

儿童学习品质具有潜在的可塑性。与个体先天的、稳定的个性特质不同,儿童学习品质是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基于儿童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发展起来的学习行为。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学习品质会受到个体先天因素的影响,如儿童的性别、年龄、气质特点等。但是,更多的研究也发现,儿童的学习品质与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相关,例如,父母教养行为、家庭学习环境、师幼关系等。研究发现,儿童的家庭学习活动对儿童的学习品质产生积极影响,父母积极参与儿童的学习活动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学习品质(Nelson,2005)。家庭学习环境显著正向预测了幼儿的学习品质(冯丽娜,2020)。也有研究表明,儿童如何发展学习品质会受到儿童与教师的社会-情感关系发展和相应调节过程发展的影响(Burchinal,Feigberg&Howes,2002)。学前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针对积极学习品质培养,基于早期教育课程的随机试验结果表明,学习品质受益于基础的、综合的教学(Fantuzzo,Gadsden&McDermott,2011)。多数研究和以事实为依据的实践成果表明,学习品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相关干预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培养和提高。

儿童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经验可能增强或者削弱他们的积极学习品质。我们可以从家庭、幼儿园以及社区等生态环境因素入手,通过成人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加强成人与儿童的积极关系,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开展多层次合作,从而支持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园长和教师们不断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规划和实施有效的课程方案,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促进儿童积极学习品质发展。幼儿园教师应重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提供设计好的、支持性的教室环境,同时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来提升儿童的积极学习品质。例如,教师积极发挥示范作用,肯定和促进儿童的想法和行为,为其提供多种有价值的选择以及支持其完成学习活动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