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工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

互联网+工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作为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人才时,应允许和适当鼓励学生进行学校外的学习,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通过免费的教育平台将多方资源与学习模式相结合,实现地区跨界合作发展模式。

互联网+工业设计:培养创新型人才

20世纪初传统的“包豪斯模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内设计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主要借鉴对象。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工业设计这个多学科知识渗透与融合的专业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培养人才必须采用新的创新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培养计划、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必须加以调整和改革。

(一)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克服互联网教育的碎片化、离散化,保证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

工业设计是综合性的应用型专业,牵涉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机械技术、艺术美学等与工业和设计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要求工业设计教育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学习、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在工业设计教育的体系结构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融合与渗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设计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对课程的合理设置就显得尤为关键。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社会学知识、艺术学知识和技术学知识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社会学知识是最基础的,艺术学知识是工业设计的专业特色,技术学知识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部分。

在互联网教育中,学习的碎片化让学习者的专注度和深度下降。面对大量碎片化的知识和信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必将导致学生懒于思考而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及运用。同时,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使学习者学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难以把握知识之间的连贯性,也不能融会贯通,这一点对工业设计这个多学科知识融合的专业来说是致命的。即便是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在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各阶段中也设计了若干自成体系的课程,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所以我们不能全盘采用互联网教育,必须加强工业设计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以保证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知识的连续性和集成性。

下面以四川理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从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界定,建立核心课程群必须遵循课程群建设的相关独立性、创新综合性原则。在建设课程、课程群和课程体系时必须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课程群建设与专业建设时将核心课程群划分为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群和产品开发设计课程群两组。

(二)在课程培养阶段的教学设置上实行“3+1”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使教育方式娱乐化、移动学习便捷化

四川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包括文科、艺术等专业在内的综合型大学,有条件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弹性机制。在课程培养阶段的教学设置上实行“3+1”模式,具体实施时,第一阶段可以在大一、大二年级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能力,到大三时,学生逐步进入由教师团队组织的设计工作室,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较长时间的综合性项目研究,有利于其将教学理论知识融入实践课题当中,使课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从而满足市场需求,为社会提供服务。同时由教师团队专门针对社会需求方向(如生活产品创新设计、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交互设计等)设置一系列选修课程组满足学生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规划需求。课程开设部分由专业研究室教师承担,部分则共享其他研究室的资源,如与艺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等联合培养,解决偏艺术、偏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课程的教师教学资源。在大四年级,整合和优化各种课程单元,开设“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手机课堂”等,使教育方式娱乐化、移动学习便捷化,拓宽学生选课自由度,允许学生跨专业、跨院系、跨校际选课,同时输送学生到社会公司、企业参与实际项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实践能力。(www.xing528.com)

(三)在实践教学培养机制上实行“项目式”和“工作室式”教学方式

在课外教学方面,在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实践教学机制实施改革,成立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鼓励先进学生积极带动后进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为了适用专业课程教学,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实行案例教学、项目设计教学、专题设计内容研讨等方式来强化实践教学。特别是对于研究性、体验性较强的实践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国内外设计(如全国工业设计竞赛、红点设计竞赛等)竞赛、特殊事件(如各种庆祝、纪念性会议等)作为实践课程训练主题来打破传统教学采用虚拟课题训练的盲目性,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深入思考专业理论知识在具体课题中的运用方法。

(四)在课外教学培养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形势下的网络教育,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求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学校教育和培训教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学校教育在时间、地点、人力等方面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培训教育具有的灵活性来弥补。“互联网+教育”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很好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跨界合作项目研究成为可能。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作为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人才时,应允许和适当鼓励学生进行学校外的学习,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通过免费的教育平台将多方资源与学习模式相结合,实现地区跨界合作发展模式。2.发挥移动学习便捷化优势,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习对象差异性,尊重个性化需求,制定教学APP。3.“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可利用社会认证的高效化,通过网络学习获得与专业相关的学历证书,满足社会对自身的认可。4.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之上,实现娱乐化教育,“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习专业知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对改进刻板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方式作用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