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研究成果

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建设的指针,也是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的科学依据和指导。(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文化是反映现实并反作用于现实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毛泽东还提倡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推进我国文化繁荣与发展。

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研究成果

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建设的指针,也是不断完善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的科学依据和指导。

(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文化是反映现实并反作用于现实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6]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7]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文化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主要内涵。毛泽东还提倡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推进我国文化繁荣与发展。这些论述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二)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人民服务的文化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大众的因而也就是民主的,它应该是为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服务并成为他们的文化。”[8]我国的文化具有民主性,文化的民主性必然要求文化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为人民群众所享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政策……”[9]我国党和政府“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发展人民的戏剧电影事业”,“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10]1949年6月,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即将成立的新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事业。毛泽东特别强调我国文化事业必须服务于人民群众,并把这些工作也作为主要工作和重点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化(包括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策理论基础,也是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www.xing528.com)

(三)文化运动是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的活动

文化运动是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普及、推广和深入人心的活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收效非常之广而速。”[11]当时中国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占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民基本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在农民运动的影响下大办夜学,并取名叫农民学校,平均每个乡有一所这样的农民学校,湖南全省几万所学校在农村涌现出来,农民的文化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12]农民文化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苏区、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村文化艺术工作,迅速地降低了大批农村群众的文盲程度,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解放了农村群众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毛泽东关于农民文化运动的论述,是新时代如何改造农村群众,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中影响农村群众、提升农村群众的基本遵循,对于落后农村公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

在革命根据地长期的实践中,毛泽东探索和完善了当时农村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和《下溪乡调查》中就提出了当时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运行和体制机制。从机构设置上来看,“长冈乡苏下的委员会分村级和乡级。其中设有教育委员会,有委员九人。(当时中央苏区各县、区、乡都设有分管文化教育和出版等工作的文化委员会,1933年后改为教育委员会)”[13]。从文化教育活动的层级来看,长冈乡的文化教育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层级,首先是小学教育,把学生分为甲、乙、丙3个班,老师基本上是义务的。其次是开办夜校。为照顾青壮年白天没有时间学习的问题而开办夜校。夜校学员的年龄大都在16~45岁,并根据夜校学员的文化程度分成甲、乙、丙班,因材施教。再次是办识字班,为照顾条件更为困难的群众而开办识字班。“小孩子累赘的,‘更多年纪的’,家里人太少离夜学又远的,这些人编入识字班。”[14]识字班的办学方式更为灵活,“少则三四个人一组,多则十几个人一组,并选出一组长,组长由稍微认识一些字的人承担,大多由夜校学员担当,学习的形式是随时随地随人数,以方便为宜,随时学习,并有作业完成,以便老师指导。学习内容除了识字外还学习时事政治,有时也教唱歌曲。”[15]这种更加灵活机动的学习方式方法确实达到了解决很多文盲的识字问题的目的。另外,为了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在乡村还开展体育、文艺以及读报、墙报等活动,以提高农村群众的识字程度和文化水平。从文化工作的方法与原则上来看,毛泽东指出:“应该朝着最能够接近广大群众,最能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苏维埃工作与革命战争、群众生活的需要完全配合起来,这是苏维埃工作的原则。”[16]这里突出强调了文化工作要与农村群众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相结合,文化活动要以农村群众的方便为宜。从文化管理体制上来看,当时基本上实行文化教育事务管理自治,一切文化艺术活动都以农村群众的自身条件为前提,上级政府只起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工作人员基本以义务工作为主,工作人员原来应承担的农活等由村找帮工完成。文化活动经费基本上以乡村自筹为主。毛泽东关于农村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探索,对于我国落后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与服务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