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农村公益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方面,宁夏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益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在推进落后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落后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目前,宁夏落后农村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公益文化设施。宁夏文化“大篷车”为落后农村群众享受公益性文化产品与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平台。

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公益性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方面,宁夏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益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在推进落后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过程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努力为落后农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

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益文化基础设施为落后农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与服务。农村基层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开展农村公益性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重要场所,是保障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目前,宁夏落后地区的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及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经实现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宁夏落后地区的各县(区)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服务效能,打出适合农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组合拳”,将农村公益性文化服务延伸辐射到“最后一公里”。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融秦腔表演、高抬马社火展示、农家小院休憩、文化长廊观展、电商销售服务于一体,丰富了农民“文化粮仓”。充分利用冬季农闲时节,调动乡村文化能人在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据不完全统计,宁夏19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年均累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7068场次,指导发展民间文艺团队1075个常年开展活动,以乡镇文化站为主要资源供给平台,提供公益文化服务,惠及群众全年约530万人次。宁夏现有农民文化大院730个。农民文化大院主要以民间文化能人和退休居住农村的文化热心人为骨干自愿组织开办,起初都在农民自家大院开展活动,后来有些新建立的文化大院逐渐延伸到农家周围闲置的村部、学校、农家乐和民间非遗传习基地场所开办。文化大院一般都在闲暇时间,吸引当地群众参与开展农村小戏、歌舞排练表演和民间书画练习创作、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自娱自乐。固原市原州区运行情况好的示范性农民文化大院有20多家,覆盖11个乡镇、3个街道。中河乡庙湾村梁云文化大院除了日常组织农村群众排演小戏、歌舞外,还收藏展陈老物件、农耕生产生活器具,开展民间剪纸、刺绣等非遗传习活动,带领农村群众保护传承民间优秀文化遗产。三营镇鸦儿沟马志学文化大院以回族山花儿传承为主,引导农民开展民歌传唱活动。北塬什里社区王永红文化大院以书法绘画学习创作、手工艺制作传习为主,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据统计,宁夏农民文化大院每年自发组织开展文化活动1.8万场次以上,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引领农村新风尚,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托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村群众,特别是落后农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有效提高相关文化服务。截至2013年3月,宁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有300万人可以免费收看到六七十套电视节目,收听十几套广播节目。[8]近5年来,宁夏落后农村认真落实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放映电影20万场次以上,观影约3000万人次。宁夏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与现代化远程教育互联网涉农服务、农村综合信息平台——呼叫中心等网络系统等的共建共享,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宁夏落后农村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备的公益文化设施。一是借助文化广场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年均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1500场。比如,利用“清凉宁夏”广场文化展演、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农民艺术节等平台,衍生出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贴民心的文化惠民活动,形成“群众演、演群众、演给群众看”常态化机制。二是组织民歌传唱活动。在宁夏举办中国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已连续举办14届),固原市每年举办“花儿漫六盘”、原州区“西海子花儿歌会”,带动民间民歌花儿传习传唱活动“火”起来,并经常性开展花儿传唱交流活动。三是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剧社火等活动。比如,开展群众便于参与的歌舞(合唱、独唱、舞蹈)、戏剧(秦腔、眉户剧、地方道情)、小品曲艺、社火(秧歌锣鼓)等。原州区、西吉、隆德、彭阳等地的民间文艺团队,经常组织开展具有区域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的秦腔、眉户和社火等表演活动。四是文艺会演、比赛等活动帮助基层“种”文化。通过举办“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采取县(区)初赛、地市复赛、全区决赛形式,要求各级文化馆派辅导员跟进指导,帮助群众写剧本、编排节目,推动基层每年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120多个,演出80多场次,参与表演群众近2万人,观众达40万人次。五是借助“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宁夏行服务平台,面向落后农村群众开展演出、展览和培训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落后农村群众送文化。自1996年以来,宁夏一如既往地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不断创新送戏下乡的形式,年均送戏下乡1600场。同时为示范性农村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示范性文艺队和生态移民点配送图书和文化活动器材。宁夏文化“大篷车”为落后农村群众享受公益性文化产品与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服务平台。宁夏文化“大篷车”作为“中国第一流动舞台”,自1984年开展以来,一直用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把“文化惠民”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另外,红寺堡区等县(区)民间文艺团队把送戏下乡演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www.xing528.com)

鼓励落后农村群众自办文化。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始提升,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娱自乐文化活动越来越频繁,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成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服务与公益性文化产品供给的重要补充。为鼓励和扶持落后农村群众自办文化,自治区文化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农村群众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民间文艺团队、群众广场健身舞队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组织,支持农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激发民间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化、社会化转变。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农村群众组建的业余剧团、自乐班、社火队已遍及宁夏187个乡镇,一些农村文艺骨干带领众多有才艺的农民,自编自导了秦腔、快板、眉户剧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仅满足了农村基层文化的需求,还培养起了一支支农民自己的文艺队伍,为落后农村公益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几年,宁夏落后农村共培育民间文艺团队1136个,每年演出近4万场次,参加排练表演群众3.7万多人,依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平台排练表演日益活跃和常态化。扶持发展农民文化大院730个,每年有1.4万余人参加活动,经常性在群众身边开展小戏表演和民间手工艺传习等文化活动1.8万场次以上。引导发展具有稳定人员的广场健身舞队伍1750多支,在公园、广场、社区和乡村等地,许多群众坚持每天早晚伴着欢快节奏跳起秧歌舞和健身舞,每年自发开展活动35万场次以上。总之,宁夏落后农村扶持农民文化大院等农民自办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表13-1 2017宁夏中南部九县(区)公共文化建设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